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心灵的健康与呵护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为了在校园中播撒更多温暖的阳光,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灵守护者”,近期我们成功举办了一场心理委员培训会议。本次会议围绕七大核心议题展开,旨在深化心理委员对自我角色的理解,提升服务技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会议的精彩内容吧!
一、心理委员是什么?
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桥梁与纽带,是同学们身边的倾听者与支持者。他们不仅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更拥有温暖的心灵和敏锐的洞察力,致力于通过日常交流、活动组织等形式,为同学们提供心理支持,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二、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选择成为心理委员,是对他人关爱的体现,也是对自我成长的追求。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心理委员能够学会更有效的沟通技巧,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深化对人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传递正能量,促进校园文化的正向发展,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
三、心理委员的优势
作为心理委员,拥有近距离接触同学的优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介入可能的心理困扰。同时,通过专业培训,心理委员将掌握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成为同学们信赖的“心灵港湾”。
四、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心理委员是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和教育者,需要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敏锐观察情绪变化,用专业知识引导其正向思考,并通过教育活动提升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五、心理委员的工作原则
安全:保证同学的安全和自己的安全。
自愿:不强迫同学要接受自己的帮助。
保密:为同学的信息保密,但如果同学有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或其他违法行为则不能保密。
非评判性:保持开放态度,避免对同学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
专业性:基于所学知识,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帮助。
团队合作: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紧密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六、心理委员应具备的素质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信任,有效沟通。
情绪管理能力:自我调适,保持积极乐观。
工作的热情:观察敏锐,有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负责。
七、心理委员小任务
1. 动态情况关注:关注班级同学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形成《心理委员月报告》每月28日前上交。
2. 心理课堂助手:课前分发课堂所需材料,课后及期末收集作业。
3. 心理危机防控:及时推荐、介绍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学生来心理咨询室接受辅导;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心理老师反馈。
4. 辅助心理建设:承担或协助实施针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事物和活动。
此次培训会议,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愿每一位心理委员都能成为那道光,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上,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供稿:刘莼汐
编辑:罗沛东
一审:廖雅丽
二审:冯 彤
三审:屈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