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从全球到村庄”
——第十届河阳论坛暨乡村、
文化与传播学术周
2024年10月10日至10月14日,第十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传播”学术周在浙江省缙云县圆满举行。作为河阳论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届学术周以“乡村振兴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从实践创新到认知变革”为主题,汇聚国内外150余名专家学者,对论坛十年来的实践成果与理论经验进行研讨总结,并对论坛的未来前景进行描画。学术周议程将文化观摩体验与学术探讨相结合,既安排了黄帝祭典、板龙观赏、庙会游玩及“村麦”等民俗文化观摩活动,又设置了河阳论坛开幕式与主旨演讲、平行分论坛与特别圆桌论坛。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指导、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主办。
开幕式现场
10月13日上午,河阳论坛在缙云县河阳村文化礼堂正式开幕,中共缙云县委书记王正飞出席活动并致辞,县领导潘巧玲、陈帅锋等出席活动,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月枝主持活动。缙云县县委书记王正飞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缙云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征程下,最艰巨的发展任务依然在农村,最深厚的发展基础也依然在农村。同时,他表示河阳论坛如今已经成为链接全球与乡村、引领变革与实践的重要学术品牌,真诚希望河阳乡村研究院、河阳论坛持续发挥顶尖人才聚集优势,坚持扎根缙云、辐射全国、放眼全球,为包括缙云在内的全国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治理支持。
赵月枝教授主持活动
王正飞书记致辞
01
主旨演讲
开幕式后,四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起承转合”,发表了角度各异又相互呼应的主旨演讲。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狄金华首先为整场讨论奠定了宏观背景与问题意识,通过剖析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再建设历程,指出新的社会结构特征为社会建设提出了经济虚化、社会分化、社会伦理重构等新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刘忱结合浙江实施“千万工程”的实践经验,从发展道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文化观念创新、治理结构创新等方面讨论了“千万工程”所带来的认知、思维和行动方式的变化,指出深化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重塑农民的文化主体性,同时深化农业农村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激活社会资源和乡村自身资源,把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推到新高度。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何慧丽则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切入,结合中国传统思想指出培育农民主体性离不开“归心的文化”,强调“第二个结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吕新雨将讨论推向全球视野,围绕“新乡土主义”的概念论述了乡村发展与现代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乡村的现代化,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是在世界范围内突破资本主义全球化困境的人类发展之业。
狄金华、刘忱、何慧丽、吕新雨教授主旨发言
“乡村访问学者”计划发布与代表发言
02
下半场,论坛举行了“乡村访问学者”计划发布仪式,并邀请三名访问学者代表进行发言。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介绍了“乡村访问学者”计划的历史传统、现实需要与深刻意义,并与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月枝共同揭牌。揭牌仪式后,赵月枝、潘佳恩、何慧丽、董琦四位教授为贺照田、王松良、常利兵、张艺英、张俊娜、马荟六名学者颁发了“乡村访问学者”证书。
揭牌仪式现场
颁奖典礼现场
随后,三名访问学者代表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贺照田以《向实践学习与第三次思想解放》为题,从思想史的高度讲解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特征,高度肯定了“县域中国”理念提出的意义;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王松良则分享了自己在田间地头做“草根教授”的生动实践,指出在乡村推进农业生态学治理的重要性;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常利兵介绍了自己在山西土地上行走调研的见闻与体悟,指出要从生活意义上去“打开”乡村现实,再深化理论知识,乃至从在地化经验中理解中国。
贺照田、王松良、常利兵发表主旨演讲
03
获奖论文颁奖仪式
