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不围着孩子转

文摘   2024-09-30 22:20   北京  


家长问小芭您好!我想请教的问题是:如何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呢?


我家两个孩子,大的7岁一年级,小的3岁10个月上小班。

两娃有个共同点,说到她们不想干的事,提醒不管用,语气强硬了她们会心情不好,大喊大叫地发泄。


这个时候我和她们爸爸也会烦躁:明明提醒你好几次该回家了/该去洗漱/该去练琴/该去收拾玩具......这些事本来就是每天要做的。靠我提醒也行,提醒了还不做,还发脾气,所以我们有时候就会吼她们快去干这干那啊!


大娃就摔摔打打、气哼哼地去,二宝有时候还撒泼打滚不肯照做……

两个孩子都这样,我就想是不是我的教养方式不对,那到底规则怎么树立孩子能更乐于接受呢?不接受的时候又怎么有效和谐沟通呢?

谢谢!期待回复~





小芭答:你好。


曾经有老师去5岁孩子家里家访,看到在这个家庭中,吃饭时,家长会说“开饭啦!”但不会专门叫孩子来吃。吃饭过程中家长也不特意照顾孩子,不给孩子夹菜,不提醒孩子吃,妈妈和爸爸都是专心吃自己的,时不时聊几句。而且每盘里的菜不多(当然,也不是少到不够吃),吃完就没有了。


结果,孩子吃得可专注了。


老师发现,这个家庭吃饭,家长轻松,孩子轻松,每个人都轻松。


当家长不围着孩子转,而是建立整个家庭的生活秩序,孩子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会自然地去适应家庭的秩序。



从你的描述看来,你和孩子爸,通过“每天一遍又一遍提醒+提醒了不听就吼”的方式,成功地把自己束缚在以孩子为中心的秩序里。


你们俩可以携手,想点法子,把自己解放出来。


想什么法子呢?


例如:

当面八卦

你家老大7岁了,老二快4岁了,可以听懂很多话了。你和孩子爸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坐在沙发上聊——

-每天这么一遍又一遍提醒咱闺女,可太累人了,我不想再这样了。

-哦,我也想过这个事儿。可是如果不一遍又一遍提醒,还有什么办法呢?牙总得刷,玩具总得收,琴总得练呀。

-牙不刷会怎样?

-牙有可能会坏,很多好吃的就吃不了了。

-不能吃就不能吃呗,反正是咱闺女不能吃。玩具不收会怎样?

-屋子里就很乱,一乱就容易找不着东西,还容易心烦,心烦了就容易发脾气。

-琴不练会怎样?

-不会怎样,就是学不会弹琴呗。我上学的时候看着会弹琴的同学,可羡慕人家了,弹得真好听啊,真厉害。咱闺女已经练了这么多天,我听着咱闺女弹得也很好听,可是要做到每天练,的确挺不容易的。那你意思是,你决定不再每天一遍又一遍提醒咱闺女了?

-嗯,该做什么的时候,我就提醒一遍,不提醒第二遍。

-行。我也试试看我能不能做到提醒一遍或者两遍,不提醒第三遍。

你俩就这么聊,确保两个孩子,特别是老大,听到你俩说的内容。

聊完之后,真的行动。

试试看一周下来有什么变化。

如果你俩这么聊完之后却食言,还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提醒孩子,那这个法子一定会失败。孩子心里透亮着呢。

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形式,家庭成员平静地、平等地坐下来,聊整个家庭的一些事项,聊每个人的一些事情。

第一次家庭会议,可以由你或孩子爸来主导着开,商定你们家多长时间开一次家庭会议,每次会议由谁来召集(例如四个人轮流,最小的妹妹也可以的,她只要负责说“今天晚上我们该开家庭会议了”就可以),每次会议讨论什么(例如这个“一遍遍提醒+互相吼”的问题)

在家里找一面墙挂上一块小白板或者小黑板,或者在冰箱上贴起来,写清楚:

1.这次家庭会议讨论了什么主题。

2.讨论结果。落到某个人需要做的具体行为上,把要做的具体行为写出来。

例如

妈妈:每天只提醒姐姐一遍该弹琴了。

姐姐:听到妈妈提醒后,再玩唱完一首歌(可以是大女儿最近喜欢的歌)的时间就去弹。

3.下次家庭会议该谁主持。

家庭会议不是为了应付,不是为了走过场,是为了达成你期盼的“有效的、和谐的沟通”。所以请真诚地开,不指责家里每个成员地开。


小芭不知道自己绞尽脑汁想的法子对你有没有启发(欢迎给小芭点赞、点在看、打赞赏。)更不知道你会不会真的行动起来去尝试。

但小芭不会一遍又一遍提醒你,因为小芭不跟你在一个家庭,看不见你,抓不着你。

如果当真在一个家庭,说不定小芭也跟你一样忍不住每天一遍又一遍提醒呢。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如果觉得改变起来太难,那就继续你们家现在的模式吧,即便每天干仗,至少它保证了两个孩子还是做了她们得做的事。


● 延展阅读,点标题进入链接:

孩子被老师问话语气给吓懵

 孩子上幼儿园这几年,影响了我几乎半辈子的人生选择



芭学园育儿课堂
芭学园育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