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霞妹(第二十六章)/ 作者:朱成坠

旅行   2024-09-19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朱成坠


前文回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华灯初上,繁华的徐家汇依然嘈杂闹忙。人潮汹涌澎湃,车辆川流不息,霓虹闪烁刺眼。坐落在徐家汇边旁一条支路的一帆风顺大酒店,店招发出诱人的红色光彩,客人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正是生意繁忙的时刻,菱娇站在酒店的大门口,迎接着人来人往的顾客,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她都是笑脸相迎,客气地委派迎宾小姐,陪送他们至预订的包房或散座的餐桌。真勤在店堂里,不断地招呼着服务员,做好店堂和餐桌的服务工作。厨房间里,也是一派红火忙碌的景象。
近来,受到强化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的影响,餐饮业也受到了很大的波及。一掷千金、大手大脚的客户越来越少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一帆风顺大酒店的市面也不如从前那么兴旺。但是,经营局面还能够支撑,生意尚能维持。一帆风顺大酒店属于遭受外部冲击,影响较小的餐饮酒店之一。菱娇和真勤丝毫不敢大意,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这家维持全家生计的大酒店,希冀,有早一日,市场复苏,生意再臻兴盛的局面。
这一天,天黑风高,寒意袭人。夜宵生意阑珊,客人也渐渐稀少了。厨房间的通风管道里,不知怎么搞的,突然冒出了火焰,刹那间,火势蔓延,燃着了放满食用油的灶头镬子,顿时,形成了熊熊大火。真勤带头冲进火场,拿起灭火机,朝着火场猛烈地喷射灭火剂。此时,大火肆虐,无情地吞噬着大酒店里的一切。
菱娇赶紧打119消防电话,消防车呼啸着,飞快地赶来失火现场,投入了紧张的救火战斗。该区的领导,区消防部门的领导,悉数到达火场,亲临一线,指挥灭火行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灭火,大火终于被止住了,而好端端的一家大酒店就消失在大火之中。菱娇真勤伤心欲绝,欲哭无泪。霞妹水根赶到火灾现场,被那种残垣断壁的景象,吓得连连倒退。他们粗粗估算,这场火灾的经济损失,至少一千二百余万元以上。
经过对店里工作人员的清点,幸好所有的员工都完好无缺,全都逃出了火场。几桌客人,在火灾的第一时间,疾步奔出了火场,没有一人负伤,只是没有买单而已。这对于菱娇真勤来说,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几天之后,有好几位客人,还到酒店支付了未支付的餐费,并表示歉意。这令菱娇夫妇大受感动,感叹道,“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啊!”
火灾之前,具有保险意识的菱娇夫妇,已经投保了商业意外险,投保额一百万元,经过理赔,获得了所投保额的赔付。菱娇夫妇思忖,他们 已经没有经济条件,再经营如此规模的大酒店了。虽然,酒店的房产业主和地区的主管部门,都希望菱娇夫妇继续经营下去,重新装修一帆风顺大酒店,保持这家颇有名望的大酒店的经营。
面对当时复杂而萧条的经营局面,菱娇夫妇在征求了父母霞妹水根老两口的意见后,毅然决然地决定,不再经营大酒店的生意了。做什么呢?菱娇夫妇审时度势,估量了情势,思考了许久,认为,还是重操旧业为好,便回到了七浦路附近的居家,重新开办起菱勤饮食店,小打小闹,微本经营。
回到了原点,菱娇夫妇没有任何的难为情,也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他们夫妇俩的心态非常平衡。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曲折坎坷,没有一条宽畅的大道可走到底的,遭遇失败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要想致富,必须奋斗。在付出和奋斗的道路上,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主观上希望一帆风顺,实际上,却是跌跌撞撞,颠颠簸簸。他们想过,自己是从贫困潦倒和小本买卖起家的,损失了,再重新来过,大不了,再从饮食店恢复经营,从头开始。霞妹水根夫妇看到女儿女婿的这种态度和精神送了一口气,大为赞赏,霞妹对菱娇夫妇说:“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千万不要灰心丧气,丧失信心。抬起头,重来过,风雨过后,必见彩虹。”
弟弟海生也从遥远的美国写来安慰信,劝慰姐姐姐夫,信中引用了西方常用的一句谚语,“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菱娇真勤本来心态就比较平静,看了海生的信函,特别是看到海生引用的这句西方谚语,会心地笑了,觉得海生特别理解菱娇夫妇他们此刻的心情。
霞妹的过房娘方琴、过房爷孔大郁,也都到菱娇的住处看望劝慰,给了菱娇夫妇更大的激励。孔大郁老先生对菱娇夫妇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孔老先生接着说:“这段话,是古代圣贤孟子说的名言。这次,你们遭遇了特大磨难,就是对你们的最好考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过这次历练,你们肯定受益匪浅,它是你们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番话,说的菱娇夫妇信心倍增,一扫积郁于他们心底的沉沉阴霾。

