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宽敞整洁的教室里,为小学部数学教研组这次集体备课活动增添了几分温暖和活力,在本次活动中,五年级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对“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展示,吸引了众多数学教师前来观课,共同探讨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龚艳萍老师带着五(2)班的学生将一棵棵树看作一个个点,将树与树之间的间隔看作一条一条线段,细究点与线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条线段两个点,两条线段三个点,以此类推,得出点比线段多一,也推理出棵数比间隔数多一。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本质,除法算式先求出的是间隔数,也就是总长度里有多少个“间距”,一棵棵树种在点上,比间隔的数量是多一的。理解透彻这一点以后,后面的一端栽,两端不栽则迎刃而解了。然而,植树问题是一种典型的数学模型,不止于植树,还有没有树的“植树问题”,龚老师用“还有哪些事物会像树一样被种在点上?”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其他类型的植树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将模型渗透到学生心中。巩固练习环节三位小老师上台落落大方讲解解题思路,生生互动,课堂学习氛围浓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上又有了新的收获。
秦老师的这节《植树问题》课堂教学设计非常出色,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从导入、新授、巩固提高到课后作业,每个环节都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教学设计的层次清晰,重点和难点突出。教学环节紧凑有序,教学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基本达到教学目的,课堂氛围活跃。秦老师的课堂导入方式非常有趣,通过故事《故宫里的猫》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秦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且富有亲和力,具有很强的组织教学能力。课堂上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现固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张声杰老师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张老师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都非常高昂。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从校园中的事物引入,既富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生活。其次,在练习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解决,先自主完成,再集体交流,分享方法。学生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方法,通过思维碰撞,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一题多解的趣味性,打破思维定式,从而将知识融汇贯通,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在最后的评课环节中,教师们更是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他们针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剖析和讨论,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从教师的课堂表现到学生的参与程度,每一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种坦诚、开放、包容的评课氛围,让大家都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温度。
供稿:曹 梦
编辑:罗沛东
一审:何阳敏静
二审:张蝶娜
三审:屈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