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入冬进度条不断加载中,我们也迎来了护骨养骨的关键时刻。默默支撑全身的骨骼,其实是个特别怕冷的器官。一旦筋骨遇寒,就会出现酸痛、麻木、水肿等情况,也会增加骨折风险。所以到了冬天,给关节保暖,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冬季也是骨头养护的关键期。寒气会使经络中气血运行的速度变慢,气血瘀滞,从而出现骨关节麻木、酸痛。
寒气也会使骨骼、关节周围的肌肉收缩痉挛,弹性变差,对筋骨、关节的保护变弱,导致其容易松动、不稳。
万物藏于冬,人在冬季也处于收藏状态,具有向内吸纳的特点,此时补充营养更容易被吸收,从而使气血旺盛,使筋骨的抗病能力增强。
冬天应肾,肾主气,其气当旺,所以骨不好的人,要趁冬季肾气当旺时养骨,可以事半功倍。
许多阳虚体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的人常在春夏阳气升发旺盛时病情好转。除与时令气候节律变化有关外,还与冬季养骨,藏精蓄锐,为骨和骨关节打好底子密切相关。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因此,冬季宜早睡晚起,最好等待日出后活动,以免扰动阳气;还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骨骼保健,护阳固精。
关节痛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这类风湿痛对寒冷很敏感 。
根据研究,寒冷后关节温度下降最多,次为肌肉,皮肤寒冷期细胞穿透性减少,代谢废物的转换也就延迟,使关节活动增加阻力。当外界气温很快下降至15℃时,关节即可能产生疼痛 。此时,改善关节内外温度,则可解除疼痛。
四时养骨要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此基础上还要力求 “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另外还要注意昼夜晨昏的调护。一天之中,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傍晚日落,阳气开始潜藏,此时需相应减少活动,避免风寒和雾露之气的侵袭。正如《黄帝内经》所述: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肾主骨生髓,而脾是人体“后天之本”,是肾保持健康的重要辅助。
根据中医“五色饮食”理论,肾主黑、脾主黄,冬季可适当多吃黑木耳、黑扁豆、芝麻等黑色食物和坚果等黄色食物调脾补肾,使骨骼坚固充实。在寒冬季节,应防寒保暖,多吃温热之物,以达到蓄养骨骼的目的。多吃些牛羊肉等温热食物,利于气血通畅,预防骨关节酸痛。
还可以使用黄精、山药、玉竹、牡蛎、麦芽、肉桂制成汤剂服用,温肾潜阳,健脾开胃,益阴生津,由浅入深提升肾的吸收,促进钙的留存让骨骼变得更结实。☑八段锦:有助稳定关节,适合颈椎、腰椎和关节炎患者。☑太极拳:对膝关节压力较大,不建议膝骨关节炎患者尝试。☑羽毛球:适合颈椎病人群,但奔跑、急停、起跳大力杀球等动作对膝关节不利,同样不建议膝骨关节炎人群尝试。☑小燕飞: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练习,但腰椎不稳的人要慎练。跌倒,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只是“拍拍灰站起来”这么简单,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极易造成桡骨远端、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折。
“小雪过后常出现雨雪天气,导致路面湿滑,大家出行一定要做到‘脚踏实地、谨防摔倒’,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当更加注意。”外出时,尽量换上鞋底粗糙、有条纹的防滑鞋。要做到步伐平稳,可以用拐杖或登山杖辅助行走,维持身体平衡。同时,要尽量选择干燥、安全的路线,如遇路面结冰,可以模仿“企鹅步”,以“小碎步”前进,能有效预防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