菱娇夫妇用保险公司赔付的资金,装修了老房子,重新开业了菱勤饮食店。这次,菱娇夫妇特意选择了一个不起眼的日子,打枪的不要,鞭炮的不放,悄悄地开张了。当弄堂里的居民,经过这里时,不经意间,看到菱勤饮食店恢复营业了,喜出望外,口口相传。瞬时,传遍了整个里弄。那些男女老少,随即坐满了店堂,点上一份自己喜爱的面点菜肴,自吃自酌起来。
菱娇夫妇喜不自禁,异常感激居民的捧场,不停地作揖点头,表示谢意。这一天,菱娇给与邻里居民打了二折,居民得到了实惠,心情更加开心。赞扬之声,不胫而走,迅速地传遍了附近好几个里弄,其它弄堂的居民也纷纷赶来品尝。一时间,店堂里,人头济济,人声鼎沸,引得过路的行人,也停下了脚步,探看究竟。随后,也跟了坐了下来,享受起菱勤饮食店开业的狂欢。
晚间,菱娇夫妇清点当天的营业额,吃惊得心脏砰砰地跳个不停,小小的饮食店,一天的营业额居然达到了一万五千多元。钱是赚到了,但是,菱娇夫妇俩却也忙得够呛,累得腿脚发麻,胳膊酸胀。夫妇俩寻思着,单靠他们俩是无法应付了,需要找帮工了。
说来也巧,黑坳村水根的族叔金成,有个孙女,名叫荷花,年纪刚满十八岁,不安心在家务农,整天吵闹着要到上海打工。已经卸任村支书职务的金成,被搅得七荤八素,寝食难安,暗暗思考着怎么办呢?忽然想起了堂侄水根和霞妹他们夫妇俩,就写了封信,说明了荷花的愿望,盼望水根霞妹的支持和帮助。水根霞妹他们俩极其重感情,记恩典,接到金成堂叔的信函,没有与任何家人商量,就同意了金成堂叔的要求。金成堂叔接到回信,就为荷花准备了行装,交代了行程路线,告诫了注意事项,荷花一一点头,表示全都牢记于心了。直到临行前,金成还特意告诉荷花,出门在外,一定要提高警惕,当心坏人做坏事。行前,还预先写了封信,告诉了霞妹,荷花到上海乘坐的列车车次和到达时间,请求霞妹水根派人到火车站接站。霞妹水根按照金成堂叔的通知,亲自提前到了上海火车站,在荷花乘坐的列车到站后,等候了三个多小时,就是没有看到荷花的人影。
荷花不见了,霞妹水根叫了洪家胡家所有的人,到处寻找荷花,依然不见踪影,他们俩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霾。当天就打长途电话到黑坳村,告诉了老书记堂叔金成,金成听后焦急万分,直搓双手,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拜托霞妹水根他们,继续寻找,他在黑坳等待消息。如果,再找不到,他就与儿子赶到上海去。
荷花是个涉事不深的农村女孩,对于光怪陆离的大上海一无所知,她还是用黑坳山村里淳朴的人际关系看待社会,她总认为,人心是善良的,社会是美好的。她却不知道,财富的利诱,金钱的贪欲,已经熏染了不少人的头脑,扭曲了不少人的灵魂,为了金钱,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作恶多端,钱欲熏心地做出昧尽良心的坏事恶事。
荷花乘坐火车时,认识了一个江西人,中年,说他也是到上海打工的。于是,一路上呵护关心着荷花,荷花感动的很。到了上海火车站,临到下车,那个江西人,还帮助荷花提拎行李,引导荷花出站。荷花木知木觉地跟随那个江西人走出了出站口,荷花愣是没有见到霞妹水根他们,内心焦急不安。那个江西人关切地说,“这样吧,我把你送到上海的去处。”荷花无奈,就跟随那个江西人,晕头转向地走了。
他们乘坐了一部公交车,行程大约十多公里的大路,又搭乘摩托车,行驶了十多公里的小路,终于到了一处灯光昏暗,檐口低矮的房屋旁。那个江西人对荷花说:“天色已经晚了,找不到你要到的去处了。今晚,就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找吧。”荷花一愣,对于眼前的处境,她非常不安,但是,又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听从那个江西人的安排了。还没有进屋,荷花抬头就看见门楣上写着,“微笑发廊”四个字。啊?这是家发廊?荷花不明白发廊的真实内情,心想大约是做头发的理发店吧,就不再追根究底了。
