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光退休,一位汽车传奇人物的谢幕

汽车   2024-07-11 00:03   内蒙古  

金句频出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一天当两天半用”

这两句口号在卡车行业甚至整个汽车行业可以说人尽皆知。

成绩斐然

1992年12月23日,谭旭光出任新成立的山东潍柴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时年31岁。

从1987年到1997年,从事外贸工作的十年,让谭旭光给潍柴带来了30万美元到6000万美元的业务增长。

1998年6月的一天,谭旭光突然接到出任潍柴厂厂长的任命书,37岁的谭旭光成为潍柴历史上最年轻的厂长。
彼时全厂13600人已经连续6个月发不出工资,账面上全部资金仅有8万元,内债外债高达3亿元,负债率高达98%,厂子濒临破产。
谭旭光上任潍柴一年内就带领企业迅速扭转弱势,并成为国内同行业的知名企业之一。2003年潍柴经营指标跃居中国内燃机行业第一位,2004年成功在香港上市。
从濒临破产到崛起为营收超过2200亿元的跨国集团,潍柴稳扎稳打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谭旭光的心血。2023年潍柴总市值超过1400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30倍。
重组后的2019-2021三个完整年度,中国重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62亿元,较之前的三年同比增长5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9亿元,较之前的三年同比增长110%;累计销售整车116万辆,较之前的三年同比增长59%。
中国重汽的重卡市场占有率从重组前的16.5%提升到25.7%,从国内行业排名第三位跃居到第一位。
谭旭光从2009年6月开始担任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谭旭光16岁进入潍柴,天性张扬的他被冠以“谭大胆”的外号,从1998年接手濒临破产的潍坊柴油机厂,到年营收5100亿的山东重工,把谭旭光形容为一个传奇人物一点也不为过。
▲山东重工集团
山东重工集团是由1946年创建的潍柴控股、1992年成立的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和2003年成立的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等公司重组而成的,包括潍柴动力、中国重汽、陕重汽、法士特齿轮、汉德车桥、中通客车、山推、雷沃等知名企业。

院士风波

2021年4月23日,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经审定,最终确认的有效候选人共577位,其中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在列。
如果当选成功,谭旭光将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出身的第一位院士。

但随着退休,院士之梦恐怕也随之终结。
2023年1月17日,《科学中国人》杂志发布了《影响力科学家30人、科技新锐20人!又一年度奖励荣誉名单公布》,谭旭光获评“影响力科学家”,也是内燃机领域唯一的代表。
《科学中国人》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高层次科普杂志。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包括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在内的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并获颁奖章和证书。
山东卫视《院士专家面对面》栏目对谭旭光进行专访。

开挂的职业生涯,此生无憾矣。

与重汽的恩恩怨怨

▲左:谭旭光,右:马纯济
潍柴与重汽的恩怨,要从斯太尔项目说起。

1983年,为了改善我国卡车行业的现状,由国家牵头引进斯太尔项目。

原本在规划中,发动机项目的三个参与企业没有潍柴,但潍柴利用当时山东省和中央一些胶东老同志的影响力争取到参与权,逼得济南汽车制造总厂(重汽前身)退出了斯太尔发动机项目。

2000年7月25日,朱镕基主持召开第74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将重汽集团分为三个部分,主体部分下放山东省管理,原集团的两个发动机厂杭发和潍柴也划归到其名下,保留“重汽”名称。

2001年1月18日,新的重汽正式宣告成立,马纯济担任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重组之后,重汽承担了原集团引进斯太尔项目的全部贷款,发动机项目你不让我玩也就罢了,到头来还得我给你们买单。所以,重汽与潍柴的梁子早在那个年代就已经结下了。

重组之后,重汽的发动机一直是由潍柴提供的,加之当时的潍柴还属于重汽的下属企业,于是精明的老马要求潍柴提供的发动机要低于市场价一万元,这让时任潍坊柴油机厂厂长的谭旭光非常不爽。

▲马纯济
马纯济工作简历:
在2005年前后,中国重汽每年采购潍柴发动机约在四五万台左右,占潍柴发动机销售量的近40%,采购金额约占潍柴动力销售收入的28%左右,成为潍柴发展的最大支持。
市场经济大潮中,这种牢固的产销关系让“父子”亲密程度更加融洽。业内传说,1961年的谭旭光称呼1953年出生的马纯济为“亲爹”。但谁也没有料想到,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在几年共同成长的历程中,突然分道扬镳。

早在1994年,原重汽集团就已经开始与沃尔沃进行合资谈判了。2004年3月,重汽、一汽与沃尔沃三方签署生产发动机合作框架协议,但是这项谈判一直就没让潍柴参与。当签约新闻报道出来的时候,据说谭旭光非常之恼火,在办公室里气的摔杯子。

