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李网这20年,最终导向自我成长

文摘   2024-05-16 20:18   北京  


李跃儿芭学园


20年


20年前,跃儿教育论坛与李跃儿芭学园几乎同期诞生。

李跃儿教育论坛汇聚了一群关注儿童教育的人,他们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甚至海外。出于人类爱简称的天性,网友们把李跃儿教育论坛叫作“李网”。

胡子是李网的创办人,逐渐与网友们熟悉起来之后,他组建版主团队,大家共同创造和建设李网,使得它成为国内最有吸引力的教育论坛之一。

李网的其中一位版主,是皮皮妈。在芭学园20周年之际,我们回访皮皮妈,请她回顾过去这二十年在李网和育儿育己的心路历程。



讲述/皮皮妈(李跃儿教育论坛超级版主)

20年弹指一挥间,时间太快了。

那个时候养孩子不会养,就到处找地儿学习。最开始是在摇篮网,那时候小巫是摇篮网育儿版的版主,她推荐了李网(李跃儿教育论坛),所以我们那一波很多人都是跟着小巫来到李网的。

大家一起探讨,从孩子的吃喝拉撒开始,各种写育儿手记。我自己定义我们叫“思考辩论式育儿”和“抱团育儿”,一个问题大家能讨论得特别深入,然后肯定会有人跟你来出来辩,特别有气氛。

也不叫吵架,就是辩论,这种氛围非常吸引我也吸引很多人在那儿,每天惦记着,饭也不在那儿看别人说的啥,然后跟他继续吵。我们会持续讨论一个问题好多年一边养娃一边讨论。

例如你说培养孩子到底是他的兴趣更重要还是坚持更重要,我到现在也没得出结论来,你能不能告诉我?

2007年李跃儿教育论坛网友聚会。、胡萍、李跃儿和来自全国李网网友们,家在线上交已久,线下见面虽有几分羞涩但又很亲。

其实每个人他内在的这个就是不一样。可能因为我小时候被家里强控制,所以我就很讨厌什么坚持,什么必须,本来我自己就够严苛了,让我育儿必须这样必须那样,我就非常不爽,所以我就去跟他们对抗,包括跟大李、跟胡子,各种不服。

这过程,其实就是在建立自己的思考——我不完全信你们说的,不把你们说的当金科玉律,我要在这里面找到我自己的。

我们家没有把孩子(女儿皮皮)送芭学园,一方面是太远了,我们每天上班单程两个小时,不太现实,而且我们可能经济能力也不是很能支持。当时我们就觉得,我们用芭学园的理念养家门口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能轻松一点,然后在理念上补充吧。


我们养孩子,会投射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当年在李网,有几个点对我帮助比较大。

那会儿皮皮老跟我较劲,我觉得怎么你们说的方法在皮皮这儿全不管用。

小巫说,你可能受跟皮皮较劲。

我当时惊呆,谁享受,我天天都烦死了好吗,但是这个话很触动我。

后来我想,如果皮皮是一个很乖巧很顺从处处听我话的孩子,我可能会很失望。因为我自己一直在对抗权威,不想被束缚,不想被要求,所以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很有力量的,是能够对抗权威的。其实我自己内在的这个部分潜在会鼓励孩子跟我对抗,我是享受那个对抗的。

我经常会嘚瑟她多么不听话,她又怎么怎么样了,大家还各种劝,我就说不行不行。可能更深的是我很喜欢和欣赏孩子不听话,而且她能成功,不像我一直不听话但是一直被打击一直不成功。

2007年李跃儿教育论坛网友聚会。在美术馆,李跃儿带大家欣赏艺术作品。

我仔细在想,我们养孩子,会投射自己那些未完成的心愿,真的是这样,我还一直以为我没有这样。可能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都是“你要成功,你要努力上个好大学,你要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婚姻”,但是我没有,所以我就一直认为我挺特立独行。

但是我后来走上心理咨询这条路,慢慢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之后,就会觉得我也一样没有跳出这个圈,我只不过投射的是我要养一个我没有完成的“可以反抗权威,同时幸福地活着”的孩子从这方面来说,实是成功地养出了这样的希望中的孩子。


大李那篇著名的帖子


后来李网人多了,纷争也多了,吵吵嚷嚷,大李(李跃儿)就发表了一篇著名的帖子,叫《一个金色的池塘》,需要我们大家维护李网的这片池塘。如果大家都维护,它就会很美,大家都享受;如果大家都往里扔垃圾破坏它,可能就越来越污染。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包括我老公都知道,到现在他见到大李还会说“哎呀您那个金色池塘我印象深刻呀!”

