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职场Q&A的问题。其中,不少人会与我讨论对现状的不满,考虑向外看机会或甚至转换赛道,尤其是近期市场不好,不少律师和我聊想看法务的机会。但是询问者或多或少担心跳出去以后可能遇到未知的挑战,弄巧成拙,因此对于跳槽与否显得非常犹豫。【关于律师是否转法务的问题,我会在最后给出我的观点。如果您对这部分特别感兴趣,可以直接拉到文末。】
但凡涉及到跳槽,可能都会有沉没成本。如何降低跳槽这种损失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离开,下一段职业的目的是什么。尽管有时候现实并不如愿,但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为了摆脱一段不如意的职场关系而匆忙开始下一段职业的风险。至少可以在迷茫时提醒自己选择的初心,不忘来时路。
其实从我过往的职业经验来看,跳槽对于职业发展的困境而言,并非唯一的、最好的解决方式。工作3至5年看机会时,觉得人生尚有很多可能性,无论是做律师还是转型法务都可以,转型法务去哪一个行业也都能找到容身之处。对于中年级或资深律师法务而言,跳槽也许就不是最佳方式了,因为每一次的跳槽都意味着需要重新与一个新的组织建立深层次的信任感,而且这个过程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假如在上一个组织中遗留的问题没有解决,同样的问题和错误带到下一个组织,新的团队未必能够有同样宽容的心态,此时的职业危机反而更加明显。但另一方面,我也不认为人应该在相同的位置上重复工作超过3年(注意,是相同位置,而非相同组织,如果在同一组织内部有机会接触不同职位未必是坏事),尤其是外部世界和职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尝试离开舒适区对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是有好处的。因此,寻找合适的跳槽节点很重要。
想要跳槽的理由可能有千千万,如果存在如下情况时,我的态度一般是直接建议离职:
职场环境中存在令身心受损的因素。例如加班过多导致身体、精神状况或家庭关系紧张,领导NPC 人格导致抑郁。我始终认为,工作不应该是人生的全部,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机器,还是要遵从内心的一些价值排序。除非是工作狂,否则在身心受损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苦苦支撑。当然,这里要区分“身心受损”和“身心不爽”的不同程度。仅仅只是不爽,还是要考虑投入及产出之间的关系。
公司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所在行业有重大监管风险,甚至分分钟可能成为法律责任的背锅替补。此时出于对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考虑,也应及时看机会尽早脱坑。
除开这些比较极端的情形,对于一个已经厌倦了现有职场环境的打工人来说,考虑跳槽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有没有能力跳出目前的“相对舒适区”。此时大概率情况是职场发展的心理预期和实际状况相去甚远,因此希望通过跳槽改变现状,但另一方面又担心跳槽以后面对的职场环境不一定有改变,因此犹豫不决。
这种情况很难一概而论是否应该跳槽或不应该跳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不同阶段的解题方法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可以先自我询问现状之所以令人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通常可以归结为薪资、职级、团队、平台、行业以及其他工作外的因素。逐个拆解和分析来看:
首先是薪资和职级,这两个通常捆绑在一起进行分析。因为升职的时候通常会伴随着涨薪。当然也有升职不涨薪的情况出现,通常是公司经济状况不佳或内部平衡的目的(团队内一个人升职,一个人涨薪)。因此在提出升职加薪的诉求以前,还是需要对内外部环境有一些观察的,比如本团队内是否有表现特别优异的人选,公司是否还处在上升通道,个人薪资是否已经高于同级(毕竟领导也要避免激化内部矛盾)。如果不考虑这些周边因素而贸然提出诉求,大概率只能落空。总结来说,升职加薪是可以内部争取的,如果可以在现有体系下完成晋升或得到加薪鼓励,无疑比为了升职加薪的目的去跳槽来得更高效。
其次是团队。通常来说,对平级同事或业务伙伴的不满比较少构成跳槽看机会的主要原因,对团队的不满其实最终都指向对团队负责人或直接上级的不满。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考虑跳槽呢?这是所有探讨跳槽与否的问题中最棘手的一种。有时候,对上级不满可能是因为两个人不投缘导致沟通障碍。这种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很难一概而论。我的观点是,沟通的障碍可以先靠沟通解决,尽可能尝试消除两个人的信息差。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很多问题(尤其是气场这种玄学)并不能只靠沟通解决,那这时候还要考虑其他方式,比如换组、减少直接接触、谨慎寻求+2领导的帮助等方式。如果这些方式都无效,且身心俱疲,才有可能考虑跳槽的必要性。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好,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不要企图改变职场或改变上级。整顿职场的事情听起来很high,但却过于理想化。最终结果可能是职场环境依然故我,而你则是被整顿的对象。
再次是平台。此处可以指小平台转换至大平台,或大平台转换至小平台。个人认为这是比较常见的可被接受的跳槽原因之一。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转换,想要在同一赛道内实现平台的转换都离不开在原有平台上的专业积累,而且往往跨平台和跨赛道不一定能够同步实现。所以对于转换平台的人而言,我都会建议在现有平台有一定的积累后看机会才更有优势。举个栗子,从小平台的法务跨越到到大平台继续当法务,如果是同一赛道内有成熟行业优势的法务,成功几率就比较高了。假如在小平台只是工作了一两年,还没有完全熟悉本行业的运作规律,就希望转型到大平台(甚至跨行业),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总体而言,我认为有一定积累的职场人遇到平台发展的瓶颈期时,不妨试试换个平台。假如你看重长远的职场价值,那么换个平台遇到的挑战是有利于职场成长的。要不要换平台,以及有没有能力选一个适合职业发展的环境,是两个问题。也就是说,是否离开舒适区,以及离开舒适区以后是否有成长,这是两个问题。
