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站在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处眺望远处,微波荡漾,水鸟展翅掠过河面,岸边树影摇曳生姿。水利兴则天下定。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江苏坐拥得天独厚的水利“本底条件”,为守护江河清澈安澜,科学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让江河湖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江苏治水兴水因此有了新内涵、新任务。谋划长远治水之势,江苏完善治水思路,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速转变,一个又一个泽被南北、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持续在江苏大地排布,一道道灌渠纵横交错、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座座闸站守卫安澜……
兴水润民生,重点工程守安澜
治水之基,工程为本。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发挥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等综合功能,提升防洪、供水、生态等安全水平。初冬,正是水利建设的黄金期。近日,机器轰鸣、钢架林立的淮河畔传来了好消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安枢纽处顺利截流,这也意味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进入主体施工高峰期。
作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承担着淮河流域亿万人民的安全。为扩大淮河下游出路,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挖深挖宽河道,加高加固两岸堤防,扩建工程沿线枢纽建筑物,使泄洪流量从每秒2270立方米提高到7000立方米。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重要控制建筑物,淮安枢纽建设处副主任王洪玉介绍,根据工程总体规划,扩建后的淮安枢纽将承担着防洪、排涝和通航等任务,工程建成后,全线来水将走得更多、更快、更畅,有效减少淮河干流及入湖支流沿岸洼地“关门淹”时间,减轻淮河中游防洪除涝压力。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建设开工后,张家河闸站成为盐城段首个开工建设的穿堤工程。“今年汛期,该闸站已投入使用,有效发挥了排涝效应。”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工程科科长陈小新介绍,虽然张家河闸站工程还未完全竣工,但今夏张家河闸站开闸排涝7次,共计开闸300余小时、排除涝水6000余万立方米,有效防范了覆盖区域因强降水带来的灾害。
与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南北遥相呼应,位于苏州的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苏州市水利工程建设处副处长王卫介绍,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水网互联互通骨干工程,吴淞江整治工程的实施将助推太湖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大大提高太湖洪水外排能力,改善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条件,提升苏州至上海内河航运能力,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提升软实力,让治水变“智”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江苏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智慧水利作为治水的“利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建成智慧水利体系,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秩序井然的车间,寥寥无几的工人,整齐摆放的钢筋,智能作业的加工设备……在淮安枢纽的钢筋智慧加工中心,记者看到,这里不再只是简单的机器轰鸣与人员繁忙的景象,而是用数智技术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施工现场,钢筋滚焊机自动化生产线、数控钢筋弯曲中心等多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序地运行,钢筋加工生产线原料自动上料,自动定尺剪裁和自动加工,实现钢筋半成品高效自动化连续生产。现场还在许多细节处融入了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例如智能安全帽系统,不仅实现对佩戴人员的精准定位,还具有实时录像、安全监测、实时对话、脱帽报警、应急报警等功能。
“水利工程数字化转型,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损耗。”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安枢纽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蒋一波自豪地说。不仅如此,淮安枢纽还积极打造智能工地,通过集成各种智能化技术及设备,获取更多信息实现更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现场智能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耗。
当前,BIM技术作为建筑数字化的技术之一,正逐步成为企业数字化平台搭建的核心要素,不仅为工程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还能降低资源浪费和能耗。同样的技术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界浦港与吴淞江交汇处的界浦港大孔闸项目现场也得到了应用。指挥室里的电子屏上,建设工地塔吊的实时力矩、高度、回转幅度、倾斜角度等情况一目了然,还能够以可视化手段安全预警。项目经理尚琦智介绍:“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工程实现水利信息共享和智能管理,有效提升水利工程运用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创立新机制,擘画水润江苏新图景
进入冬季,寒气上升,苏北灌溉总渠阜宁腰闸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头戴安全帽、身着荧光马甲的工人们正在为河道水位的调节铆足干劲。180公里开外的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工程现场,为守护一方安澜,工人们正在分工协作,努力提高挡洪堤设计标准……而这些只是我省无数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的部分缩影。
水利建设起笔在治水,落笔在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创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九路入海、八河通江、三纵调度、五湖调蓄”为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整体推进江苏现代水网建设,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以来,江苏全面加快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工程建设,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充分发挥水利稳投资、稳增长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强引擎”。其中,仅2024年就有6项被列为省重大项目,占全年建设任务的一半以上。此外,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太浦河后续、望虞河拓浚等工程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进。
水利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无论是对构建全省水网体系之“纲”、畅通水网脉络,还是支撑重大战略实施、拉动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不断提升流域防洪能力的同时,江苏协同推进水网和航道网建设,组网联通、融合发展,整体提升江苏水网防洪排涝、水源调配、航运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近年来,江苏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年均投资达150亿元并呈持续上涨态势。据了解,截至11月底,2024年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超额完成投资216.3亿元,占年初目标任务210亿元的103%,创历史新高。
如今,一幅江河奔腾、润泽万物的美景正在江苏徐徐展开。着眼未来,江苏又启动了新的规划。记者了解到,围绕加快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提出了以促进项目法人能力提升机制、加强设计文件指导服务机制、强化施工图审查监管机制、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推广全节点把关督导机制、大力推行“三联单”工作机制为内核的深化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六项机制”,在确保建设管理行为规范有序的同时,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管水平。
来源:2024年12月10日 江苏经济报
编辑:梁思徽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为公众传播之目的,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公众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