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穿行在沪杭线上的经历(作者:李建民)

旅行   2024-09-16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上海


杭州

童年
穿行在沪杭线上的经历



李建民




出门旅游,我比较青睐的交通工具是乘坐火车。坐火车具有快捷、舒适、安全等特点,能够在快速的行进中近距离观赏祖国的大好山河。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优点外,还和我童年时乘坐火车的一些经历有关。
我的童年时代是一个肃穆冷峻的时代,当时客运火车的旅客主要是因为工作或探亲等,绝没有旅游观光这一说,但凡有一丁点类似的想法,比如诗与远方,马上会被认为是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思想,甚至遭批判。对于孩童,坐火车的机会是很少的,我家在上海,当时我爷爷奶奶家在杭州,在我还懵里懵懂时,父母亲就把我放到爷爷奶奶处寄养,父亲会不定期地把我带回上海,那时我对坐火车特别的期待,因为每一次都是一次远行。
当时从上海到杭州的客运列车有二种:快车和慢车,都是绿皮车。所谓快车是普快列车,沿途需停靠3-4个大站,主要是上下客,快车从上海到杭州一般在二个多小时,票价为人民币4元;慢车几乎站站停,沿途二十几个车站,时间在四个多小时,许多小站并不上下客,主要的让车,让其他列车快速通过,慢车的票价是3.3元。我父亲带我们多坐慢车(为什么?当时我母亲在里弄生产组工作,按日结算每天的工资是0.73元,我们多坐一二个小时的火车,就能省下母亲一天的工资)。在沪杭快车中有一列双层列车,很是特别,车厢比绿皮车稍高,有上下两层,有点像现在马路上行驶的观光旅游车,颜色也与一般的绿皮车不同,由深灰和橙色组成的双拼色,每次我们看到都会像中彩般兴奋。记得父亲带我坐过一次双层客车,我们抢先去了上层,但上层的车厢很低矮,车窗也小很多,远没有它的外表那样靓丽多彩,这次体验感觉有点失望。后来听说这列双层客车在一次火灾中烧毁了。
春节期间,还有另一种临时客车,俗称“棚车”,“棚车”平时不载客,是用作货运的,每节车厢都是一个方正的木质长方体,通身乌黑,车厢两侧正中各有一个移门,方便平时装运货物,移门左右各有一组上下对称的方形小孔,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刘洪飞车弄枪枝就是这种列车。父亲每年春节带我们回杭州爷爷奶奶家过年,也经常乘坐这种棚车,为什么?当然也是经济原因了,从上海到杭州的棚车票才1.8元,比慢车票还便宜了1.5元。便宜了自然就不会舒服,棚车没有座位,大家上车后找一个人不太拥挤的地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报纸或纸张铺在地上,大家席地而坐。车厢一角处用厚厚的布帘隔出一小块空间作厕所,以备旅客急用,印象中我从未去那里上过。开车前乘务员拉上移门并锁住,车顶的中央有一盏白炽灯发出弱弱的灯光,车厢里昏昏沉沉的,大人们几乎没人说话,各自打着瞌睡。小孩子们闲不住,就到移门边透过缝隙向外张望,看看外面的风景。棚车也是站站停,有些车站有旅客上下车,还有一些车站候车时间较长,乘务员会打开车门,我们也跟着下车,在站台上玩一会。有一年春节,我们照例买了棚车票,在候车时突然告知我们坐的棚车改绿皮车了,我们都非常兴奋,检票后父母亲带着我们三兄弟,拖着行李拼命往前赶,终于一家五口都找到了座位,一家人都是十分高兴。
去杭州的次数多了,对路上的风景也早已熟悉,每次车过嘉兴时,就会看一下如镜子般的南湖;车到临平,能看见远处的山,也就知道了杭州快到了,甚至对沪杭线上的每一座车站都一一熟记。有次,父亲带我从杭州回上海,在火车上遇见了“文革大串连”,一群大哥哥姐姐们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臂上戴红袖章,在车厢里跳舞唱歌,看着很是热闹。一转眼已经过去五六十年了。
如今,中国已步入了高铁时代,高铁里程排名全球第一,响誉世界。坐在高铁上,感受着高铁风驰电掣、一日万里的快捷和舒适,心中会升腾起一种自豪和期盼,今天,我依旧期待每一次的高铁出行,它能带我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找寻梦里的诗与远方。

2024年9月9日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李建民先生赐稿分享!


北海路的记忆

弄堂学校——我的小学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