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现场?这些奇葩食物,让多少人上瘾?

文化   美食   2024-07-09 18:03   北京  

“好怪!再吃一口!”



放眼中国的西南部,这里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千山万岭的自然环境、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纵横交错的地下暗河



在这迥异、自成一格的地理背景下,西南地区形成了充满差异却同气连枝的当地文化,而文化又在长久地影响着当地人的饮食起居里有许多奇特的经典美食,扛起了中国美食界的半壁江山。


在这里承载巴蜀文化的四川盆地像一口巨大的鸳鸯锅,把火锅这个当地地道美食一举推广到了全国。

川西山间盆地与农田。图/视觉中国

而呈壮丽梯状的云贵高原,则吸引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发源出多样的极具地域特色的美食。比如傣族把折耳根、酸萝卜、脆哨儿裹进糯米饭来大快朵颐、彝族人用十余种香料熬制出的骨头饭...

折耳根。图/视觉中国

西南饮食,历来喜欢寻找各色可以提供神奇口感的食材,然后用浓厚的味道浇灌之。这里有很多人眼中的“黑暗料理”,却是当地人心中的美味佳肴。


所以今天,就来盘点一些西南地区最为“奇葩”的美食。



你之“砒霜”,我之“蜜糖”


牛瘪,又称百草汤


光看这张照片,你觉得它像什么?


毛巾,黏土,或者是抹茶蛋糕?


正确答案可能比你想象中 要重口得多,这个四不像的东西其实是牛瘪的原材料


牛瘪是什么?杀完牛,将皮肉骨头分别处理完毕后,鼓鼓囊囊的胃袋被一刀剖开,里面的绿色草碎从翻开的刀口中破壁而出,这些是牛还未来得及消化的食物和汁液



“瘪”是一种菜肴,经过精心过滤、熬煮并辅以多种香料制成的瘪汤一般用来炖牛肉,也可直接喝。


从新鲜的牛肠到浓郁的牛瘪汤,要经过两次长时间的熬煮。先把肠皮和汁液一股脑儿放进锅里煮,待草碎翻滚肠皮软嫩时,营养便都融入了汤汁。这时捞出肠子,滤掉渣滓,剩下纯净的“鲜”汤。随后,加入各种调味料,再熬煮,让汤汁变得更浓。



这道菜味道怪异,视觉效果更是堪称惊悚,外地人都对它敬而远之。但是,黔东南南部的侗族、苗族等认为它有很好的肠胃保健功效,所以在黔东南地区,瘪汤牛肉火锅非常受欢迎。

 

这么一道让人眉头紧皱的菜肴,尝起来是什么味道?



纯正的牛瘪汤,第一口下去,是苦。熬制的汤汁本就清苦,黔东南人还会在汤中加入牛胆汁,苦感可想而知。


而后,你会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苦尽甘来,苦凉之后紧随而来的是爽口的甘,久不散去。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这道牛瘪汤才让黔东南人欲罢不能


把嫩牛肉下入牛瘪汤,就造就了侗族地区最受欢迎的牛瘪火锅。牛肉很新鲜,丰富的汤汁稀释了瘪汤的清苦,蘸水里的辣椒也遮不住肉本身的鲜香味道。



重庆的市花,其实是脑花


说完色香味皆可怕的牛瘪汤火锅,我们来看看大家最为熟知的重庆火锅。不过,问起重庆火锅的灵魂是什么,一千个人里可能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

 

不过如果你去问一个重庆人,吃火锅点啥菜?对方能像相声《报菜名》似的给你报出一大串:毛肚、鸭肠爽脆弹牙;牛肝、脑花软滑香糯;郡花弹韧、鸭血鲜嫩、耗儿鱼敦实粗厚……



你会发现,重庆火锅离不开内脏,而重庆火锅涮烫食材的精髓所在,也是内脏。


在吃内脏这件事情上,川渝民众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接受度也大大超过其他省份。


心、肝、肚、肾之流只不过是寻常菜式,猪 / 牛冲(鞭)、猪 / 牛睾丸和花肠(母猪生殖器官)也被赫然列在川渝人的菜单上。



其实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川渝群众眼里的“下水”,也包括动物身上的其他零部件,比如猪头皮、猪天梯(上颚连接牙龈的部位)、猪鼻筋(猪鼻梁筋)、黄喉(主动脉血管壁)、鸭唇、动物眼睛乃至各种血类……


这其中,脑花虽然长得最让人难以接受,但网上总有人调侃:“重庆市的市花其实应该是脑花”,由此可见脑花在重庆人眼中的地位,在重庆菜里出现的频繁程度。烤脑花、冒脑花,火锅涮脑花……脑花的魅力令人折服。



脑花下锅,一般煮在九宫格温度最低的四角,慢炖足足二十分钟,是个很考验耐心的食材。煮好的脑花捞出,一定要搭配上调好的灵魂干碟。


辣椒粉、花生碎、白芝麻、花椒、八角等香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夹起一块软糯的脑花在其中滚一圈,让白嫩的脑花裹上辣椒面,怎能不让人食指大动?



