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过后,依旧是一个温暖年”

文化   2025-02-02 16:02   北京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地震过后,依旧是一个温暖年”

文/母丹


临近春节,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曲当乡气温达零下10摄氏度,1月28日,除夕一大早,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曲当边境派出所安置点警务室的民警早早起来,和灾区的孩子们一同举行了升旗仪式。

伴随着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孩子们认真、大声地唱着国歌,憧憬着新的一年。

曲当边境派出所民警给灾民小朋友送去灯笼、对联等年货。李罡 摄

“达娃普赤,我们来给您拜个年!”升旗仪式结束后,民警郝学平带着对联、福字和切玛盒(藏历新年吉祥物之一,内装炒麦粒、糌粑等)来到通门村安置点达娃普赤家中,达娃普赤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笑容满面地迎出来。

今年,春节和西藏农家新年只差一天,灾区各安置点的群众已搬入板房,为这新的开始做起了准备。板房里,炉火正旺,暖意融融,床上铺有电热毯,床下有米面油等各类生活物资。

曲当边境派出所民警为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郝学平 摄

“多亏有你们,虽然受灾了,但过年的东西一样没有少。”达娃普赤说。今年是震后的第一个新年,回顾抗震救灾的艰辛,大家都充满感慨和感恩。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10公里。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达娃普赤记得当时她刚吃完早饭,正打算去给牦牛喂草料,走出院子时地震就发生了。她在慌乱中急切呼喊家人的名字,所幸家人除受轻微擦伤外基本无碍,但家中房屋墙体开裂严重,显然是不能住了。不多时,派出所的民警们组织村民转移至开阔区域,为受伤群众搭起了帐篷。

曲当边境派出所民警搬运救灾物资。王兰球 摄

“震后,群众房屋受损较为严重,为避免余震造成二次伤害,现在我们要马上建立临时安置点,将受灾群众安全转移。”派出所所长杨贵鹏迅速判明形势,明确了任务,“震后当晚,我们同驻地党委、政府积极调配救灾物资,搭建安置帐篷,目前所有受灾群众均已入住;下一步,我们要逐步安装活动板房,争取早日让灾区群众全部住进去。”

10天后,3个受灾区域14个安置点位308套活动板房全部安装完成,取代帐篷成为了灾区群众过年的临时港湾。

曲当边境派出所民警协助安装活动板房。仓典罗布 摄

安置点板房外面,大大的“福”字彰显着浓烈的新年氛围。今年春节藏历新年,曲当乡有1084名受灾群众在板房内看春晚、过大年。

“政府和派出所为我们免费发放了很多生活用品和食物,这里物资充足,安置点里还打了水井、建了公厕,乡亲们互相帮助,生活十分便利。”在灾区群众看来,今年的春节藏历新年虽与往年不同,但他们内心依旧充满温暖和希望。

曲当边境派出所民警为曲当乡通门村受灾儿童发放书包。李罡 摄

「救人、救羊、救粮食」

“我们终于把被困人员刨出来了!”1月7日13时40分,西藏边检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鲁鲁边境检查站教导员陈昕灰头土脸的,手上满是裂痕,指甲缝里塞满了泥沙。

地震发生后,他和同事们在1小时内赶到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这里是受灾严重的村庄之一。截至1月8日当天,陈昕所在的救援小队安全转移受灾群众50余人,救助转移牲畜200余头,发放救援物资40余箱,搭建帐篷10余顶。

为把握好“黄金72小时”,西藏边检总站紧急调度日喀则方向20余个基层单位持续不断开展灾后救援工作。

“你们歇一下,吃点东西吧!都连着干了一整天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啊!”1月8日上午,西藏边检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曲当边境派出所辖区赤村村民赤乡一边拉着民警刘芪源的手,一边说道。

该村房屋无一完好,部分村民的财物全部被埋压在倒塌的房屋里,村民们忧心忡忡地等待着帮助。民警深入危房中挖掘被深埋的大米,帮助搬运各种财物、棉被。大家心里明白,多抢救一份财物,受灾群众就少一分损失,少一分焦虑和不安。

1月7日14时许,西藏边检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增援分队接到上级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赶往受灾较严重的长所乡玉白村,承担搜救任务并帮助群众转移财产。

西藏定日县长所乡玉白村安置点,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定日边境管理大队民警黄晓娟给老奶奶问诊时,老奶奶双手合十表示感谢。蒋美灵 摄

玉白村海拔4400米,共有29户村民,此次地震中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民警抵达现场后,发现村民扎西多布杰的羊圈倒塌,58头羊和稻草全部被掩埋。扎西多布杰一家6口站在废墟前,眼神中充满绝望。

西藏边检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定日边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绪建兵带队,和战友们排除潜在的危房塌陷等隐患后,通过铁锹、撬棍以及旁边受损折断的房梁等工具挖掘坍塌的羊圈,为了尽可能加快进度,民警和老百姓们徒手清理积土,用时1个半小时,把羊圈坍塌的石块、房梁等一层一层清理出来。不幸的是,扎西多布杰家里58头羊只有2头存活。

