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十月初一“寒衣节”的关系

文化   2024-11-01 00:01   安徽  

与 智 者 为 伍 携 善 者 同 行


“寒衣节”的由来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自古为礼仪之邦。传统节日重人情味,也及于故去亲人与先贤。对逝者的感恩思念强烈。

我国地域辽阔,十月南方仍艳阳高照、绿意盎然,北方却已入寒冬,人们着冬衣。寒衣节在此时,向逝者传递温情,是对传统文化礼仪的传承。人们焚化冥衣给故人即 “送寒衣”。

寒衣节又称 “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鬼头日,是传统祭祀节日。传说秦始皇时,孟姜女新婚不久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久无音信。天冷后孟姜女去寻夫,至长城得知丈夫累死,她痛哭致长城崩塌露出尸骨。孟姜女烧寒衣,衣落尸骨上。史载宋代九月下旬店铺卖冥衣靴鞋,供十月初一送寒衣。《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到明代有送寒衣情节,说明宋明时寒衣节习俗已定型。冬季送寒衣多为表生者对逝者惦念,此节俗安排应有深意。

古人认为冬季阴气盛,《左传》称逝者得祭祀则不给生者带来不祥,故人们为逝者准备日常所需供其在另一个世界使用。



佛教与“寒衣节”的关系


民间的思想往往是二元对立的,认为人死了就变成鬼,不是阴就是阳,那么动物死了变成什么呢?所以这种思想是不究竟的,很多问题不能圆满解答。

佛教认为三界之内六道轮回,根据每个有情众生的业力,有情众生在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道里轮回。因此,送寒衣这种民俗纪念逝者,逝者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真实受用的。佛教对上坟烧纸不反对,也不提倡,因为人死之后不一定到哪一道,烧纸未必能够受用,佛教更注重回向的作用,如果能至诚恳切地给亡人回向,那么不管对方在哪一道都能得到利益。佛教在寒衣节这一天,除了有扫塔,纪念祖师的法会外,往往也会应十方檀越的要求,启建“大蒙山甘露施食功德法会”,或“瑜伽焰口法会”,向饿鬼、孤魂等六道饥苦众生施食。

施食之法出兴于世,缘起阿难。《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记载,阿难尊者独居静处,见饿鬼口中喷火,甚可怖畏,言阿难三日命尽,生此饿鬼之中,阿难惧而问佛,佛告以施食救度饿鬼及诸仙,解脱苦身,得生天上。施食饿鬼的仪式流行于中唐时代,后经过不断发展,到了宋代,在四川蒙山修行的不动甘露大师因地、因时、因人而宜,汇显密于一炉,融通其教证,取密部之咒印,以显教之观想,用显宗之经偈,又自作偈文,以净土为归宿,而成《蒙山施食仪》,在汉地广为流通。



寒衣节习俗

●烧 寒 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吃 面 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 豆 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

清代诗人席佩兰在《寒衣节》中这样写道:“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青烟生浩渺,别绪入云霓。日貌应难忌,凭谁问老衢。

那些逝去的亲人,因怀念在生者心底长存,十字街头,烟火明灭,烧一纸寒衣,寄托思念之情。

作为佛弟子,在寒衣节这天,为表达对已故亲友的怀念,可以选择诵经、念佛、供养、供灯、拔度、做功德布施等,以此之功德回向给我们的七世父母以及六亲眷属,冀望亡故亲友,断绝烦恼,出离苦海,以清净身,得生净土。

并以此表达对历代祖师大德的无限感恩和缅怀之情。

寒衣节,让我们一起为天堂的亲人点一盏心灯,送上对故人最深切的缅怀之情。闭上眼睛,双手合十,为他们祈福。愿没有疾病,没有悲伤,身心安宁,一切安好!







加微信号
(然恒师兄:fojiao983)咨询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平台仅作公益性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喜转发    功德无量 

↓↓↓点击阅读原文·点击结缘小叶紫檀手串

九华山圣境
与智者为伍,携善者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