还有一些人跳槽的想法是考虑转换赛道。等到慢慢成长为资深一些的法律人以后,发现过往的经历会形成对一个人固化的标签。有时候这种标签是增益的,但有时候这种标签也会限制你的职业成长道路。律师可能考虑从非诉转诉讼,或转为法务,而法务也可能考虑成为律师或跳槽到另外一个行业继续当法务。无论是哪种赛道的转换,切记一点是做好足够的调研。很多人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会有滤镜,多听听过来人分享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展望一下行业发展前景,而不要带着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心态投资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然还有一些人考虑跳槽是因为需要时间照顾家庭,伴侣变换了工作地点等非工作层面的因素。这里面当然最重要的是个人价值的排序,无论何种选择都无可厚非。其实无论是基于何种原因跳槽,在做这种决策时本质上都是对自我的认知和分析。你是更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还是更看重在工作中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在你的人生中什么是不可丢失的?这些很玄乎的问题背后都折射了一个人对自我的剖析,也许剖析的答案是错误的,但这也不妨碍我们离潜在的真实的自己更近一步。人生不是高考,没有只交一次答题卡就定分数的限制。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想要跳槽是由多个因素而非单一因素导致的,此时不要着急下判断,而是需要冷静厘清现有局面,解决主要矛盾。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她在工作上突然被指派进入新的工作领域导致压力陡增,同时家里发生一些变化导致照顾小孩的人手紧缺,面对这种情况她第一反应是找个更加轻松的工作。当时的她还有经济压力在身,直觉告诉我她选择离职不是一个恰当的选择。经过详细分析以后,她发现自己其实是对新的工作领域感兴趣的,这可能是内部培养她的一次绝佳机会。只不过家庭内部突如其来的变化导致她分身乏力,也失去了在新领域开拓的激情,从而导致她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自己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在家人的建议下,她找了外援分担照顾家庭的压力,工作上也可以投入更多时间精力。问题才算是得到圆满的解决。
总的来说,在分析是否跳槽的问题上,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自我分析:
是什么因素驱使我想要离开现在的环境?
考虑这个因素是否能在现有框架下进行改善,还是只能通过跳槽才能改善(请确保在足够的信息基础上做出分析,否则分析也是片面的)?
跳槽会带来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会比我预想的收益更大吗?
把以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以后,也不意味着就能马上写一份辞职信交给领导了,这些问题不过是跳槽的开始。下一步,则是看机会。其实很多对职业规划的美好幻想或犹疑不决,都会在看机会的过程中得到最好的验证。这一点篇幅所限,不再展开细聊了。
愿新年伊始,你的想法更加客观、准确和坚定。
文末小彩蛋:经济情况下行,律师是否考虑转法务?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1)你想要离开律所的原因是什么?是自身性格本来就不善于交际,还是销售技能欠缺导致业务不佳,亦或是不喜欢律师的工作方式,更向往朝九晚五的工作?(2)你对法务、律师的工作思维方式有深刻的了解吗?比如法务/律师在各自组织里面是什么定位、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职业上升通道是怎么样的,这些是否有清晰的认识。职业选择非常忌讳的一点是为了短期规避某些风险而不考虑长远的规划。
基于以上两点,我个人不太建议以下几种类型的律师转型法务:
1. 在律所连续工作超过7年的律师。首先是现在公司内部的职位也要求需要在公司工作过的背景,纯乙方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吃香;其次是对个人而言,想要改变自己在律所的工作习惯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多少也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2. 已经独立执业3年以上的律师。对于这种律师而言,独立执业已有一定的客户来源。假如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选择转型法务,能不能适应还是一回事。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一旦离开独立执业的条件也就意味着淡出客户视野。未来如果想要再重新独立执业,无异于从头开始。
3. 对律师职业仍有憧憬的律师。有些律师离开律所并非本人意愿,如果被动离开律所以后心有不甘,即使转型法务,但凡工作中有一些不顺心,也很可能后悔自己当初没有一条道走到黑。对于这类律师,我的建议是复盘过往经历,总结经验教训,砥砺奋进方能得偿所愿。
不过在我看来,律师转型法务最大的难题还在于是否能够找到足够适配的岗位。目前市场上应该不缺想要成为法务的律师,所以竞争也异常激烈。想要看机会和真正能拿到offer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所以有心看机会的律师不妨与资深猎头聊一聊,了解现在的市场趋势,对自己作出判断会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