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学科之美,“合”美育之韵——滨海新区小学美术学科区域融合新课标教研活动展示

楼市   2024-04-12 15:58   天津  

“融”学科之美,“合”美育之韵

滨海新区小学美术学科区域融合新课标

教研活动展示





为深化美术学科课程改革,更新艺术课程教学理念,提升美术课程育人价值,夯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4月11日下午,滨海新区小学美术学科区域融合新课标教研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研究部美术教研员吴晓晨老师莅临指导,我校张玉玲校长、代维静主任及塘沽、汉沽区域40余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活动开始,一节新课标理念下新样态的美术课拉开本次活动序幕。本课由我校青年美术教师刘旭东和刘栖彤两位老师共同执教,两位老师在美术教研员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将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和五年级上册《偶戏》两课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为大单元课程,渗透了跨学科主题教学、课程思政等新理念。以语文课本剧为艺术表现形式,将联想方法和偶戏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纸偶形象完成课本剧表演。


刘旭东老师通过扇子的联想导入课题,采用观看定格动画、欣赏作品《日用品马拉松比赛》和“小帽子变变变”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不同的联想方法,为接下来制作纸偶打下基础。刘栖彤老师则通过手拿人偶和同学们打招呼导入新课,学生随着一段戏曲节奏表演皮影戏《游天津》引出课题,并将课堂交给学生,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不同偶戏的种类,使学生了解表演偶戏的必备条件。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掌握如何将新的方式融入偶戏并传承偶戏。
学生在课本剧展示的过程中,不仅使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还从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使课堂得到升华。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坚守,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比如数字丝绸之路、故宫文创等等相信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下,必将成为世界文化长河中的璀璨晨星。

TAKE A TRIP

随后,汉沽盐场小学邵玉云老师进行人美版五年级下册《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说课。邵老师通过选取苗族民间故事直接导入本课,来揭示本课学习主题,利用彝族八角纹引出本课学习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民族传统纹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不仅掌握了纹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还通过实践创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作品。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关注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让这些瑰宝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自天津市昆明路小学滨海学校刘俊露老师,分享了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飞天一》教学设计。课前,刘老师设置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探究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化,课中,为提高学生对飞天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欣赏飞天的艺术魅力。拓展部分,在课上展示陶艺飞天,并由此引出烧箔技艺。活动中,老师们亲自尝试,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塘学校王静老师进行《刮蜡画灯牌制作》一课说课展示,由二年级下册16课《画夜景》引出独属夜晚的绚丽美景。夜晚的美是清冷神秘的,也可以是绚烂的,灯光璀璨,霓虹闪烁,街道上的各种广告和灯牌都诉说者人间烟火……老师们在欣赏美丽夜景之后尝试体验用刮蜡画的形式制作霓虹灯牌。刮蜡画,是一种新型的绘画方式。在刮蜡纸上用竹笔刮去上层的黑色时,下层的彩色就会显露出来,色彩靓丽,对比强烈,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夜晚闪耀的霓虹灯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师们的创作过程简单而有趣。完成后的作品贴在了城市背景板上,老师们共同点亮了城市的夜晚,用画笔给黑夜加上了绚丽的色彩!
我校青年教师宋梦俏进行《戳戳绣》一课说课展示。宋老师由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绣在服装上的故事》引出苗族刺绣,接着把重点放在了极具特色的苗族服饰上。通过对苗族服饰的欣赏与学习来了解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以及苗族服饰上纹样的设计。老师们在欣赏完苗族服饰后,尝试采用戳戳绣的形式制作一个杯垫。戳戳绣是一种独特的手工形式,将五彩斑斓的绒线在我们的布上戳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最后,美术教研员吴晓晨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吴老师指出:在新课标背景下,要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过程,突出课程融合。青年教师通过分享经验和交流想法,不仅增进了对美术课程的理解,也为今后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今后,我校将继续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共同推动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拍摄:刘照红

文字撰写:刘旭东

编辑制作:陈春晓

初审:代维静

复审:张玉玲

终审:邢洁明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洞庭学校
本平台用于展示学生风采,彰显青春活力,展现校园文化,贯彻“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促进家校沟通,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基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