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4日,商务部发布了将基因测序巨头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公告。![]()
而2018年以来,包括《生物安全法案》在内,美国持续针对中国生物技术相关行业的制裁措施,更是全球科技竞争和中美关系紧张背景下的深刻反映。显然,紧张的国际关系正在对生物产业造成影响,政策限制、供应链重构、科技脱钩、人才流动都加剧了这一不确定性。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生物制造企业受到的冲击如何?或许我们可以从全球酶巨头的态度中窥见一二。![]()
入华50年 依旧在加码
作为进入中国超过50年的欧洲生物制造企业,酶巨头诺和新元(Novonesis)选择继续重押中国市场,并于2024年在广州开设了最新办事处。该公司由诺维信和科汉森合并而来,是欧洲最大的酶生产商之一,在酶和工业微生物领域享有近50%的全球份额。
作为最早在中国成立的海外生物技术公司之一,Novonesis在1990年代初在北京开启业务,1997年成立了子公司,目前已拥有约2200项专利、800个商标和超过1000名员工。
长期维持的友好关系,已经充分展示出互惠互利一面,Novonesis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体现生物制造领域友好营商环境的典范。2017年,诺维信的葡糖淀粉酶专利权案胜诉,作为该公司的里程碑式裁决的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严格保护、平等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而就在2024年6月,来自法国的酶解PET企业Carbios与浙江正凯集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建设年处理能力≥5万吨的PET废料回收工厂。![]()
深度本地化
Novonesis注重本地化产品的开发,特别是在酶、微生物和蛋白质等领域,有针对中国人口和临床数据进行科学研究,推出符合本地需求的产品。例如,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益生菌研究联合实验室,专注于益生菌在食品和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紧跟政策也是其在中国市场大展身手的原因,2021年进博会上,Novonesis推出了饲料酶系列Ronozyme,通过提高牲畜的新陈代谢效率来减少饲料需求,切合减少进口大豆依赖的需求。![]()
诺和新元沈阳工厂
除此之外,生物基产业的发展也切中了环保这一大课题,尤其是在工业污染问题上,陆续在宁夏、山西、新疆和内蒙古的工厂提供微生物废水处理解决方案。在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中,在食品领域,该公司和永和大王合作推出富含益生菌的冰豆浆,还与立白合作,支持其在家庭清洁领域的环保计划。
![]()
环球同此凉热
在2023年,Novonesis总裁Michael Christensen曾敦促欧盟和中国在生物燃料方面开展合作。
虽然随着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该倡议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不少海外公司开始将供应链迁出,以避免来自欧盟和美国的监管反弹。
但Novonesis在不少场合表示,生物制造会成为降低风险的关键。
其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在生物制造领域每创造一个工作岗位,价值链中就会再创造四个工作岗位。这些都是当地的工作,是农业和生产方面的工作。
受邀出席由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主办的“投资中国”活动
更重要的是,这是允许您去杠杆的工作,不需要来自中国的芯片,只需要在当地生产和使用生物发酵资源和原料。”
另一方面,海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坚守,也证明了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在技术、规模、绿色效益等方面均展现出强劲韧性。
从传统发酵产品的全球主导,到合成生物学的创新追赶,一个"大规模生物制造产业"正在加速形成,有望成为数万亿元级的新经济增长极。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