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债利率快速下行,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至历史低点。放眼全球,美国在2012、2016、2019-2021年,欧洲在2012-2022年,长期国债都曾下探至1.6%及以下水平;日本(1997年-)、中国台湾(2008年-)长债利率则长期处于1.6%以下水平。了解这些经济体利率快速走低后,固收资管行业的发展与产品创新,有助于为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总结经验。
日本:长期低利率的行业变革与产品创新
1990年代后期,日本利率快速下行至低位,2016-2024年更是保持负利率政策。债基规模膨胀与利率下行相互带动;收益率绝对低位叠加股市反弹,债基破净与赎回相互带动,规模收缩。为了使资管行业发展可持续,日本的基金政策逐步改革,形成了较为宽松的行业格局。
欧美:固收资管行业变革与产品创新
美国居民投资结构历经存款流出、养老金账户扩张后持稳。欧美绩优基金通过底部布局结构性资产、挖掘认可度高的海外资产、发展FOF并与养老账户深度绑定、投资纳入ESG策略和REITs品类扩容等方式,实现行业转型,并继续追求超额收益。
中国台湾:从需求出发打造特色ETF产品
中国台湾地区社会老龄化和长期利率持续走低,使得中国台湾地区居民一直偏好配息类产品。2018年以来,本土红利ETF和境外债券ETF是中国台湾地区居民主要的配置方向。其中,“存股”性质的高股息类固收产品受追捧,台湾ETF借鉴日本每月分红基金经验,发展出了收益平准金机制,用以保障先后认购的投资者获得公平的收益分配。
海外固收资管行业变革创新有何启示
各经济体内部低利率区间,资管市场发展程度、利率绝对水平、人口结构与风险偏好多重因素影响固收资管规模。 低利率不必然意味着当期当地市场无成长性,美、日通过开放养老金账户进入股市、日本通过央行购买股票ETF等资产带动股指上涨,台湾放宽购房杠杆限制刺激楼市,说明利率低谷,政策仍能培育成长性的市场机会。
固收资管产品创新,如何破局
发展被动投资,守住自身的β;拓宽投资渠道,寻找其他经济体的β;挖掘创新品种,寻求新兴资产的α;从税制优惠、监管限制等因素出发设计符合民情的资管产品。
风险提示
对海外资管行业的理解存在偏差。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环境有较大区别,对政策目的理解可能有偏差,海内外经济制度有别,税收、汇率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影响投资结论。
作者丨李清荷、王一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超预期。市场出现超预期风险事件,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债券市场整体走势。
免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