随后,救援民警前往扎西多布杰邻居普赤家里开展搜救,为普赤家救出6头存活羊只。

同时,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还组织警力对辖区定日、定结、吉隆、聂拉木4个边境县1.5万余户5.1万余人进行走访,了解震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协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

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救援民警为灾区群众救出马匹。卿光强 摄

「帐篷内外」

1月8日上午,寒风稍停。在定日县长所乡杂村临时安置点,民警在餐车上忙碌起来。少顷,安置点弥漫起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在帐篷待了一夜的受灾群众在餐车前排起了队,孩子和老人被主动让到前面。

这里是此次地震受灾严重的区域之一。为了保证群众有避风休息处所,1月7日20时,参与救援的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的增援民警等救灾物资抵达后迅速展开帐篷搭建工作。

帐篷里有火炉、棉被、电源,受灾群众可以一家人在一起。晚上,大家都领到了防寒物资和食品,并做好了过夜的准备。细心的民警李炳南和张猛在室外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风中徒手“和稀泥”封堵取暖炉缝隙,防止大家取暖时一氧化碳中毒。

1月9日,西藏移民管理警察在日喀则定日县玉白村开展安全排查工作。蒋美灵 摄

今年22岁的刘鑫磊,是西藏边检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的一名新警。地震发生后,他和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在救援工作进入过渡期安置阶段后,他们排查发现,杂村、嘎布村和玉白村共有6名高三学生、8名初三学生。这些学生正处于备考关键期,而地震让附近的几个村子遭受重创,房屋倒塌,孩子们的课本和练习册几乎全部被毁。面对接连不断的余震和考试的压力,这些学生需要的不只是生活上的帮助。

“咱们要不给毕业班的孩子们开个辅导班吧。”支队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尼玛提议。这个想法刚提出,民警们纷纷主动报名。“我数学不错。”“我英语好一点。”“我是理科生,理综交给我。”……短短几个小时,一支临时的“民警老师”队伍组成了。

白天,“民警老师”轮流救援和授课;夜晚,他们挤在帐篷里,对着手机屏幕搜索习题资料,讨论哪些题目适合学生练习。

每天清晨,民警们前往各村接学生到临时的“帐篷课堂”上课,午餐和晚餐也由他们一手包办;晚上7点过后,学生们被安全送回家。尽管时间短暂,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每一天的学习都弥足珍贵。

1月11日,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定日县长所乡噶布村安置点设立了爱心图书馆,给安置点的孩子们提供了看书学习的地方,定日边境管理大队充分利用该图书馆,请国考录用的新警同志给安置点的孩子们上课。崔娜 摄

「被需要的幸福」

1月14日,在经历地震后的西藏定日县嘎布村,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的移民管理警察们在紧张的救援与重建工作之余,为当地学生开设了一个特别的小课堂,组织学生们“写一封信”。

在这些书信中,有的学生写给了自己:“亲爱的自己,这次地震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明白了坚强的重要。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像警察叔叔阿姨们那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更多学生将感激之情倾注笔端,写给移民管理警察们。一位学生写道:“亲爱的警察叔叔,第一次看到你们时,你们满头汗水,我被你们的各种关心感动,你们帮我们搭房子,我想对你们说辛苦了,你们是我们的恩人,是我们的大英雄,我长大后也要像你们一样勇敢善良。”有一位学生专门写给岗嘎边境派出所民警普布坚参:“普布叔叔,你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警察,我很喜欢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一直帮助我们,我们感激不尽,你很慈祥,以后一定是一个好爸爸!”

这些充满童真的书信,成为移民管理警察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受灾当地学生们给移民管理警察写的信

除夕当晚,派出所民警一如往常要开展巡逻。

十点多,民警吴彪从安置点来到了受灾的房屋处,逐个检查情况。“之前,我们在一处危房巡逻时,发现几个村里的孩子在那里捉迷藏,可把我们吓坏了!”吴彪回忆道,“如果当时有余震,或者房子有啥问题,这几个孩子可就埋在里面了!”

兜兜转转,吴彪来到了村民蓄养牲畜的棚圈。如今,村民搬进了安置点,晚上不便查看牲畜的情况,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每天巡逻的吴彪身上。看到牲畜没有问题,他还要给不少人报一声平安。

曲当边境派出所民警为曲当乡差村临时安置点群众送年货。李罡 摄
“虽然今年春节没有宴席,没有烟花,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孩子们笑闹、村民们团结、干部们坚守岗位,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中显得格外珍贵,让不能回家过年的我也感觉到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民警李罡说,“祝福关心我们的人和我关心的人平安、幸福、快乐!来年大家手牵手、肩并肩,共同重建家园!”

夜幕降临,曲当乡各个安置点盏盏灯光亮起,和天空中的点点星光交相辉映。正如所有微光一样的美好愿望,都会得到应有的回应。


监制:陈章乐
终审:陈敏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彭姝疑 申西


中国青年杂志
这是一本走过100年的红色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