进了发廊,就看见几个花枝招展的妖冶女子,上身穿着吊带衣,露出了肩膀和胸乳的一部分,晃晃荡荡的半个乳房夺人眼目。下身套了一条超短裙,裸露出雪白的大腿。农村出来的小姑娘荷花惊吓的几乎要蒙住双眼,不敢多看一眼。一个年长的女人,拉住荷花的手,怪声怪气地说:“喔唷,小姑娘真漂亮啊!过来,让我看看。”说完话,就拉住了荷花的细嫩的小手,反复地抚摸起来。随后,对那个江西人说:“这个小姑娘不错,价钱好说。”这些话是用上海话说的,荷花一点也听不懂。
这边厢,霞妹水根始终等不到荷花,就揣测到她可能出事了。他们俩分析,荷花人生地不熟,到上海火车站,找不到熟人,她是绝对不会乱走乱跑的,她必定是遇到了心怀叵测的坏人,被拐骗到那些莫名其妙的地方去了。霞妹拉着水根,赶紧跑到火车站派出所,向派出所报了案。派出所接受了这件案件的报案。因为,最近,上海火车站已经发生过多次少女被拐卖到发廊、足浴店、歌舞厅的案件,甚至,被拐卖到外地偏僻的地方,从事色情行业。公安部就此,不断下发案情通报。今个,霞妹水根的报案,对准了案情通报,十分及时。铁路公安处与火车站派出所,立即组织了警力,成立了专案组,进入了侦破此案的程序。
当晚,发廊老板娘就根据客人的要求,把荷花当作新鲜货推出,准备捞到破处的大价钱。老板娘先是好言利诱,荷花不为所动。又强逼荷花就范,荷花拼死抵抗,甚至,连的身上的衣服也被撕坏了,荷花依然不从。老板娘无奈,只得把荷花关在一间四面没有窗户的房间里。荷花也没有办法逃脱,一宿未眠,和衣干坐。
由于铁路公安处和火车站派出所发出了协查通报,整个上海公安系统紧急行动起来。处于闵行和青浦交界的城乡结合部的“微笑发廊”也被搜查了。当荷花被警方解救出来后,她放声大哭,指认发廊的老板娘违法强逼她卖淫的事实。老板娘被刑事拘留,在派出所里,老板娘交代了拐卖荷花的那个江西人,那个江西人也被警方逮捕。后来,连带查出了一系列的拐卖妇女组织卖淫的案件,那个老板娘被判处了无期徒刑,那个拐卖十多名妇女的江西人被判处了死刑。
得知荷花下落的霞妹水根,欣喜异常,立即派人把荷花接到了住处。先让她沐浴,换洗了全身的衣服,再让她安静地休息了一个下午。荷花惊魂未定,不敢随便外出了,呆在霞妹水根的家里,聆听着霞妹水根反反复复的各种念叨,听得荷花的耳朵几乎生出了老茧。但是,荷花不得不竖起耳朵,认真仔细地听讲,并竭尽全力地想记住所有的告诫。
当晚,菱勤饮食店打烊后,菱娇夫妇赶到父母霞妹水根的家中,一方面,看望父母,另一方面,探看荷花。见到荷花眉清目秀,身体健壮,就感到这个姑娘是个干活的好手,饮食店非常需要她这样的员工。加上,菱娇小时候,曾经看到过荷花,对荷花有着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就对荷花说:“荷花,你可愿意到我们饮食店打工?”荷花应声回答,“愿意!”因为,在黑坳时,爷爷就已经告诉了她,到上海,就去菱娇开的饮食店打工,荷花对此早有了准备。霞妹水根对菱娇夫妇说:“荷花初来乍到,没有打工的任何知识,也没有从事餐饮业的经历。你们可要帮助她,教会她啊!不要急于求成,操之过急。一切都慢慢来,让荷花逐步地适应。”菱娇夫妇当即允诺,商定第二天,荷花由霞妹水根送到饮食店上班。
翌日,是个大好天,阳光灿烂,微风荡漾。一早,霞妹水根就早早地叫醒荷花,带上她的所有随身行李和生活用品,前往菱勤饮食店。到了菱勤饮食店,店面早就开门营业了,顾客几乎坐满了店堂。菱娇招呼父母霞妹水根和荷花坐下,为每人端上了一碗焖肉面,让他们先吃完早餐。荷花啖食这碗苏式面条,肉质酥烂,汤味鲜美,为平生从未品尝过的美食。荷花想到今后,每天可以品尝这样的美食,油然而生爽快的惬意。霞妹水根也很诧异,这碗面怎么这么鲜美?他们哪里知道,这是菱娇夫妇经过反复的试验,才创新了这一苏式面点特殊味道。菱娇夫妇知道,任何食品,没有创新变化,一味地死守老套,久而久之,老顾客也会食之无味,品之无欲的。
