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与东南大学主办,“江宁-昆山”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主题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1月7日在南京召开,共有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江苏高教》、新华日报社和《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全国各地高校和学术期刊杂志的近两百位专家、学者和老师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开幕式上,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钟文琪,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邢纪红主持。
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钟文琪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
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
主旨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刚教授作题为《在场域拓展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专家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最大场域,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关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政课程应当注重“七个育人”的功能建构,注重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应当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凝练中国式现代化模式与道路,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场域空间,从而对教育对象的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原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作题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的场域创新》的专家报告,提出思想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权,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成就、愿景和奋斗精神。他认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需要格外重视学校场域、社会场域、国际场域和数字场域四个方面的思政场域创新。
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邢纪红作题为《在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教育中培养时代新人》的专家报告,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实践育人的理论,强调思政课应当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必须要加强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教育中培养时代新人。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育人是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教育的核心要义,应当运用系统观念全方位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教育要求在主体上汇聚育人合力,在内容上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在资源上共建教育平台与资源,在机制上创新教育体制机制。
主旨报告环节由东南大学社科处处长、法学院王禄生教授主持。王禄生教授感谢了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场域理论框架具有广泛应用的普遍性,是对基础规律的总结。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理论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场域创新理论,可以从主体、内容、资源、机制四大维度入手促进协同创新。
专家报告
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田鹏颖教授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意义》的主旨发言。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现代化理论;蕴含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魅力,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力量;蕴含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历史脉络;切实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学习、研究、阐释和推进正是充分地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集群(学部)部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王永贵教授以《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为题,从微观视角切入,探讨如何在网络空间中打造思政场域。他提出,首先要深刻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其次要全面审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他强调,必须持续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构建治理格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专业水准,提升治理效能。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其昂教授作题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思维与历史自觉》的主旨发言,着眼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思维和历史自觉。他提出,应当掌握社会体系思维、社会关系思维和社会主体思维。他强调,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自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二重建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完善自觉,着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立足“高校社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本阶段专家报告上半场由《江苏高教》编辑部主编、编审沈广斌主持。沈广斌认为三位专家的报告为在场众人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学科路径外,强调把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具体可感的实践项目中更好把握思想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从而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代玉启教授作题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的类型与走向》的主旨发言。代玉启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语境、环境和场域。他梳理了自运行场域、依托式场域和泛在化场域三种场域类型。他提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的走向应当把握政治引领与用户粘性的张力、场域各展其长与顶层设计的统合、现实场域与网络场域的良性互动以及显性影响的精准和隐性影响的精妙。
上海理工大学政治与法治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卢岚教授以《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思考》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她提出,在智能时代,展开思想政治教育量化研究的底层逻辑应当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规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以回应理论作为实证研究的目的。她强调研究者应当通过智能技术助力实证研究,建构实证研究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的路径。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科以《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为题作主旨发言。首先,他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和重庆大学引进“课堂学习、工程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为例分析了实践育人的成效,发现支教实践活动明显提升了大学生公民在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水平,而企业实习实践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择业能力、创造力和敬业价值观。他提出,应当不断完善实践育人的空间与阵地,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建构实践育人共同体。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汉辉教授作题为《昆山基地特色和运行畅想》的主旨发言,介绍了昆山基地的运行特色和发展方向。他提出,教育首先让人知晓过去。他认为,教育者肩负着引导同学成长的责任,要激励学生勇于承担时代发展的重任;要帮助同学们在大学阶段立志;要塑造同学们的三观。他提出要建设育人为主、项目为基、开放运营的昆山基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可知可感可及的具象化场景,打造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新引擎和思政教育新阵地的“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江宁-昆山实践基地”。
本阶段专家报告下半场由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主任孔德信主持。他感谢了四位专家的发言,并基于四位来自长江流域高校专家的观点,提出围绕长江流域开展思政教育场域创新的建议。他还认为在数智时代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应当加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动,深入国际社会,从而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创新。
分论坛
下午的会议分为三个专题分论坛展开交流
分论坛一
分论坛二
分论坛三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紫金山实验室时强调,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本次大会凝聚专家智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途径,构筑协同育人新优势,创新学生成长成才新引擎,打造思政教育新阵地,为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探索“江宁-昆山”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范本,为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 | 潘欣雅 沈欣楠 许思凌
编辑 | 潘欣雅 沈欣楠 许思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