先是压价,再来是瞒着自己搞外援,换谁谁都摔杯子,这也为重汽与潍柴的决裂埋下隐患。

马纯济政客的那一套做法在这个时期发挥的淋漓尽致:一面依旧向潍柴抛出橄榄枝,想稳住自己最大的供应商;一面却在济南章丘秘密筹建新的发动机厂,期望逐渐消除潍柴对重汽发动机的依赖以绝后患。

马纯济的压价谭旭光忍了,紧接而来的暗度陈仓谭旭光也忍了,但是在面对杭发的归属问题时,谭旭光终于坐不住了。

2005年8月,马纯济示意重汽收回曾交由潍柴托管的杭发的控制权,这一命令的下达,使得谭旭光直接把马纯济堵在了杭发的办公楼里,马纯济从后门才得以“逃走”。

2005年10月底,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造访杭发厂,宣布免去刘新华杭发厂厂长、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同时“中国重汽接管杭发厂”。

收回杭发的控制权,其实是马纯济对抗潍柴的手段之一,因为当时的杭发已经具备了独立制造斯太尔发动机的能力。

随后马纯济将杭发迁至萧山,15万台发动机的产能不仅能够为重汽重卡的发动机提供充裕的配套,还让重汽的发动机也可以供给其他用户。

关于企业上市,马纯济的想法是把所属的车轿厂、锻造厂、离合器厂等等,打包之后在香港整体红筹上市——这其中也包括潍柴。

但马纯济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潍柴自行在香港成功上市了:2003年9月,中国重汽借着收购小鸭集团股权的方式成功借壳上市。这相当于公开宣战。

于是接下来的2004年,重汽就与沃尔沃达成了发动机领域的合作。

2005年8月,潍柴以10.2338亿元收购湘火炬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打通了整车制造产业链。

2005年12月,潍柴逐步停止向重汽供应发动机。而马纯济也不甘示弱,2006年1月,重汽宣布停止采购潍柴发动机。

眼看矛盾不可调和,时间到了2006年3月20日,根据山东省国资委的文件,重汽将其持有的潍坊柴油机厂全部产权一次性划转为山东国资委直接持有,潍柴与重汽之间不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

就此,潍柴与重汽彻底决裂,结束了双方长达23年的“亲情关系”,潍柴与重汽正式分手。

2009年7月,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德国曼公司通过认购可转股债券及购买股份的方式获得中国重汽(香港)25%+1的股权。双方合作领域包括“技术提升型”卡车,以及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

至此,重汽彻底解决了自己的发动机问题。

2017年12月12日,64岁的马纯济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退休。

还没完。

2018年8月29日下午,中国重汽集团召开董事会,内部通报了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将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

2018年9月1日,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任命谭旭光同志为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距离2006年决裂分家,刚好12年。而这一次的岁月轮回之后谭旭光重回故土,兼掌重汽、潍柴两大帅印,这意味着山东重工重组中国重汽的进程开始了。

这样的安排,让当时的媒体都写疯了,所以事情一下就变得戏剧化了。有人戏言彼时的谭旭光一定是这样想的:当初你一脚踢开我,现在我又回来了!

但是据笔者了解,谭旭光的回归并不是因为私人恩怨,更多是源于对于整个商用车行业发展的需要。

如今两人都已退休,回顾这段历史岂不令人唏嘘。

重汽马纯济、潍柴谭旭光,还有已经淡出公众视野的福田王金玉,在中国商用车界,这三位山东名人可谓如雷贯耳。

不一样的管理者

(1)谭旭光第一次到中国重汽生产一线考察,就发现一线的车间主任当时还有沙发,“你干什么?来车间还有沙发?”谭旭光说完,当时就把沙发撤了。

(2)谭旭光提出要“高效透明化建设集团总部”,撤掉了所有领导干部办公室的沙发,所有领导干部办公室由封闭门变成透明玻璃门,让大家在阳光下透明工作、接受监督。“

(3)2020年2月4日下午,谭旭光陪同省直部门领导到中国重汽桥箱公司,调研企业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情况时,在生产现场发现即使戴着口罩,也能闻到非常大的臭味。“我转身一看是厕所的味道,让我非常震惊!”,谭旭光在他的内部博客上将此事进行曝光。没曾想,在其点名安全环保部、生产制造部的情况下,主要负责人仍然置若罔闻。最终,经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会研究决定,对事件相关的3名中层干部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对1名中层干部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和经济处罚,对7名中层干部给予经济处罚,对64名科级干部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和经济处罚,同时党委会和管理层集体向全体员工道歉。这就是中国重汽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

(4)2024年2月2日,谭旭光在博杜安公司说,你这个厂长连当月排产明细都说不明白,我看你还是下岗吧!青年干部要扎扎实实当领导,不能自编自导自演。

(5)2022年4月18日,谭旭光在潍柴集团领导干部作风提升行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总结会上表示,当前高管团队成员中存在作风霸道等问题,自我膨胀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谭旭光警告称,膨胀的人小心炸到自己。

谭旭光说,激情衰退是干部队伍最大的问题,“60后”体现出享乐主义、保命主义和退休主义的退休前综合征。而“80后”则出现“躺平”、玩心。谭旭光称,想做高管就要放弃享受、太平官不会永远太平。

