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新城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获批,南京市水土保持区域评估获批数量达到19个,批复区域评估范围达164.17平方公里,累计为160多家企业、190个项目入驻园区提供了便利。水土保持区域评估范围内,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项目已转变为报告表审批,简化了方案编制内容、技术审查形式等环节,既提高了行政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也让生产建设单位用于方案编制、监测、验收等环节的费用降低80%左右。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江苏省水土保持条例》《南京市水土保持办法》等法律法规,南京深入推进水土保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科学构建水土保持管理制度与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立足实际开展 “南京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标准化研究”,制定《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评审赋分》《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自主验收报备示范文本》,印发《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标准化手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汇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工作指南》等相关文件,为全面规范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制度基础。
随着“放管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南京按照省水利厅水土保持专项行动要求,积极开展“双提双减、陪办服务”行动,为建设单位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指导和陪办服务,做到靠前服务主动监管,有效降低经营主体违法风险。开工前,主动与建设单位沟通对接,让建设单位了解水土保持全过程工作要点;建设过程中,落实“双随机,一公开”,采取现场检查为主,书面检查、“互联网+监管”为辅的方式,做到辖区内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检查全覆盖,同时组织技术人员一线指导、建立联系人制度等,及时为生产建设单位解难;项目投入使用前,通过提前告知、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引导建设单位按要求履行水土保持自主验收义务。
为切实解决生产建设项目有效监管的问题,南京多次专题研讨,发挥下属单位和科研机构智库作用,以分类监管推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依据项目类型、防治责任范围大小、土石方挖填总量、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风险等级等指标,按照权重进行综合赋分,根据赋分情况将生产建设项目分为A类高风险项目、B类中风险项目、C类低风险项目。通过改变过去以现场检查为主的监管方式,对风险等级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方式开展检查,减少了企业接受现场检查的次数,实现“既放得下、又管得住”的目标。此外,在行政执法层面,不断完善水土保持处罚及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生产建设单位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情况,执行“首违不罚”,彰显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为了实现业务协同井然有序,南京积极与市发改委、建委、交通等部门协调联动,建立生产建设项目信息库,确保事前水土保持法规政策宣传到位;与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进一步减少施工现场打扰次数,提升监督管理实效;与水务执法部门建立“巡查—移交—立案—处罚—督查”联动机制,重点查处和纠正生产建设项目特别是大中型建设项目违法行为。为提升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水平,南京以精准监测为抓手,率先开发水土保持巡查管理终端,实现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判别、小流域侵蚀资料提取、巡查线路和现场照片实时记录等功能,提升巡查信息化水平和项目信息处理效率;坚持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高频应用,将监管信息同步上传,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拓展“双随机移动端”App应用,实现现场检查、书面检查移动化,让监管更透明、公正、规范。
为提高水土资源保护社会认知度,南京以世界水日、全国土地日等主题宣传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网络小程序、自媒体等平台,面向全社会系统开展阵地化、趣味化、针对化宣传:连续十年开展“水土保持&水资源有奖竞答”活动,累计600多万人次参与;依托百度App推动不同科普主题,向市域范围内手机用户展示,曝光量达150余万次;制作短视频作品《小水小土微科普》《守护一方水土 共建美好家园》,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网站、南京水务公众号等平台播放,扩大了水土保持宣传覆盖面,同时这两部视频也分别获得第一届“人与青山两不负”水土保持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多次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进校园、进工地、进小区、进电梯、进影院、进广播等“六进”活动
近年来,南京市加强水土保持宣传阵地建设成绩斐然——江宁区汤山矿坑公园、浦口区象山湖公园先后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南京标志性水土保持宣传阵地;江宁区石塘、溧水区环山河、高淳区“国际慢城”、浦口区瓦殿冲和六合区河王坝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清洁小流域,成为处处成景、步步入画的“水美乡村”,江宁区还被评为南京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来源:南京市水务局
编辑:梁思徽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为公众传播之目的,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公众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