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含义
2024年大雪是12月6日23点16分47秒,十一月初六,星期五。大雪节气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每到大雪节气,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的河流会进入冰冻。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大雪·节气特点
1.气温变化:大雪节气期间,全国气温普遍显著下降,尤其是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气温常常降至零下。例如,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的温度稳定在0℃以下,而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平均气温甚至达到-10℃以下。
2.降水量变化:大雪节气的降水量也会增多,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虽然名字中有“大雪”,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下大量的雪,而是指降雪的可能性增加。在北方地区,大雪时节常常会有大雪甚至暴雪,而在南方地区,虽然降雪量较少,但干燥和多雾的特点依然明显。
3.物候现象: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鸣叫);二候虎始交(阴气最盛时,阳气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马兰草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传统习俗
大雪腌肉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腊肉。“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是到了大雪节气期间,会发现许多居民的门口、窗台都挂上了腌肉、香肠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
薯粥暖身,健脾养胃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红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同时红薯可有效地防止钙流失。此外,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刺激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大雪节气喝完热乎乎的红薯粥,既美味又健康。
大雪·起居养生
生活起居
冬季户外选择慢跑、快走等耐力项目最适宜,这些项目主要以锻炼心肺功能为主。同时,尽可能减少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等对抗类运动。冬季户外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太阳出来之后的8点至9点,或者下午4点到5点之间进行,运动前更加注重热身,避免肌肉拉伤。
大雪节气的气温急降对人体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血压、气管、肠胃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这时,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变得十分必要。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
饮食养生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釉子、脐橙雪橙都是现在的当家水果。同时可以多吃一些羊肉、葱头、山药、桂圆、生姜、杏脯等温热的食物。
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雪·经典古诗
《夜大雪歌》
宋•陆游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鸣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咏雪》
清•郑燮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来源: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