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冰雪音乐节:音乐与冰川的融合

文摘   2024-12-31 07:02   北京  


冰河之子

冰川、峡湾与信仰


“我来自挪威的滑雪胜地耶卢。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学习音乐。六岁时,我开始敲打盒子;八岁时,我独自一个人坐几个小时的火车去购买一个真正的架子鼓;冬天,我记得很清楚,我开始播放各种音乐……


冰给了我一些奇妙的时刻。我能够在冰上感受到她发出来的声音的美——那是一种非常温暖的声音,像生命的律动一样在悄无声息地奔涌,这些声音使我发现了一种新的演奏方式。在地球上那些四季分明的地方,冰只有冬季很短暂的一段生命,但在我的家乡,冰的历史超过10万年,我想记录这些冰川的声音……”



冰雪音乐节创始人、爵士乐打击乐手汤耶·伊松赛特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家乡古老的冰川对他的影响。和中国人讲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伊松赛特也是独特的挪威山水养育出来的冰河之子。


在广袤的北方极寒之地——挪威,地球冰河时代的记忆以一种史实般的风格镌刻在这个国家的峡湾、雪山、冰河与森林之间。挪威,意为“通往北方之路”,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西邻大西洋,北邻北极海,南邻北海。



音乐节的灵魂

冰、雪与声音


1999年,伊松赛特参加了一场在挪威利勒哈默尔的冰冻瀑布里举办的音乐会之后,遇到了音乐生涯的转折点,对“冰乐”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伊松赛特萌生了举办一个冰雪音乐节的想法;2006年,第一届冰雪音乐节成功举办,不仅受到挪威本国人和外国游客的欢迎,而且吸引了世界各地从民间音乐到爵士乐,从流行音乐到R&B等各种风格的音乐人。


此后,音乐节一年一度不间断举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致力于用冰雪制作乐器并表演的音乐艺术活动,在诺贝尔颁奖礼、华盛顿肯尼迪中心、挪威皇室等最闪耀的舞台上,留下了他们最纯粹动人的演奏。伊松赛特本人也被誉为“世界首位且唯一的冰乐家”“挪威音乐的标志,挪威皇室标配”。



冰雪音乐节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场地和乐器都是由冰雪制成的,“冰”和“雪”是音乐节的两个核心元素。因为自己是鼓手,所以伊松赛特尝试的第一种冰制乐器是打击乐器,然后是冰小号和冰竖琴,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的经验后,伊松赛特发现,冰乐器的声音与传统乐器相似,只是声音更为柔和。


总结经验后,每一年,音乐节都会发挥各种创意,用看似没有什么区别的冰,制作一件“年度乐器”,迄今为止制作的乐器包括冰康特勒琴、冰狄洁里都号角、冰乌杜、冰鼓、冰巴拉风、冰哈丹格尔小提琴、冰法国号等。



乐于接受挑战的安德尔斯·乔明和制冰师并肩合作,制作出世界上第一个冰低音提琴。亲身体验过后,乔明发现了低音提琴的一些特点:“挑战在于普通的低音提琴脖子很细,但琴弦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导致冰制的琴脖子折断。”为解决这个困难,“我们改用木制的琴脖子,并用动物的肠线进行缠绕。”


而对乐器的了解,也给乔明的创作带来更多启发和灵感:“冰制乐器的共振空间小于普通低音提琴,这使乐器最后发出来的声音比木制的要柔和”“弹奏冰乐器超出了我的舒适范围,挑战了我的即兴表演技巧”,乔明决定将这件乐器保存在冰冻环境中,来年稍作改动再继续使用。



其实,像乔明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冰制萨克斯和传统的萨克斯一样弯曲,但比传统的萨克斯多了一个开口,有两个开口可以发出声音。这些因素形成音乐节的一个目标,就是挑战音乐人尝试那些新的乐器。


但是,不是所有的冰都可以用来制作乐器,冰的质量对乐器的发声至关重要,因为有些冰是“死”的,发不出声音来。音乐节刚开始举办的三四年,一切还好,但后来就开始经历气候变暖带来的明显影响,由于音乐节期间总计会用到9吨左右的冰雪,所以为确保节日期间有足够的冰块,音乐节的举办地点从最初的耶卢,移至30公里外的芬瑟。



在这个过程中,工匠们也尝试用人造冰来加快乐器的制作过程,但发现人造冰发出来的声音与自然冰截然不同。音乐节的联合制作人埃米尔·霍尔巴形象地解释说:“从冰箱中取出来的人工冷冻的冰,从声学上来讲,是没有声音的。这种冰像混凝土一样平坦,什么都没有。”“但是,湖上的冰发出来的声音具有动态的成分,你可以将它调成D调,而且听上去很正,作为音乐家,我对这种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也感到十分震惊。”美国赛尔工程学院冰研究实验室创始人埃兰·舒尔森分析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我不知道天然冰为什么会发出明亮的声音,但我敢打赌它与孔隙率有关。” 


为表达对气候危机的关注与强调,音乐节期间,也会安排相关方面的演讲,鼓励人们从自身做起,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音乐节更是以身作则,在节日演出结束后,大部分乐器被“归还”自然;如果乐器的形状还完好,则将其保存在冰冻环境下,以便来年再用。


幕后“挪威特质”

艺术、政府与商业


音乐节的准备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看似美轮美奂的冰乐器,首先要用电锯切割出初步的雏形,然后用木凿子一点一点进行雕刻,基本轮廓形成后,再佩弦调音。


建造冰屋也需要音乐节的组织者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从湖里取冰、搭建一个建筑模型,再在冰屋里布线以保证演出的音响效果。除此之外,为配合DJ节奏的不断变化,有时候也会在冰乐器里装设一些灯光装置。



在挪威,那些来自商业和政府的支持,并没有破坏艺术的纯粹性,相反,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冰河在唱歌。在挪威,时不时占据媒体新闻头条的可能是这样一则消息:《在XX小镇盖房,奖励30万克朗》,而给峡湾深处的村庄修路,则是挪威的一项国策。“很多城市居民抗议,这么多钱不拿去给60万人居住的首都奥斯陆修地铁,却为100人聚居的村子服务。但挪威政府完全不为所动。除了沿海偏远之地确实需要劳动力之外,更因为,乡村是挪威人的传统所在。”


而在伊松赛特一次远赴北极熊的故乡——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音乐演奏会中,不但所有的乐器是由当地的冰制成的,而且听众中没有人类,只有天空中翱翔的飞鸟、栖息在冰川上的海象和潜伏在海底的鲸族……


本文节选自《文明》2021.01-02月刊

了解更多精彩选题,欢迎点击本封面订阅文明杂志


公众号|大美V视

dameimv2017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下图订阅2025全年杂志




 点击购买最新《文明》杂志 




 点击购买 

《北京中轴线 · 人文大时空》特刊 




 点击购买 

《中华文明的瑰宝 · 中国世界遗产》特刊 



 点击下图购买 

“国际传播力”培训学习高端读本




 点击下图购买 

“奥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大美V视
领略包罗万象之文明,勾勒大千世界之百态,聆听天地自然之回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