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收到读者朋友来邮件聊想看工作机会的想法。通常,读者朋友会简单说一下过往的工作经历以便我更好地给出建议,我渐渐发现一个共性,不少工作三四年的朋友已经有至少2段的工作经历了。换句话说,每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越来越短。
无独有偶,朋友的法务团队最近招人,目标人选画像是2-4年左右的法律职业人。她陆陆续续看了几十份简历,也和我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平均在职时间很短,以至于她的稳定性评价标准也开始下降了。我和朋友笑说,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不够稳定,没有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过五年。现在才发现,除非进体制内,一份工作能做超过两年的已经算是稳定性强的表现了,一毕业就在一个单位干五年的好像少之又少。
所以,很多人会问:什么样的简历会被HR看作是“简历花了”的表现?稳定性对公司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实“简历花了”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即使现在的社会普遍默认员工不会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也会合理期待未来这个岗位的员工可以干三年左右。我想绝大部分的岗位在招人的时候应该都不会想着只要这个岗位有人能来干活就成,工作多久根本不在乎的吧。因为无论是哪个岗位招人,对公司而言,这个岗位的直属领导是第一负责人。所以招到不稳定的员工,这位领导需要自己或协调其他员工把离职员工的工作承担起来。这就是为什么,通常公司对员工的“稳定性”如此看重的直接原因。按照朋友的话来说,“重新招人的成本太高了”,有些显而易见的雷区会在早期能避则避。
再往深层次想,对公司来说,看待员工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透过简历上的工作经验来看这位候选人的价值观/个性。公司在考察候选人的硬实力时,也会担心候选人频繁变动工作岗位是否存在“眼高手低”“个性不踏实”等情况。而这个特质除了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很简单的道理,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重要的是在这个岗位的人选怎么看待这份工作,能否在公司的现有岗位中找到匹配自己需求的价值点,围绕这份需求持续耕耘下去。当然,从员工的角度,每一次的离职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角度。但,仔细思考一下,假如候选人每次面对职场困境(工作重复和单调也是职场中不可避免的困境),都把离职作为解决方案,那这位员工是不是缺乏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即使有能力,也是个性不沉稳或不踏实的表现?这当然也是公司需要及早排除的雷区。
当然,有人可能会认为我今天的说法有点言过其实。我们身边一定有人即使频繁跳槽,仍然不缺好的工作机会。但是所谓职业规划,不就是看清前路,权衡利弊以后更加准确地完成当下的选择吗?所以,对于正在犹豫是否跳槽的朋友,不妨也从这个角度想想这一次的跳槽是否值得。
公众号终于开放留言啦,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踊跃讨论。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请帮我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一起加入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