好像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凝聚,大家开始维护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我们要一起维护它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个东西并没有那么明确,但是好像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这个,特别是在版主们中间

2008年李跃儿教育论坛第二届全国网友聚会,讲座现场


自由与规则之争


有一阵子好像各种辩论,砖头满天飞,到底是要自由还是要规则,到底是要让孩子自由地生长还是要给他管教。

包括在李网在这些妈妈里面,孩子稍微大一点快到小学了,大家的方向就变了,到底是偏重自由还是偏重规则,偏重他要去努力出成绩或者怎么样,能感觉到有一些分水岭就出现了。

从育儿上来说我一直是偏重自由多一些,但是后来我的一些李网的朋友说,其实你家的规矩一点不少。能正是因为我身上这种从家庭带来的默认的、不需要说的、“超我”的这些规矩的东西很多,所以我一直就是想减减减。别人就会质疑我,说你没有规则怎么能给孩子自由,那不会养坏吗?对我来说是给了孩子很多自由,但还是有人说你家潜在的约束还是挺多的。

可能因为我没有太修通我对权威的这个议题,所以一直是在对抗,像孩子一样对抗权威,我养孩子一直是像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跟孩子成为朋友的位置上。

我们在李网这么多年,从自己成长到抱团成长,到成为版主、超版来帮助新手妈妈成长,我们慢慢都看到就是,从孩子吃喝拉撒,怎么养孩子,变成了其实关键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折射的是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然后你会发现其实跟你自己的成长有关系。



那种深度的参与很难再有


回忆在李网那些年,我每天上线的时间,写的帖子,写了几千层楼的育儿手记,我觉得都没有白费,都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宝。而且认识那么多朋友,志同道合,一起养孩子,周末一起去玩,一起带孩子,包括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怎么用我们在李网学的这些方式去处理,然后再把这些观察带回李网去讨论,特别有意思。

现在,公众号也好,或者什么也好,更像是单向地在输出理念,大家最多在底下留几句言。像当年在李网那种深度的参与,你真实地投入在里面,又能被别人看见,互相分享,我觉得这个很难再有。

2008年,李跃儿教育论坛第二届全国网友聚会,大家来到芭学园当时所在的育荣园区,体验芭学园的晨圈、布偶故事,参观芭学园教室。

我现在学心理咨询,很重要的一个是做婴儿观察,到新生儿家做观察,然后写记录。以前在李网,虽然不是超级正规专业的婴儿观察,但是我们养孩子的时候,大李和胡子他们是入户去拍摄他们老师的孩子,新生儿的成长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那时候可能比我们现在缺少对母婴互动的观察,更多的是观察孩子自然的发展,但已经非常难得。

我们自己养孩子的时候,手边有录像机,孩子的那些反应随时可以录下来再观察,可以说是一个半吊子婴儿观察已经完成了,所以我觉得我做心理咨询师的底子是李网给打下的。

现在可能自己在咨询上也慢慢找到一些感觉,能把过去的这些经历,以往的学习、知识、经历、体验,和我作为咨询师的部分重新整合在一起,我觉得,真的没有任何东西是白费的,人生的路没有哪一步是白走。



内心的成长,无论以何种方式,都很重要


最后再说一点。

现在年轻的家长可能没有我们那时候幸运,我们那时候没有现在社会上这么多声音,焦虑、内卷也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现在的家长可能比我们那个时候面临更复杂更焦虑的一种基本状态,我觉得不容易。

但现在也有一个好处,大家的资讯更丰富了,不一定就是某某几个人的声音带领。你有很多的资源,就要更增加自己的识别和分辨能力,自己做选择的能力。

2008年,李跃儿教育论坛第二届全国网友聚会,大家来到芭学园当时所在的育荣园区。大人们在芭学园教室里聊育儿,孩子们在院子里玩。

在芭学园大家能够抱团取暖,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深入地去交流讨论,挺难得的。

如果有机会,你个人内心的成长,无论你以任何的方式,都很重要。

我通过育儿和在李网这么多年,最终导向就是走到自我成长这条路,导向找到自己。

再次感谢大李和胡子,他们是领路人,提供了这么宝贵的地方,我们才有机会在这里丰富地成长。



 延展阅读,点下方标题可看:

李网超版玉米妈妈:我终于找到了那条串起珍珠的绳子

纪念胡萍

毕业生回访:第一次有人说「爸妈是鞋带」



孩 子 是 脚   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芭学园育儿课堂
芭学园育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