炸蜂蛹,真正的“黑暗料理”


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腊味合蒸、油炸臭豆腐……这是湘菜,苗家腊肉、土家三下锅、蒿草粑粑、湘西酸鱼……这是湘西菜。


很多人都说不出湘西究竟是哪一块地区,却对赶尸和下蛊颇有一番兴趣。



除了这些,“凤凰”“沈从文”“土匪”“昆虫宴”等为数不多的关键词共同构筑了一种湘西印象,在此印象之外,这片地域似乎无从想象。它在人们的认知版图上显得十分陌生,而它未曾展示完全的丰富性又极其迷人。


所谓“大湘西”的地区概念,涵盖的范围包括湘西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后来又加入了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共39个县市区。


湘西腊肉


说起湘西的美食,前有侗乡人“住不离山,走不离盘,穿不离带,食不离酸”,后有“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想必酸和辣是湘西人味觉的主体。


不过,湘西美食也不只有酸鱼和湘西辣子鸡,还有一道真正的“黑暗料理”——油炸蜂蛹


左为油炸竹节虫,右为油炸蜂蛹


想想就会觉得奇怪,人类是怎么想到吃蜂蛹,又是怎么把蜂蛹和油炸联系到一起的?


湘西的山里,胡蜂、黄蜂、黑蜂、土蜂等野蜂一年可以繁殖两三代,有的甚至可以繁殖四五代。尽管如此,蜂蛹却很难得:除了蜂蛹多在山上的大树或岩壁上外,还因为采集蜂蛹有被成年蜂蜇伤的危险。


一支崖蜜采摘队伍,最少需要8到10人,3个人拉绳子,1人在崖顶,2人在崖底,1人负责点火放烟,3人负责割蜜收蜂蛹。


先将蜂蛹从蜂巢中取出,清水漂洗一遍,滤干,油烧至七八成,倒入锅里,用文火把蜂蛹煎炸至金黄色,洒些盐,翻炒匀了,便可出锅。


在这里,蜂蛹只有油炸这一种烹饪方法。


炸蜂蛹色泽金黄或焦黄,香气扑鼻。虽然听起来有些可怕,实则外脆里嫩,一口爆浆,是上好的下酒菜。


 

鱼露,不可言说的海之佳酿

 

在我国西南沿海,广西渔村,许多渔家门前,都写着“鱼露”二字。鱼露,听起来非常有诗意,会让人想到早春时节朝阳下晶莹的雨露。


实际上,鱼露是一种奇特的调味品,和酱油类似,可以给食物提鲜。


渔民赶海归来,有时会收获一些小鱼小虾,这就是做鱼露的主要材料,他们将其洗净,晾干备用。



想要酿造鱼露时,就置一缸于桌上,缸底部铺稻草,上面放入晾干的小鱼小虾,层间加盐,最后用石块压顶,密封缸口。此外,缸底要凿孔,方便酿好后流汁,酿时则用洞塞堵上。


为什么在底层要铺几层稻草?实际上,稻草主要起过滤作用,用其他材料易烂。酿制鱼露的时间长短,主要看缸内材料有多少。时间短的几周,长的需等上一年鱼露酿好后,即可取汁,拔出缸底的洞塞,鱼露就流淌出来。



所以,鱼露究竟是什么?看到这里,你的心里应该也有数了。


酿好的鱼露,色泽清澈,略显橙红,如玛瑙,有鲜香味。一百斤鱼,可酿三十斤左右的头汁,此为上品鱼露。然后还可往缸中注入盐开水,继续酿制过滤,分成二等、三等品级。


好的鱼露可以直接用来拌饭,无需佐菜就已鲜美无比,令人回味无穷。

饮食和生活,是一场隐形的相拥。


像这些西南地区的美食,虽然古怪、浓烈、有爱之者有恨之者,却令人耿耿难忘。


-END-

封图来源丨视觉中国

未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地道风物 黔东南》、《地道风物 火锅》、《地道风物 湘西》《地道风物 广西》

中国国家地理BOOK
地理、旅行、文化、摄影、自然、科普……这里是《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的原创内容公众号,我们关注并分享这些生命与美好的交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