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100多张图,我终于明白气候变化是怎么回事了
文化
其他
2024-06-28 18:09
北京
这几天各个城市进入了暴雨季,广西的暴雨,长沙的暴雨都挺吓人的。
其实,全球的气候异常,每一年都会被提出来引发关注,这让我想起来2009年的一个视频,当时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触动。
那一年的12月7日,COP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这部影片是这次会议的开幕影片(Opening film)。影片里,小女孩于梦中经历了因为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在惊叫中醒来后,她在COP15的网站上看到了全世界关心气候变化的人们,都在用各自的视频,为保护气候发声,于是她也跑上楼顶,怯怯地说出了那句“Please help the world”(请救救地球!)。
紧接着,世界各地儿童的视频不断闪现,逐渐铺满了整个页面,我看到了英国的邮筒、上海的明珠塔、北京的古建筑、阿拉伯国家的清真寺,每一幅画面上的孩子,都在呼喊着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喊出“请救救地球!”影片的最后,所有的图像变为了一个由人之间的链接汇成的“地球”,这也就是COP15会议的LOGO。这部至今依然令人心潮澎湃的影片,让我对当时的COP15充满期待,为了解决《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协议)到期后的空挡,全世界都在翘首期盼这场会议能够达成作为后继者的《哥本哈根协定》。但最终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由于协议本身的提前泄密和缺陷,以及与会各方的互不妥协,这份曾被寄予厚望的协议最终成了为一份虽被大家认可,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空文”,只留下了那部开幕影片,诉说着孩子们心中“朴实的愿望”。
▲ 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各国领导人在举行闭门磋商,我们能看到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美国总统奥巴马、印度总理辛格、巴西总理卢拉等人。图/Wikipedia
直到2015年《巴黎协定》在COP21上被各国签署,《京都议定书》的空缺才被正式填补,但世界第二大排放国美国很快又反悔了。
▲ 2015年12月,近200个缔约方齐聚巴黎,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带着自己的女儿代表美国签订了此项协定,5年后,特朗普政府退出了这个协定。图/Wikipedia
不过,起码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个会议是有价值的,自从看了这部短片之后,气候变化成为了我至今依然关心的话题。
气候变化,你真的了解那些老生常谈么?
气候变化的话题对于我们这几代人来说,早已是个老生常谈,课堂上、电视里、网络中到处都是与它相关的话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等等等,不胜枚举。但是,你真的了解气候变化么?在看到《德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长期供稿作者艾斯特·冈斯塔拉所撰写的这本由100多张图表组成的《气候之书》前,我真以为我对气候变化已经了若指掌。
我一直认为,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出过多的二氧化碳,才导致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但《气候之书》告诉我们,地球上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物质,是水蒸气——有2/3的温室效应来源于它。因为人类活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只是加剧了温室效应,从而导致了气候变化。再换个例子来说,我们是不是只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就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呢?事实并非如此,据《气候之书》介绍,牛羊的养殖、垃圾填埋、化肥的使用、污水的处理等等看似与温室效应不相干的事情,其实都与气候变化脱不开关系,化石燃料的使用,只占到了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部温室效应的65%。▲ 温室气体的来源。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由多个原因构成的复杂体系,《气候之书》对这个体系做了系统的分析——这些内容包括人口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贸易、交通、农业、畜牧业,甚至是互联网,都在直接地加热这颗星球——你是否能想象,到了2040年,互联网数据中心产生的碳排放,将占到全球碳排放的14%!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COP15短片中所展示的干旱、风暴和洪水,只是灾难中的小儿科,《气候之书》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细数出那些被熟知的,以及被忽略了的,触目惊心的后果。气候危机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逃亡,环境难民被迫迁移,或为了争夺日益稀缺的资源而付诸暴力。气候变化很可能会引爆深藏于地表下的“气候炸弹”,如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下的甲烷、海底的可燃冰等等,这些“气候炸弹”一旦“爆炸”,温室效应的步伐将势不可挡。▲ 遍布世界各地的“气候炸弹”,包括可燃冰、极地冰盖等。
气候变化还会带来疫情的反扑,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新冠疫情,而是由于蚊虫滋生所导致的登革热、寨卡等疾病的蔓延。“将来,包括在座各位,所有人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气候变化中,谁都无法独善其身,这一问题的恶化会带来一连串的恶果:河流湖泊日渐干涸、粮食带将逐渐丧失,环境难民四处流浪导致政局动荡,入侵物种泛滥,生态灾难频发,在这些危机面前,人类很难说不会重演自相残杀的悲剧。
改变,是否意味着放弃?
遏制全球气候变化,并不是一件受到各国政府欢迎的事情。当我们无法再通过砍伐森林来获得收入,赤道地区的人可能会坠入贫穷。▲ 主要林产品生产国及进口国。
当我们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生产成本必将上升,比如:同容量的机组,风电场的建设成本比火电厂高出几倍。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倒闭,员工会失业,物价上涨,民众也会不满。当我们遏制了不必要的消费,经济的引擎将会部分熄火,购买本地物产,国际贸易会萎缩,国际分工体系或将被打破,我们甚至要面对经济倒退的风险。即便如此,在人类的未来面前,各个国家还是尽力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就拿我们的祖国来说,中国是目前世界领先的太阳能设备生产国,自2017年起,中国太阳能发电向电网输送130干兆瓦电力,相当于全球太阳能电力输出的32%。目前在中国使用的多种能源中,新能源占比达到35%。▲ 中国清洁能源分布图。
那么落在每个人身上呢?减排可是一项违背人性的使命啊!为了保护雨林,我们能忍受无法再大快朵颐肉类食品的“痛苦”么(雨林被砍伐后,土地多被用于种植动物饲料——大豆)?为了减少交通的“碳”成本,我们真的愿意降低外出旅游的频次么?而现实的威胁在哪里?我们大多不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受害者,毕竟,海水淹没的是几个太平洋上的小岛,哪怕是狂风暴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也会保我无恙。▲ 各种气候灾难,如高温、风暴、暴雨等。
《气候之书》不仅提出了问题,分析了问题,还给给出了每个人可以做到的减排建议,这些建议里没有极端的、宏大的要求,只有生活中的细节。比如短途出行骑自行车而不是开车,这样既锻炼了,又便宜;比如用LED灯替代白炽灯,这样更亮堂,更省电,使用寿命也长;比如少吃鱼和肉,这个么,既健康,还能保持好身材。▲ 日常的生活中,如何节能减排。
当然,作为一本德国的进口书,里面的一些操作并不适用于我们中国人。比如在花园中种树,好吧,我家没有花园;比如用自然晾干替代烘干机,嗯,在中国烘干机还没普及,看来我们都是减排能手!气候变化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看完这本用100多张图就把气候变化说明白的《气候之书》,或许你也会和我一样,期望着能够一起完成COP15未竟的事业——因为,地球从来就不需要被拯救,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 END -
未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丨《气候之书》
部分内容来源丨《气候之书》
封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