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看起来……

文摘   2024-08-16 22:00   中国澳门  

导读: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呈收缩之势。

2024年8月13日(周二),人行公布7月金融数据,显示融资需求超乎寻常的低迷,意味着过去一段时期强行挤“水分”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


一、无论是M2,还是新增社融与人民币贷款,数值上看,均明显低于预期值,且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数值已经连续第六个月低于预期值,也是2023年4月以来的16个月中第12个月低于预期,显示出融资需求不足已是实体经济所呈现的持续性困境。

二、就整个社融指标来看,今年7月当月新增0.77万亿、同比多增0.23万亿,主要靠政府债券、票据、企业债券推动。而就新增人民币贷款来说,则主要靠票据和居民中长贷撑着。其中,居民中长贷的微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房贷利率的快速下行(如目前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已经进入“2”时代),而这并不能说明楼市的企稳回升。

总体而言,票据在7月金融数据中起着支撑作用。实际上,今年4月开始,官方便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吹风表示,票据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这和先前认为票据是套利工具和口径的态度截然相反,凸显当前金融数据揭示的困境。



三、在“挤水分”效应的影响下,今年前七个月,社融和人民币贷款同比分别少增3.22万亿和3.26万亿。其中,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同比分别少增1.14万亿和0.20万亿(合计1.34万亿),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少增0.9万亿和1.77万亿(合计2.67万亿),而票据融资和非银同业同比分别多增0.75万亿和0.38万亿。

这意味着,从数据上看,“挤水分”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它不仅挤掉了确实存在的一些水分,也把一些真正的融资需求给挤掉了。

四、不过就7月金融数据来说,市场的关注点在于另外两个指标。

(一)今年7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67亿元,意味着7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净偿还了767亿元。同时,这也是历史上第三次新增人民币贷款出现负值,前两次分别为2004年7月(-19亿元)和2005年7月(-314亿元)。有意思的是,这三次负值均为7月。

故从这个角度来说,7月数据确有季节性的因素在发挥着作用,不过这并不是全部。就细分来看,今年7月居民短期贷款和企业短期贷款分别减少0.22万亿和0.55万亿,是导致新增人民币贷款出现负值的根本原因。

(二)今年7月,M1同比增速为-6.6%,这是M1同比增速连续四个月为负值,也是今年2月以来连续第六个月下降,显示出市场活力总体在趋于下降。实际上,M1同比增速在历史上仅出现过5次负值,分别为2022年1月以及2024年4月至7月。

五、“挤水分”是为了让数据变得更真实,但把水分挤掉后就一定会更真实吗?可能并不尽然,2016-2017年打击资金空转时导致整个信用出现收缩、资金成本有所抬升的景象仍然让人心有余悸。为此需要警惕的是,“挤水分”或“打击资金空转”可能会对部分市场主体造成误伤,导致其资产负债表转而迈入持续性收缩,甚至衰退通道。

欢迎加入知识星球,有货有料有依靠,包含全部公众号文章的完整电子版(含被删文章)及其它有价值的观点与信息,且通常会早几天在星球发布、内容也会更完整。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任博宏觀論道
请移至新公众号:《梧桐樹智庫》。本号后续只转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