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功率半导体封装集成创新技术及应用(TMC2024)

汽车   2024-07-28 00:01   内蒙古  

《SiC功率半导体封装集成创新技术及应用进展》

康勇

电能高密度转换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半导体与封装集成实验室
1987年以来,SiC功率器件已发展30余年,20世纪及21世纪初尚为萌芽期,处于科研和军工应用阶段,商业应用较少;随着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创性的应用,SiC功率器件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在电动汽车发展需求牵引下,近几年已进入宽禁带半导体时代特别是SiC功率器件的高速发展期。

SiC半导体材料相对硅基半导体材料具有全面优势

材料特性与应用潜力:高温、高频、高压、低损耗、低热阻。

高温潜力:SiC芯片最高可耐受600℃高温,而Si芯片物理极限为175℃。

高频潜力:SiC MOSFET工作频率可提升至1MHz,而传统Si IGBT的工作频率一般为60kHz以下

高压潜力:SiC芯片可实现更高的掺杂浓度和更薄的外延层,单位面积导通电阻更小,更适合高压应用

SiC功率器件性能的潜力还远未发挥,技术和产业发展未来还有很大机会

IEEE ITRW成立四个小组推动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相关技术发展及应用,其中封装集成技术是宽禁带半导体的关键发展路线之一:

(1)器件与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设计、制造及评估

(2)封装集成:通过器件封装集成技术,提升器件电磁热力性能,发挥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高速、高温优势

(3)碳化硅系统及应用:碳化硅功率器件应用场合及性能需求

(4)氮化镓系统及应用:氮化镓功率器件应用场合及性能需求

IEEE宽禁带半导体路线图组织(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on 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s):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宽禁带功率半导体技术的研究、教育、创新和应用

封装:是充分发挥功率半导体性能的保障

封装的技术关键:处理好电气连接过程中的绝缘、导热和机械应力问题

系统集成:直接影响电力电子器件的效率、功率密度和可靠性

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处理好电气连接过程中的绝缘、导热、机械应力和控制性能问题

SiC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和系统集成的问题是尺度不同的共性问题

封装技术与集成技术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大部分是一样的

SiC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集成目前面临的共同技术挑战:

(1)高开关速度引起电磁寄生参数:高参数下快速开关导致宽频电磁振荡,封装和装联都要降低寄生参数

(2)小芯片面积导致强热流密度:小尺寸热量聚集加速器件老化失效,封装和功率组件都要提高散热能力

(3)材料高应力应变降低可靠性:异质材料界面性能失配危及可靠运行,封装内部和外部的应力都加大了

(4)高集成度引起强电磁热力藕合:多物理场耦合效应恶化系统性能,封装内外都存在多物理场耦合问题

碳化硅行业发展需要新的研究和产业模式:

功率器件封装集成关键性能由器件布局结构、芯片互连、封装材料、散热结构及集成技术等多个关键技术决定

功率器件封装关键技术1:低感布局结构
  • 功率模块布局结构决定着器件的寄生电感

  • 由单回路布局向多回路及三维回路等高性能布局发展

功率器件封装关键技术2:高可靠芯片互连技术

  • 芯片互连结构影响着器件的通流能力、热阻及可靠性等多方面性能;

  • 为了实现更高的性能,由铝线键合向铝带键合、铜线键合、铜夹互连、双面基板互连及柔性基板互连等方向发展

功率器件封装关键技术3:高可靠封装材料 — 芯片粘接材料

  • 芯片粘接材料是功率器件实现低热阻及高可靠性的关键

  • 为了高可靠、低热阻粘接,由合金焊料向瞬态液相键合、纳米银烧结、纳米铜烧结发展

功率器件封装关键技术3:高可靠封装材料 — 绝缘材料

  • 功率器件绝缘材料影响器件的耐压、耐温,且保证环境适应性;

  • 在工业界,硅凝胶及环氧树脂材料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其中,环氧树脂能够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

功率器件封装关键技术4:高效散热技术

  • 器件的散热技术直接决定着器件的负载能力及系统功率密度;

