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执执执丸丸丸、、、

文化   其他   2024-07-23 18:00   北京  



热浪袭来,一浪又一浪,热热不息。



2024年的夏天,注定不简单。


随着7月的日历哗啦才翻了一页,热浪就从天而降,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今天#北方体会了一把南方的闷热#上了热搜,没想到啊,一大早的北京,空气相对湿度87%,体感温度直接到了33.9℃,黏糊糊的闷热感,令人窒息的胸闷感,简直要了命了!


过了大暑,温度持续飙升,半夜的大暴雨都没办法让温度降下来,不仅是北京,浙江、江苏、河南好多地方普普通通就是37℃往上,这个夏天,不仅有狂欢的海浪,还有一激动就轻易蹦到40℃的气温。




一个火辣辣的「橙色」夏天


高温天气,绝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在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就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那就叫做「高温热浪」(高温热浪是指一段持续性的高温过程,由于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引起人、动物以及植物不能适应并且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气象灾害)了。


而高温热浪就会触发高温预警,这也是我们经常会在天气预报中看到的词。


高温预警分为三级,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则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就今年夏天的这个热度,简直是充满了橙色,还有正在变红的危险。


气象专家表示,此次高温天气不仅范围广、强度强,而且持续时间也长,这些都主要受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影响——


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气块在下沉时,上面气压低、下面气压高,气块会被压缩,导致其内能增高、温度上升,再加上晴空辐射作用,共同推动气温升高。



多看看绿色,假装可以降降温,凉快一下。

图\视觉中国


中国天气网则指出,北非-伊朗高压会向东发展和大陆高压连成一片,在我国西部高原形成一个异常强的暖高压,7月6-8日,给西北地区、四川盆地等地带来凶猛的高温。


未来,北非-伊朗高压和大陆高压,甚至有可能再和副热带高压连成一体,导致大范围的高温出现。



四川的地形,让高温天气更多更闷也更热。

图\视觉中国


夏天才刚刚开始,持续且大范围的高温天气,让我们在直呼“热化了”的同时,也身处在危险之中——


热射病出现了




热射病和中暑,究竟有什么不同?


6月的一天,32岁的快递员小林(化名)像往常一样,在仓库里整理快递,由于天气太热,仓库过于闷热,小林感到不适,突然昏倒。


送到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被确诊为“热射病”。如今,已经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积极抢救,小林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由于大脑损伤严重,目前仍在昏迷中。


这件事,让”热射病“这个词上了微博热搜。

图\微博截图


7月份也相继出现了多个热射病病例,四川、南京、浙江等地都有,「热射病」这个词和高温天气一起上了热榜,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一般来说,我们对气温的适应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如在气温32℃、湿度60%以下时,是我们人体对较高气温的适应阶段;气温到了35℃,就已经达到了我们容易中暑的临界点;这个时候,气温一旦超过了37℃、湿度大于80%,就最容易中暑了。


而轻度中暑,正是热射病发生的起点。


因为热射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是有一个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统称为热致疾病。



三个中暑阶段的身体表现,在先兆中暑阶段就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才能有效防止中暑现象的恶化。图\微博·中国天气


当气温达到39℃时,人体的汗腺濒临衰竭,有心脏病猝发的危险;当气温达到40℃时,人体就有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现象,这时候就是重度中暑现象出现了。


重度中暑一般分为三种,热痉挛、热衰竭以及热射病。


根据2019年首发于《解放军医学杂志》网络版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



热射病对身体的伤害极大,病死率也高达80%,尤其是老年人和高温天气下的劳动者,需要格外注意,及时察觉到身体异样。图\微博·云南网,中国天气网


当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率达到70%—80%


热射病一般多发生在高温天气下进行剧烈运动或大量体力劳动时,出汗量大增,体温升高明显,同时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如果体温接近40℃,要立刻送医救治。



轻度中暑的缓解方法:头痛、头晕、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时候要迅速转移到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并且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和盐分,可以有效缓解。图\视觉中国


