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模重回历史高位

文摘   2024-08-13 15:01   中国澳门  

导读:主要靠中低风险理财产品推动

【正文】


2024年7月30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揭示出银行理财市场2024年以来的新变化。具体解读如下,


一、理财规模重回历史峰值:接近29万亿

(一)经历了2021年的高增长后,理财市场在2022-2023年期间陷入发展瓶颈。不过今年以来,受债牛行情延续、市场风险偏好下行等因素影响,理财规模重回历史峰值,一改2022年下年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颓势。

截至2024年6月底,存续理财规模达到28.52万亿(较年初净增1.72万亿、同比净增3.18万亿),较2022年6月底的的历史高点(29.15万亿)仅一步之遥。当然如果从资产端来看,今年6月底理财产品持有资产余额达到30.56万亿,已经为历史新高。

(二)本轮理财规模回升始于2023年下半年。受2022年四季度债市调整、理财产品赎回等因素影响,2023年6月底存续理财规模回落至25.34万亿的底点(创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低),随后逐步回升至2023年底的26.8万亿以及2024年6月底的28.52万亿。


二、理财规模回升主要体现在哪些产品或投资品种上?

今年以来,理财规模净增1.72万亿、同比净增3.18万亿。从细项来看,推动今年以来理财规模快速回升的力量主要有,

(一)发行产品端:主要靠开放式、净值型和公募理财产品推动

从发行产品端来看,主要靠开放式理财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和公募理财产品推动。这三类产品今年以来分别净增1.6万亿、1.87万亿和1.62万亿,同比分别净增2.52万亿、3.53万亿和2.98万亿。同时考虑到绝对数值较低,去年下半年以来,封闭式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对理财规模回升也起了比较明显的贡献力量作用,这意味着理财投资者对理财规模回升的预期有一定长期性,即其更倾向于在中长期内认购理财产品,反映出其对其它投资产品的悲观预期。

(二)投资端:全部靠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推动

从投资端来看,主要靠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推动。今年以来,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分别净变化-1.05万亿、1.81万亿、-0.01万亿和-0.08万亿,同比分别净变化0.28万亿、3.52万亿、-0.01万亿和-0.33万亿。这意味着,2023年下半年以来,只有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出现了显著净增,权益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规模出现了下降,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和预期的走弱。

(三)风险等级端:几乎全部靠中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推动

从风险等级来看,今年以来风险等级为二级(即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规模净增2.54万亿、同比净增1.75万亿,这意味着今年以来理财规模的快速回升主要靠中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推动。同比来看,风险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规模分别净增0.9万亿和1.75万亿,意味着理财产品规模回升主要靠低风险理财产品推动,反映了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下降。

(四)投资端:主要靠公募基金、同业资产和债券推动

从资产配置端来看,今年以来,投向债券、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和公募基金的理财资产规模分别净增0.22万亿、0.32万亿、0.44万亿和0.49万亿,同比分别净增0.17万亿、0.67万亿、0.70万亿和0.21万亿,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理财资产规模同比净增1.17万亿,这意味着固收类资产仍然是主要推动力量,而公募基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较大。

三、募集难的问题略有缓解,但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一)2021-2023年的,理财募集金额分别为122.19万亿、89.62万亿和57.08万亿元,呈现逐渐持续大幅下降态势,且下滑幅度远超过存续理财余额的下滑幅度,57.08万亿的募集金额更是创2013年以来的十年新低。这表明,过去几年募集难的问题持续凸显,“稳存量、扩增量”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不过这一问题在今年上半年有所缓解,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募集金额达到33.68万亿,明显高于2023年同期的27.75万亿的,不过仍然低于2021-2022年同期的62.41万亿和47.92万亿,意味着募集难的问题虽有缓解,但提升空间还比较大。

四、理财产品规模回升是在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实现的

(一)今年上半年,理财为投资者合计创造了3413亿元的收益,同比增3.11%,不过受规模快速回升影响,对应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进一步走低至2.80%,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较2023年全年下降0.14个百分点。。

(二)和历史收益率相比2.80%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居历史同期低位,仅略高于2022年全年的2.09%,意味着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的趋势并未得到改变。换言之,虽然2.8%的收益率并无优势,但在风险偏好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投资者青睐。


五、理财市场的投资者数量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与理财规模回升相对应,理财市场的投资者数量一直在保持着持续增长。鉴于风险偏好的相近性,理财市场投资者数量的增长意味着其实际上是由存款客群转移过来的。

(一)仅就客群方面,理财市场与基金市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理财市场的投资者群体主要来源于银行体系的存款客群,理财意识不强、风险偏好较低,其对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偏差;而基金市场的客群很大程度上是从理财市场客群中挖掘而来,具有一定理财意识,风险偏好尚可,对市场波动有一定承受能力但不高。

这意味着,需存款客群、理财客群与基金客群在风险偏好上总体呈递进关系,对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也逐渐增强。

(二)受理财新规后理财产品销售金额大幅降低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持续大幅增长,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这表明机构客户的风险偏好同样趋于下降,现金管理需求有所上升。

这表明,理财市场的客群基础仍很深厚,具有其它资管细分行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六、理财公司继续稳居至最大理财机构:在理财市场中的份额升至85%以上

(一)截至2024年6月底,理财公司存续规模达到24.33万亿,在理财市场中的份额升至85.31%;同期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存续规模分别为0.51万亿、0.40万亿、2.21万亿和0.98万亿,整体呈持续下滑态势。

(二)目前还有存续理财规模的银行分布主要为6家国有大行、10家股份行(即广发银行与华夏银行等2家股份行已经全部转移至其理财公司中)、103家城商行、108家农村金融机构以及12家其他机构。

七、结语

对于理财市场的理解,鉴于其资产端配置仍以固收类为主,且信用债占比较高,这意味着理财市场与债市、货币市场之间的关联性非常高,受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影响较大。与此同时,理财市场的投资者群体庞大,且风险偏好相对较低,在经济走弱或市场情绪低落阶段(比如目前),理财市场通常会有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反则反之。



欢迎加入知识星球,有货有料有依靠,包含全部公众号文章的完整电子版(含被删文章)及其它有价值的观点与信息,且通常会早几天在星球发布、内容也会更完整。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任博宏觀論道
请移至新公众号:《梧桐樹智庫》。本号后续只转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