  • 采用高热导率界面层材料、减少连接界面层数,或提高散热器对流系数,降低热阻;

功率器件封装关键技术5:高密度系统集成技术

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由大量元件组成,基于高性能功率器件,考虑电磁热力耦合进行高密度集成设计、低电磁干扰技术研究及元件封装集成,提升系统功率密度

  • 基于标准封装功率器件,由多个组件组装而成

  • 器件外形、电气接口及散热方式限制系统功率密度

封装集成技术发展趋势-封装

高性能功率器件封装采用多种新型封装结构、芯片互连结构和封装材料,向着低感、低热阻、高可靠、小尺寸塑封方向发展

封装集成技术发展趋势-集成

随着功率器件封装及装联技术的发展,利用传统封装功率器件设计的模式,正向基于定制化、高性能、小尺寸碳化硅功率器件的高密度系统集成方向发展,将系统功率密度提升至新高度

封装集成技术发展趋势-系统级封装集成技术

  • 系统级封装集成技术将封装技术与系统集成技术相结合,进一步突破功率密度瓶颈;

  • 系统级封装目前仅在小功率器件中实现,在大功率场合需要打破器件封装与整机设计之间的壁垒;突破系统封装结构设计及关键工艺,进一步提升大功率变换器的功率密度;

华中科技大学相关研究成果

  • 针对封装集成面临的关键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目标,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封装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以突破碳化硅功率器件性能参数

  • 相关成果支撑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装备性能的提升

研究内容1:多层基板低感封装

  • 提出多层基板结构优化技术,将模块寄生电感降低至1nH,充分发挥碳化硅器件高速优势

  • 提出芯片嵌入式多层基板封装技术,降低多层基板封装热阻;

研究内容2:高可靠铜夹互连封装

提出铜夹材料及结构优化技术,实现低感低热阻铜夹互连功率模块,突破现有铜夹互连封装性能参数

研究内容3:芯片双面基板互接封装

  • 提出双面基板互连封装的多回路布局结构,实现2nH以下的寄生电感;

  • 提出双面基板互连封装的垫片优化技术,进一步将模块热阻降低15%

研究内容4:高温封装

为发挥SiC器件高温优势,降低系统成本,提出低应力高温封装技术,实现低热阻、高可靠的高温SiC功率器件

研究内容5:芯片柔性互连封装

  • 研发大电流1200V/1000A柔性基板互连封装SiC功率模块;

  • 提出适用于柔性互连封装的低感布局结构,实现了极小尺寸、极低寄生电感、极高动态均流性能

研究内容6:低成本高性能金属互连材料

提出纳米铜-银复合焊膏、阵列式复合纳米线等新型互连材料自主制备技术,为解决现有商用纳米银膏成本高、纳米铜膏易氧化难题提供新思路

研究内容7:轻质高导热、低CTE复合散热材料

  • 提出金属/碳基材料复合结构和制备工艺

  • 研制出可兼顾轻质、高导热、低CTE 新型散热底板

研究内容8:高功率密度集成技术

  • 提出高性能功率器件的高密度系统集成技术,实现140kW/L的高功率密度逆变器;

  • 提出中大功率电路的高密度系统级封装技术,功率密度提升至现有商用水平的3~5倍

研究内容8:高功率密度集成技术

  • 无源滤波元件的封装集成,提升滤波性能, 实现低EMI干扰及高系统集成度

  • 低EMI驱动集成技术,实现驱动芯片在大功率SiC功率器件中的封装集成

总结:

  • 碳化硅器件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发展,刚刚进入产业应用阶段,其优异性能还未充分发挥,无论是研究还是产业,未来都还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 封装集成技术的进步,是充分发挥碳化硅器件性能的重要保障,而且需要协同发展,需要新的研究和产业模式支持其协同发展。

  • 基于碳化硅为代表的宽禁带功率半导体的优良特性,通过封装集成技术的进步,有望实现电力变换功率密度的大幅提升,从而带来类似信息半导体集成度提升后的产业变革


驱动视界
和中国汽车工程师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