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名人故事 | 潘季驯:千古治黄第一人

文摘   2024-11-15 17:12   江苏  

明万历十九年

鲁南苏北一带大雨像瓢泼一样

使得河水暴涨

在邳州至睢宁的黄河段中

一叶小舟

坐着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这就是年过古稀的

明代治河第一大功臣

右都御史、总督河道潘季驯

正在指挥、督察两岸热火朝天的

抗洪抢险工作


潘季驯

字时良,号印川


潘季驯30岁中进士,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前后持续二十七年,为明代治河诸臣在官最长者,以功累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潘季驯逝世,年七十五。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对之后的治河工程有很大影响。

2019年12月,水利部公布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也被列入其中。



1565年,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徐州、沛县以北的大运河一片泽国,“上下二百里运道俱淤”。潘季驯受命协助工部尚书兼总理河漕朱衡治河,他提出“开导上源,疏浚下流”的方案,动用十余万民工,开新河一百四十里,疏浚旧河五十余里。

1569年和1570年,黄河又在沛县、邳州决口,潘季驯再次出任河道总理,他“加修堤岸,塞决开渠”,督率民工五万余人,堵塞决口十一处,取得治河工程的成功。 

1576年,桀骜不驯的黄河再度在徐州决口,潘季驯第三次出任河道总理,这一次他提出“民生运道两便”的规划,以全面治理黄河、运河、淮河。潘季驯认为,黄河运河淮河的治理彼此间密切相关,“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淮而同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

两年时间内,潘季驯率众修石堤,开河道,塞决口,建水坝,挖淤泥,栽堤柳,对黄、淮、运三河进行大规模整治。

1588年,黄河水患再起,年近古稀的潘季驯第四次出任河道总理,经过深入调查后,他提出“淤滩固堤”,巩固了黄河大堤,有效地恢复了运河漕运,发展了农业生产。




潘季驯的治水方略

在治河实践中,潘季驯吸取前人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辩证地处理了黄、淮、运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先对黄河采取了坚筑堤防、稳定河床的治理措施,不仅保证了南北大运河的畅通,而且使北宋以来黄河多支分流、不停游荡的局面基本上得到了控制,近三百年没有发生改道。

潘季驯留下的《河防一览》图

在治河理论上,他全面总结了历史上的治水经验,系统地提出了以“筑堤束水、借水攻沙”为核心内容的治河思想, 把治理多泥沙河流的措施由单纯治水转移到水流、泥沙二者并治的轨道上,对明清以来治理黄河的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 世纪世界水利泰斗,德国人恩格斯(Hubert Engels)教授叹服道:“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西方人这才开始对中国古代的水利科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潘季驯是我国水利史

上公认的“治黄专家”

一生献给了黄河水

留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河方略

特别是“束水攻沙”思想

对明朝之后的治河工作影响颇深

这样一位水利大家

他的光环永远不会因时间而褪色

来源:交汇点、中国水事、《水利名贤》

编辑:梁思徽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为公众传播之目的,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公众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江苏省水利厅
江苏省水利厅官方平台。提供江苏水利最新动态、政策文件、信息服务。水美江苏,期待您的加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