论坛上午场最后,缙云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缙云县黄帝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蔡利伟主持了“第十届河阳论坛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此次论坛共收到70篇论文,48篇入选,经过遴选评选出5篇优秀论文。缙云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巧玲与缙云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帅锋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状与奖品。
获奖论文颁奖仪式现场
主题圆桌与分论坛
04
本届河阳论坛设置了两个主题圆桌与六个平行分论坛。其中,主题圆桌一为“县域中国·人民历史”书系之《创变者:我在县里谋创新》书稿研讨,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审人员和创变者代表分别围绕该书展开了分享与评析;主题圆桌二从中国与世界的双重视野出发,聚焦以人民为中心、以乡村为方法的知识实践,除大陆学者分享各自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项目外,还有来自津巴布韦与智利的两位学者分享了全球南方视角下中国的乡村发展经验。此外,圆桌二特别邀请台湾公共卫生促进协会代表介绍了台湾基层公共卫生的实践情况,协会常务理事、创会理事长、成大公卫所特聘教授陈美霞讲述了资本主义体制下台湾公卫历经的“长征”,协会秘书长陈慈立则讲解了台湾少数民族健康不平等的现状与应对之策,台湾卫促会代表还与缙云县卫健局专家就慢病、传染病防治等议题展开交流。在健康这一共同追求下,两岸从业者在公共卫生领域达成了诸多共识,也充分肯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主题圆桌讨论现场
台湾卫促会常务理事陈美霞教授发言
六个分论坛的主题分别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从全球到村庄:多重现代性中的乡村研究理论反刍”“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乡村经济与文教发展”“数字化进程中的乡村传播与共同体重建”“乡村公共空间活化:从‘村 BA’到艺术乡建”与“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与妇女发展”。本届河阳论坛共43篇入选论文在会上宣读并得到嘉宾评议,充分印证了“从实践创新到认知变革”的主题,这些论文既具中华文明的高度,也有丰富的在地化经验;既有深厚的理论性与思辨性,也有鲜活的个体故事与生命体验。
分论坛掠影
05
闭幕式
本届河阳论坛于文化礼堂举办闭幕式,缙云县新建镇党委书记陶金红主持活动,三位与会代表进行了总结发言。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以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新地球村”宣言三个关键词概括了自己的收获;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张谦表达了一名身处国外知识分子的乡愁与感动,并高度认可河阳论坛体现的知识生产模式;缙云县河阳古民居保护开发管理中心主任刘思佳则分享了自己从十年前河阳论坛的听会者到十年后文化传承者的故事,并祝愿河阳论坛与河阳古村未来更加美好。最后,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月枝做闭幕致辞,她对缙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所有与会专家学者、研究院工作者以及承担会务的学生为河阳论坛的付出表示由衷感谢,也希望更多知识分子能奔赴乡村的广阔天地。
党委书记陶金红与潘家恩、张谦、刘思佳
三位与会嘉宾致辞
赵月枝教授致闭幕辞
本次河阳论坛学术周活动以缙云县新建镇河阳古村为址,启程于重阳佳节之时,具有独特深意。十年前,河阳乡村研究院就诞生于河阳古村,而这片古村落本身亦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和乡村现代化愿景的象征,又承载着村民对公共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期许;分论坛所在的七如公祠、共富学堂、红荷驿站等地,传递着古代乡贤耕读报国与现代乡村创新发展的样貌,为学者们铺设了别具一格的对话空间。另一方面,重阳节是当地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与会者们不仅于重阳当日参与了意义重大的黄帝祭典,还观摩了好溪板龙节、好溪庙会、新建“村麦”等古老又创新的民俗文化活动,在“百家饭”席间聆听村民和书记讲述家乡的故事,在笕川村的桥下空间、文化礼堂与老年食堂学习“未来乡村”的发展经验……
文化观摩活动掠影
结语
06
在诗情画意的河阳古村,第十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传播学术周圆满举办。十年间,研究院围绕“构建平衡互哺的城乡关系”“乡土文化复兴”“生态文明与传播”等主题先后举办了九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传播学术周活动,不仅把潜藏于县域乡土的宝贵经验带入学术领域,还引领大量学术人才与理念走向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创新路径。而本届河阳论坛在整合十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向认知变革的范式性目标进一步靠近,为两岸、全球人民创造了难能可贵的交流平台与合作语境。同时,河阳论坛的成功举办、与会者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都离不开缙云基层干部与村民的热情支持,正是人民的力量让河阳论坛的十年事业得以可能,这亦呼应着河阳研究院的成立初心。十年耕耘,成果颇丰,河阳乡村研究院将继往开来,为建设属于世界人民的新地球村之目标不懈努力。
供稿|高雨曦
摄影丨陈彦青、潘杨颖(無一工作室)
审核|河阳乡村研究院
排版丨杜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