所以,在中暑的前期及时处理或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热射病的发生。


持续攀升直逼40℃的热浪天气,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覆盖全球,西班牙、意大利、挪威、日本、伊朗和芬兰等国家,近期也出现高温天气。


这又引出了那个熟悉的话题,高温天气的始作俑者——全球变暖




从未停止的全球变暖


极端高温天气,其实在进入夏季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就已经出现了端倪。


今年3月中旬,南极大陆、北冰洋地区同时出现了极端罕见的超级高温。


南极康科迪亚站气温一度突破-12.2℃,甚至比东北的冬天还要暖和些,要知道同时期历史平均气温大约在-50℃左右;


而在海拔更高的南极东方号站也达到了-17.7℃,比同期高出约15℃左右。

 

模型模拟以南极洲为中心的正常温度差异。图/weatherball


在北极,部分地区气温高出同期平均28℃,北极点附近地区如Heiss Island、Vize Island等地狂升至0℃上下,已接近熔点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惨痛的灾难,在这场气候异常的背后,藏着一个我们都无法接受的真相——


全球变暖几乎无法被停止。




而如今的异常高温天气,只是全球变暖会造成的极端天气之一,2003年欧洲热浪死亡超3万人;2010年,俄罗斯的山火和巴基斯坦的大洪;2019年澳洲森林大火造成至少30亿动物死亡;2021年,德国百年一遇大洪灾、中国河南千年一遇大洪灾...


△IPCC AR6:更热、更快、更强的全球变暖。图/IPCC


这些一直都在发生着,全球变暖就像一个从陡峭的山顶往下滚的高速雪球,只会随着途径上的积雪而变得越来越大,目前为止,我们几乎无法使它的速度变慢一点,更不用说使它完全停止。


南极洲的热浪可能导致海岸附近地区的海冰大量融化。图/LIVESCIENCE


4月4日,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公布了第六次评估(AR6)的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报告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厉警告


气候变暖问题已来到最危急的时刻。


未来3年,是我们最后的机会,避免气候灾难需要采取非常规的极端措施。


△AR6第一工作组(WG1):物理科学基础。第二工作组(WG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第三工作组(WG3):减缓气候变化。图/IPCC


但同以往不同,今年4月IPCC发布的警告被《自然》杂志使用了“迄今为止最明确的、空前强烈的警告”等字眼,并表示未来3年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根据模型表示,按照目前的全球排放增量,2025年之后,全球排放量只有迅速下降才有50%的机会将升温控制在1.5℃之内(2015巴黎协定1.5℃目标),但这显而易见是不现实的。


△《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使用了措辞严厉的标题。


也就是说,全球升温1.5℃几乎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而目前我们唯一有机会能做的,是控温2℃


为什么是2°?


这2度,已经是一个人类所能承受极限温度。


假如真的上升2度,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可能会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

风暴、洪水等极端天气频率将会增加1000%;

珊瑚几乎将会消失殆尽(99%),甚至是——


人类将面临灭绝的风险


在全球性气候问题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它与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

息息相关。


△对抗气候变化的成功案例之一——风力可再生能源。图/SCIENCE


我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不仅超额完成了2015年设立的减排目标,同时在2020年确立了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新目标,2021年,中

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展现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




能否避免最坏的结果,取决于各国的行动。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 所言:


“今年必须开始采取行动,而不是明年;这个月,不是下个月;今天,而不是明天。”


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END-

文、编辑丨笑笑

插图来源 | 视觉中国

首图 | 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 

·《气候之书》

·IPCC、SCIENCE、NATURE

·《四川热过吐鲁番,多地气温破纪录,今年为何这么热?》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为什么这么热?》人民日报网

·《警惕热射病!多人确诊,已有致死病例》人民政协网


中国国家地理BOOK
地理、旅行、文化、摄影、自然、科普……这里是《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的原创内容公众号,我们关注并分享这些生命与美好的交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