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吃得不多,怎么还老积食?

健康   母婴育儿   2024-10-09 08:30   北京  



积食是小儿最常见的问题。

 

一般来讲,积食就是吃多了,或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超出了脾胃运化能力,就像给了脾胃一大堆工作,脾胃做不完只好堆积在那里。


但很多妈妈就会问,我家孩子明明没吃什么东西呀,怎么也会积食呢?而且还是频繁积食!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有个学员妈妈说,孩子从一出生,吃的量就很少,母乳时每次嘬一会儿就不嘬了,吃辅食也是吃几口就不吃了,如果一顿饭能多吃几口,全家都要烧高香,那时候她还不会观察孩子,但印象深刻的是每回孩子张嘴,都能看的舌头上一层像奶油一样厚厚的苔,呼出的气永远是一股酸臭的味道,她觉得挺奇怪,孩子奶奶说小孩子不都这样吗?她也没多想,以为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后来接触了中医才知道这就是积食。


也有的孩子以前饭量很好,很少有积食的情况,但病了一场以后,或者不知道怎么回事,慢慢就变得爱积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01

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无形之积”


打个比方,同样的工作,有的人不到半天就完成了,有的人却总拖到下班后,这种情况我们都能得出结论,就是工作能力问题。所以吃一样的饭,有的孩子没什么事,有的孩子却积食了,就是脾胃的消化能力不同导致的。


胃和脾虽然是主管消化吸收的一对好搭档,但工作是不同的。饮食人口,经过食道,第一站先要进入胃里,这一过程叫做受纳,然后胃会将食物初步消化,把整块的食物变成食糜,这就是腐熟。


在胃里初步消化的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后,就要在脾里进行深加工,这个深加工可不是只改变食物的形体那么简单,脾就像个魔术师,把食物变成了另一种叫做水谷精微的东西,然后水谷精微又靠脾的转输和散精而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脉化为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全身,才能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

 

当胃气不足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很虚弱,干不动活一样,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胃不能受纳的时候,人就会不想吃饭,胃不能腐熟的时候,整块的食物就不能变成食糜,就会积在胃里。进一步加重胃的负担,影响胃的气机运转,让胃变得更加虚弱。所以当孩子胃气不足的时候,就不想吃饭,肚子总是胀胀的,有饱腹感。好不容易吃下去一点点也会积食。

 

当脾气虚的时候,把食物变为水谷精微的魔力也消退了,这时就算吃了很多营养物质,要么直接排出体外,要么变成一种叫痰湿水饮的垃圾存放在体内,所以我们会看到脾虚的孩子要么面黄肌瘦,要么胖胖的,但体质都不好,爱生病,走走就让抱,甚至还有鼻炎、哮喘、腺样体肥大、抽动症等疾病,或者贫血、缺一些微量元素。

 

所以有些天生脾胃虚弱的孩子,从小吃奶吃饭就成问题,而且永远处于积食的状态,但还不长肉不长个,动不动就生病。


而一些孩子小时候特别能吃,家长不懂得节制饮食,总想让孩子再吃一口,一开始可能只是积在胃里,这时通过一些消食导滞的办法,把积食消掉,脾胃就能恢复正常运转。但是架不住长期让胃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胃就会积劳成疾,慢慢变弱,胃和脾是向连通的,渐渐的,脾也会受到伤害。所以就算我们给孩子消食导滞了,把积食排出去了,但当时引起的脾胃功能损伤,一直却没有恢复。 


就像累病了的人,就算只给一点工作,也没力气完成一样。


所以这时候的积食,就不是工作量引起的了,而是脾胃虚弱引起的,叫做“无形之积。”


而且现在伤脾胃的机会太多了,吃生冷寒凉、蛋糕零食、过度医疗都会伤到脾胃,引起无形之积。


02

为什么不能经常给孩子吃消食的药物、食物


现在很多家长也有积食的概念,所以会家中常备消食导滞的食物或药,比如带孩子吃了顿大餐以后,会给孩子吃点山楂、健胃消食口服液,或者楂术茶、山楂胡萝卜水,记得有个学员妈妈买了一种有消食清热的儿童饮品,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喝一袋,因为她觉得反正孩子动不动就积食、内热,喝这个也对症,而且甜甜的孩子也爱喝,但她却发现,孩子积食的情况怎么比以前还多了,而且体质也不如从前了。