现在很多干部只会机械执行、僵化执行,没有思想、没有个性,只会做“工具人”。现在很多流程,一些领导只写“同意”“已阅”,没有明确的参考性意见,这就是典型的走形式、典型的流程“腐败”

战略失误

2020年11月12日潍柴动力花费7.62亿元购得盛瑞传动38%的股份。

2021年、2022年,盛瑞传动分别亏损1.49亿元和2.3亿元。

或许是意识到盛瑞传动难看的业绩表现,潍柴动力在并购盛瑞传动第二年就与持有盛瑞传动16.78%股权的少数股东联合签订了《解除表决权委托协议》,潍柴动力也就丧失了对盛瑞传动的控制权,也就无需再将盛瑞传动难看的业绩对外披露。

花费7亿元真金白银不仅没有带来业绩增长,却连年持续亏损,潍柴动力也不得不尽快将这块烫手山芋剥离出上市公司体外。

公开资料显示,盛瑞传动最早是从潍坊柴油机厂改制而来。2003年,已经是潍坊柴油机厂副厂长的刘祥伍响应国企改制号召,带领数百名职工重新创业,创办了潍坊潍柴零部件机械有限公司(盛瑞传动的前身)。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祥伍曾是潍坊柴油机厂副厂长,在其任职期间谭旭光为潍坊柴油机厂厂长,二人曾一起共事。

山东重工控制的陕重汽和法士特

2005年,在与中国重汽闹分家的同时,潍柴动力以10.23亿元的价格拿下德隆系旗下最优质的资产湘火炬,创下当时中国证券史上最大的现金收购案。这一收购案让谭旭光在资本市场一战成名,让潍柴的产品从单一的发动机,扩展为“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的动力总成系统。

这次收购也让潍柴动力和原来的大股东、最大客户中国重汽彻底决裂。

多年来,谭旭光和潍柴动力的一大烦心事就是当年高价收购的湘火炬资产(包括陕西重汽、法士特齿轮、汉德车桥等)一直不安分,总想脱离潍柴独立发展。

潍柴动力想行使控股大股东的权利涉足企业经营管理,均被陕西方面挡了回来。当了控股股东却无法行使大股东的权利,无法涉足企业经营管理,实在找不出几家像潍柴这么“憋屈”的控股大股东。

今年4月,高层到西安考察时调研陕汽,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参与接待的企业领导几乎全是陕汽方面派出的高管,潍柴作为第一大控股股东居然没有领导参与其中,这些迹象展示出陕西方面希望摆脱潍柴控制谋求独立发展的意图,更让外界对潍柴能否守住“黄金产业链”产生质疑。

今年3月中旬,法士特集团在陕西省国资委的安排下成为秦川机床的控股股东后,法士特将借壳秦川机床独立上市的猜测不断;陕重汽和法士特是陕西省制造业的龙头,而且变速箱、车桥等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一直高于整车,这些年来陕重汽和法士特齿轮也为潍柴动力贡献了不少利润。

陕西省政府也明确表示支持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省内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资本运作。然而,陕重汽和法士特齿轮已经被潍柴动力控股,而潍柴动力已经是上市公司,不愿放手控股权。

陕西方面虽然从未公开承认过要摆脱潍柴控制让陕重汽和法士特独立的说法,但陕西方面想拿回企业控股权的意图不难猜测。

2007年,潍柴动力召开董事会,决定聘任时任陕重汽掌门人张玉浦、法士特掌门人李大开为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并赴山东办公。谭旭光想通过调离两家企业的核心领导人来介入陕西重汽和法士特齿轮的管理。但最终,两位口碑很好且备受地方重视的领导,在自己岗位上安然干到退休。

2019年11月,前身为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即陕汽商用车),陕西宝华之前的业务只涉及轻卡领域,陕汽商用车成立后,加入了中、重卡业务,意在打造可以抗衡陕重汽的全系商用车公司,成为陕西省打造一个“新陕汽”的载体。

除了技术支持,陕汽控股还为陕汽商用车重新找了一个搭档——玉柴发动机。从陕西宝鸡到广西玉林,1700多公里,放着“近亲”潍柴发动机不用,陕汽商用车为何偏要千里迢迢跑去广西找玉柴?其意图昭然若揭。而早在2005年,陕汽集团就与美国康明斯成立了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为陕重汽提供发动机。这显然不可能是潍柴推动的。

这些年来双方虽然保持面上的合作,实际上私下过招好几轮,堪称一部商战大戏。媒体私下都称这是豪爽的山东人与硬气的陕西人之争。站在各自立场,双方都有理由:陕西方面不会冒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轻易让自己多年培育的企业由外人掌控;潍柴动力身为大股东却只能做个财务投资者也心有不甘。

随着强人谭旭光的退休,陕重汽等公司未来走向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驱动视界
和中国汽车工程师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