放置好荷花的行李,安排好荷花的住宿,菱娇就让荷花上岗了。在见习中,教育荷花掌握餐饮的操作,知道顾客的应对。在早午市、午晚市的间隙,菱娇夫妇还会教育荷花具体的饮食技术知识。荷花是个聪明灵活的姑娘,一点就通,一教就会。加上饮食业说到底,毕竟是个熟练的活计,只要肯学肯练,不多久就会成为行家里手。荷花就是如此,没有多长时间,她就成为菱娇夫妇得力的好帮手,店里的各种活计,她都拿得起,做得好。菱娇夫妇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荷花对于在菱勤饮食店的打工生活相当满意,多次写信告诉爷爷和父母,并寄回自己生活所需之外的全部打工收入,每当爷爷父母收到荷花的来信和汇款,都很欣慰。因为,在黑坳农村,无论如何是拿不到这么高的收入的。看到荷花丰满健康的照片,爷爷父母更加高兴了。他们从心底里,感激霞妹水根夫妇。金成还特意关照荷花父母,寄些黑坳的土特产品给霞妹水根。尽管霞妹水根竭力拒绝,但是,最终,还是拗不过金成堂叔的盛情。霞妹水根也买了些上海的土特产品,如五香豆、梨膏糖、大白兔奶糖、话梅糖等,寄到黑坳,让金成堂叔他们一家品尝。
这种血浓于水的家族情怀,并没有因为城乡的远隔,而消失,湮灭,相反,在新时代有了复兴,具有了新的含义。共同的生活和命运,把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以后续编胡氏族谱时,所有胡氏族人都积极支持,踊跃参加,这就是一个明证。
菱娇执意把荷花送到厨师培训班受训。每天晚间,菱娇夫妇就夫妇俩自己顶班,让荷花提早下班,赶到市中心的厨师培训班参加培训。荷花极其珍惜这个机会,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她总是坚持参加培训。从初级厨师,一直读到高级厨师,并拿到了各项厨师等级证书。这些教育培训的费用都是菱娇夫妇出的,荷花心知肚明,极为感激,她用极为卖力的工作报答菱娇夫妇。
更为少有的是,菱娇夫妇还鼓励荷花参加学历教育,先后让荷花参加了高中、大专、本科的学历教育。荷花不负众望,坚持不懈,终得正果,她拿到了高中、大专和本科文凭,后两个文凭都是有关烹饪专业的。这种做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菱娇夫妇凭着自己的切身经历,十分清楚荷花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他们夫妇俩知道,再也不能把荷花他们当作一般的普通劳动者对待了,特别是来自老家黑坳胡氏宗亲的子女,多多少少要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做些微薄的贡献。霞妹水根对此极为赞成,甚至,拿出了一笔资金,作为奖学金,奖励那些追求进步,刻苦读书的胡氏弟子。捐资助学,后来竟然成为外出经商,创业发达的胡氏族人自觉举动,形成了良好的家族风气。这一切为胡氏家族的承前启后,后继有人,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菱勤饮食店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生意越来越兴旺,不少人又来游说菱娇夫妇,劝他们再次创办大型酒店,打造餐饮业的航空母舰。而,这一次,菱娇夫妇却不为所动,坚持现在的经营规模。他们深知,精耕细作好这一亩三分地,已实属不易了,更遑论好高骛远,盲目扩展。菱娇夫妇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改进操作,创新菜品,提高质量,滋润味道上,并以实际行动,转变了人们对于小型餐饮业的看法。麻雀再小,五脏俱全。只要下定决心,始终不渝,小型餐饮业也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荷花,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盛开,开得是那么的皎洁、典雅,濯污泥而不染,亭亭净植,香远盈清。胡荷花,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遨游,成长得那么的茁壮,健康,处闹市而不惑,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这个大时代,这股新潮流,浩浩汤汤,风起云涌,造就了无数的弄潮儿,他们为了祖国,为了家乡,为了家庭,为了自己,奋力地打拼,勇毅地挺进,这些人们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的脊梁骨!