 

我们刚才讲了,最开始是积在胃,就是过多的食物把胃累趴下了,我们把工作量减轻后,胃还能马上恢复体力,继续工作,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伤害!要知道每一次积食,都是对脾胃的一次损伤。只不过一开始脾胃恢复得快,我们就忽视了这个过程。


所以当我们有恃无恐,觉得反正积食也能消掉,就不注意节制饮食,孩子的脾胃就会一次次受到伤害,越来越弱。慢慢从有形之积转成无形之积了。

 

而且消失导滞的药都有一些攻伐的特性,像山楂虽能消肉食,但多吃也会损伤脾胃的生发之气。

 “山楂多食令人嘈烦易饥,反伐脾胃生发之气。”——《本草备要》


积滞不见得就能化热,就算化热了,吃一些清热的药物,稍一过量也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所以就算吃这些消食导滞的药是对症的,但脾胃在经过这么一顿折腾以后,也会有所损伤。更何况孩子的脾胃本来就很娇嫩。


一些妈妈长期给孩子喝中药,调脾胃,里面不乏一些健脾消食的药物,刚开始效果还行,后来就没什么效果了,孩子的体质还越来越差了,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中医儿科古籍里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

“小儿用药尤须谨慎”。

“小儿气血未充,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


可见这些消食导滞的食物、药物不是不可以吃,但绝不能长期依靠它们。


既然是因为脾胃虚弱引起的积食,最好的应对办法自然是让它们有一个恢复的时间,就像大病后的人,只有注意休息才能慢慢恢复体力一样。因此我们一直强调要忌口,不给孩子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大鱼大肉、鸡蛋,不给孩子吃化生痰湿的食物,如甜食,不给孩子吃损耗脾阳的食物,如冷饮、寒凉水果、牛奶。这么多禁忌,说白了就是给脾胃一个悠长假期,让他们尽快养好病,恢复功能。


03

家人反对忌口怎么办?


很多学员、经常看我们文章的家长,都能明白节制饮食的重要性,有些妈妈也能在给孩子推拿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但无奈的是家里人不配合,尤其是老人,有时很难沟通。


有一个学员妈妈曾在董氏特效穴的课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就是详细记录孩子每天的饮食情况,和身体情况,如舌质、舌苔、二便、手脚心温度、有没有口气、睡觉情况、精神状态、脸色、有没有眼屎等等,家人就会看到,只要孩子吃得不合适,虽然还不至于生病,但在这些体征上就能有所体现了。


“用数据说话”的确是一个可行办法。但这个办法要建立在自己心里有谱的基础上,至少自己能明白这些身体的细微变化到底说明了什么,比如孩子为什么会有眼屎,为什么大便会前干后软等等。


而且还要能和家人做有效沟通,要知道很多人才懒得听这些,觉得费脑子,但她们会看结果,就是孩子长没长个,长没长肉,而且会因为担心忌口没有营养,会忍不住宣泄负面情绪,说一些打击的话。

 

可以说每个人遇到的阻力都不同,具体的应对方法也不一样,但不变的是,首先我们要自己坚定信念,要知道只要开始学习,无论是技能还是知识,都比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学强,就算我们能做到的只是百分之五十,甚至二十、三十,就比以前什么都不做,甚至往反方向做要强。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更多地学习,了解中医,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自己首先做个明白人。否则很容易被老人一句“不吃肉蛋奶靠什么长身体?”的问题怼得哑口无言,自己都觉得心虚。

 

同时还要坚持多给孩子推拿,当我们把孩子一个一个疾病都调好了,才能逐渐让家里人信服,我们说的话他们才能不反感。我们很多学员都是经过这样的一个坚持不懈、潜移默化的过程,让全家人接受推拿,接受忌口,接受中医的。



调理孩子身体就是一场修行,考验的不仅是知识、技术,还有我们的信心、智慧,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成长,才能真的改变孩子体质,这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健脾养胃是一年四季都要做的功课,想了解孩子是否属于无形之积,以及脾胃的具体情况及调理方向,可扫下方二维码添加顾问,参加我们的一对一健康服务:




妙手莲华
中医生活化,为千万家庭提供健康解决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