工长代娇娇:沿着轨道去旷野

文化   2025-01-26 20:32   北京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工长代娇娇:沿着轨道去旷野

@文/杨云龙 赵鸣越

“我每天都要向大家强调,吊装作业一定以安全为重!年底了,我们都要平平安安回家过年……”班前点名会上,太原工务机械段湖东钢轨焊接整修基地女子吊装工区的工长代娇娇黛眉微蹙,身姿挺拔,瘦小的身体如绷紧的弓弦,让人大气不敢出。

“大家现在去各自的工位吧!”点名会结束,她转过身,朝着工班姐妹们一个“wink”,朝阳让她满面霞光,“姐妹们,我找到一家超好吃的米线,下班一起去啊!”

工作中,代娇娇铁面无私,严肃认真;生活中,她热衷探索,开朗爱笑。参加工作以来,她不断挑战自我,考取特种设备驾驶证,成为湖东钢轨焊接整修基地第一名龙门吊女司机,2024年晋升为工长。

2016年入路,2025年已是代娇娇的第十个春运。她吊装的每一根钢轨,可能在大秦线上托举着万吨“乌金”,点燃春节的万家灯火;也可能铺就旅客四通八达的归乡之路,送每一位游子平安回家。
湖东焊轨基地32个吊钩群吊
“我的人生每天都是轨道”

22岁,代娇娇步入工作岗位。

那时她初来乍到,意气风发,开始学习群吊作业——用一组32个吊钩将百米钢轨吊起至指定位置。和她一起从零开始学习的新职人员颤颤巍巍,看着吊在半空中的钢轨不敢轻举妄动,她却学得不亦乐乎。

“这不就像在抓娃娃吗?太有趣了,师傅你再多教我一点呗!我到时要去抓娃娃商店给老板上一课!”她总把笑容挂在脸上,眼中仿佛有星光。只要她出现在工位上,青春洋溢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让人如沐春风。师傅们都愿意教这个聪明伶俐、敢闯敢上的小姑娘。她很快熟练掌握吊装技巧,开始独当一面。

她在自己的安全帽上贴满五颜六色的贴纸,只要远远看一眼帽子,就知道是“小代”来了。那时她觉得人生刚刚开始,总有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她勤勤恳恳,在群吊岗位上一干就是3年。可是随着时间流淌,她眼里的星星好像也熄灭了。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让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就是这样吗?每天面对冰冷的钢轨,一遍又一遍地吊轨、对准、联控、落轨,直到春去秋来、青丝变白发吗?她看着安全帽上开始褪色的贴纸,一阵失落感涌上心头。人生仿佛就像那百米钢轨,一眼望得到头。

有一天,她看到许多网友热烈讨论“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不禁哑然失笑。“我感觉这个话题是在笑话我,我的人生不就是轨道吗?我的人生布满轨道,每天都是轨道!”

“我在轨道旁望见旷野”

2019年,基地生产任务激增,龙门吊驾驶员人数不足。龙门吊操作难度更高,对经验和技术考验更大。驾驶员需要一次性吊起并排摆放的七根钢轨,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要保持稳定,不能剧烈晃动,此前还要沿着窄小的楼梯,爬上十米驾驶台,很多职工恐高,站上楼梯向下一看,就晕得不敢迈步,这份工作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眼看交付日期迫近,工长急得满嘴起泡。

代娇娇站了出来:“工长,我想试试学开龙门吊。”

“你一个小姑娘怎么行呢?我可不放心。”

“别人能学会,我觉得自己也没问题!”

“你得坐在十米高的地方,敢睁开眼吗?”

“过山车我都不怕,这高度难不住我,您就让我试试吧!”

代娇娇终于如愿以偿坐上龙门吊的驾驶台,开始跟着师傅学习操作。那段时间,曾经每天妆容精致的“小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埋头苦学的姑娘,黑眼圈日益加重、体型更加瘦小、皮肤到处爆痘……但她眼中的火苗又燃烧起来了。

仅用一个月时间,代娇娇就基本掌握了龙门吊的操作步骤,能够正式分担生产任务了。

第一天独立上岗,她换了一顶新安全帽,用红色指甲油在上面画了一朵小红花。“红色的龙门吊,要用红色来点缀。为今天的勇敢,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代娇娇沿着窄小楼梯登上十米驾驶室
代娇娇一个人坐在驾驶舱,心脏紧张得怦怦跳,当日吊装工作完毕,她浑身都被汗水浸透。

代娇娇在10米高驾驶位操作龙门吊
下班后,她登上龙门吊顶端的平台,眺望远方,夕阳将天边的云彩染得火红,满载货物的列车从旷野间飞驰而过。
她心中一动,原来,轨道就在旷野之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微风轻拂她白里透红的面颊,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又有难以抑制的激动。

代娇娇站在龙门吊顶部平台远眺
那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本想当只坐副驾驶的仙女,不小心成了手握方向盘的大哥。”

“沿轨道就能抵达旷野”

在代娇娇的感召下,越来越多女职工跃跃欲试,想学习吊装,2023年,基地成立女子吊装工区。

2024年,众望所归,代娇娇成为女子吊装工区的工长。大家对她的称呼从“小代”改为“老代”。“老”不代表年纪大,而是意味着资历深厚、技术老练。

2025年初,焊轨基地接到紧急任务:为大秦线十年难遇的冬季换轨施工预备钢轨。

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焊轨基地灯火通明,全体干部职工加班加点,坚守岗位。大同的冬夜寒风刺骨,气温达到零下20摄氏度,好几个精壮小伙也在压力下病倒了。

时间紧迫,人员短缺,生产不能停!对代娇娇而言,这仿佛又是一场崭新的奇遇。压力越大,她越兴奋,一筹莫展从来不是她的风格。“怎么办?干呗!老代还在,大家一起加把劲儿!”

代娇娇又戴上自己五颜六色的安全帽,披上厚厚的工服,手握她最熟悉的操纵杆,主动接替凌晨2:00—6:00的后夜班。夜色如墨,寒气逼人,探照灯下,只有眼前的钢轨闪耀着金属光泽,耳畔是机械运转的声响和肆虐的风声。她屏气凝神,精准吊装,每一根钢轨装卸完毕,每一次拿着对讲机说出“吊轨完毕”,距离任务完成就近了一步。

凭借多年经验和一干到底的决心,夜班代娇娇亲力亲为,白班她全程盯控,吊装计划一步步顺利推进。“这几天的工作就像自驾出游,有目标,有方向,一脚油门踩到底,总能到站。”点名会上,她给大家加油鼓劲。

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所有钢轨都准时交付。

从此,“有事找老代”成为工班同事们的口头禅,这不仅是经历考验后的信任,更是发自内心的肯定。

工作越久,代娇娇心底越发笃定:人生是旷野还是轨道,取决于选择和态度。就算人生布满轨道,沿着轨道前进,欣赏沿途风景,也能抵达无边旷野。


监制:陈章乐
终审:陈敏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曹珊珊 雨虹



中国青年杂志
这是一本走过100年的红色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