【待续】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朱成坠先生赐稿、缪迅老师荐稿分享!


朱成坠先生热文

头汤面

阿娘面馆

忆说普善路

德兴馆

糊涂生煎


耳光馄饨

迟拍的学士照

五号桥

有骨气养生骨头锅

金牌黄鱼面


发小

路怒

戴花要戴大红花

面食堂

蝴蝶酥


绒线帽

夕阳老人

夜步

上海的地标记忆

店名与生意


孙儿的生日

到老半斋吃面

一篇课文

老北京饺子馆

老底子那些事


暗恋

张氏肉圆

白相大世界

邂逅汉服

寒夜对酌


鱼香肉丝

野菜

曾经有个“赤膊区”

万荣路上的奥灶面馆

穿越时空的凝望


上海的店招

点菜

搛菜

上海话歇后语

先严二十年祭


杏叶黄了

扬州扦脚

面疙瘩

儿子的生日

家长里短


上海的“四大金刚”

东余杭路及周边的吃食店

大眼面馆

泡饭

面友


入职第一天

卤菜

冬雨绵绵暖意浓

重名现象

择菜


洗菜

烧菜

买菜

为了那碗面

面子


烟和酒的混搭

起名与时节

大雪时节盼瑞雪

水潽蛋

萝卜


老慢支

谷沙屋面铺

歇业的徐鼎兴

冬雨

荡漾我心丽娃河


体检

冬至的泪水

踏青郊野

三林本帮菜

马兰头


洗澡的故事

初一的语文老师

寻找恩师

冬至祭祖

追忆迎春诗会


重看《老枪》

孵太阳

孙儿爱读唐诗

打秋风

癞痢扛洋枪


元龙斯基

琪琪面馆的浇头

小妹

下午茶

车流


豆浆

汤焐子

一份录取通知书

杜六房

救火车和救命车


病中吟

正文先生签名书

码的运用

慢生活

面客


落叶

农家小炒肉

阿字当头的上海闲话

少小同窗

母校大庆学子情深


阳春面和浇头面

建筑可阅读

月光如水

劈硬柴

接地气


举止和风度

夜雨


头字结尾的上海闲话

扎台型

嘎讪胡

淘浆糊

混枪势

喇叭腔和翻毛腔

戳壁脚

拗造型

拆烂污


我的口味

我的藏书

我的思念

我的旅友

我的笔耕

我的诗缘

我的座驾

我的阅读

我的日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吃一堑 长一智

事实胜于雄辩

良药苦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患难见真情


寒潮暖聚安福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走进元旦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没有十全十美的朋友


宛如眼前

工作棉大衣

八宝饭

冬雨

过年馒头


年节的气氛

母爱永恒

板凳

躺椅

脚盆


水桶

扫帚

煤炉

吊子

饭窝


沙发

汤婆

梳子

暖瓶

搓板


本命年

“刚波拧”与苏北人

足不出户

大白


方舱医院

躺平

驰援

守望相助

防疫大礼包



秋飔

秋夜

秋桂

秋眉

秋千


冬初

冬聚

冬菜

冬泳

冬事

冬麦

冬宴


➤寒雨

➤寒风

新年开笔

俄苏情结

格律诗


汤圆

拜年

冬阳

年糕

鳗鲞

重疴急诊


往事

旧事

伤事

世事

食事

故事

囧事

祸事

伤事

说事

事系列文章后记


与新中国同成长

忆其峰同学


读《似水流年》

“谊水”析

“戏水”析

“戽水”析

“点水”析

“杯水”析

“泮水”析


康的康的康的康

养孙防老

岁末回眸

读归诗有感

旅游与情绪


《繁花》中的三位演星

零度线

被“地域歧视”的上海人

年关

出书


大饼

粢饭

油条

豆浆


快递

重晤

塑料汤焐子

淴浴

泡饭


排骨年糕

爷叔

粽子

炒面

学友相聚丽娃畔


啖瓜心得

夜步街头

市民的尺度

蚊子

情不自禁


夏夜听雨

拉架

上海战役粟裕的指挥艺术

旅顺口

小平岛


阿麟馄饨

煎饼

棒棰岛

印象

观看独角戏


金石滩的白雾

往事悠悠酒酽酽

小姐

落手清

香樟


吃食在皖南

芜湖

青弋江

丫山

岩寺文峰塔


食宿在扬泰

有客自上海来

行酒令

老虎灶

菜根香


泰州望海楼

旅游的功课

窗棂外的蔷薇花

“沪”的由来

泡饭


阳光

黑不溜秋


➤【小说】赚绩王

    1-3  4-6  7-9

    10-12  13-15  16-18

    19-21  22-24  25-27

    28-30  31-33  34-36

    37-39  40-42  43-45

    46-48


室友


➤霞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五章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