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郎图:物质乾坤 虚实幻境

文摘   2025-01-07 07:02   北京  

撰文/方藏



在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的长廊里,货郎是一个十分特别而有趣的形象。很显然,他来自民间,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他那担子上丰富的货品,琳琅满目,自成乾坤,不仅引画中的孩子们心生向往,令当时画外的观者视为富足的象征,也使画外的我们得以一窥古代人生活的具体面向。




 01 

市井入画



研究者一般将货郎画划入风俗画领域。所谓风俗,也就是庙堂和皇室之外的生活景象,但是,这些景象并不是一开始就进入中国古代绘画领域的。

真正将民间的生活情态纳入绘画,始于北宋时期。
儒学风俗观的复兴,再加上北宋皇室对于绘画的重视(北宋建立了宫廷画院,将画家纳入正式的官僚系统),两相结合使唐代就已经建立的通过绘画观风俗以助王者治理的观念进一步加强。



而宋代世情大变,繁荣的商业生活促成了城市的繁荣和新社会结构的生成,尤其是因商业而发达的市民阶层。这一点也可以从北宋都城打破唐代封闭的里坊制而使自由交换的商业空间得以生成可见一斑。在这些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中,必然会诞生可以自由进行商业交换的人群——走街串巷的小贩属于其中之一。

既然宋代风俗已经大变,而绘画作为记录手段又受到宫廷的喜爱,那么绘画的题材也随之拓展。因此,从宋代开始,人物画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宗教想象、历史人物或帝王将相,而是延展至市井的买卖、耕织、渔猎、放牧、戏曲等内容。



 02 

宋代货郎图:

写实的外观,玩赏的内里


所以,宋代最著名的表现市井的图像,出现在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在北宋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是名副其实的宫廷画师。他的这幅名作,无需多言,以长卷的形式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以全景的方式尽收。画中船只往返、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当中出现了众多的市井形象,而中国古代绘画中最早的货郎形象也位列其中。

他们肩头挑着一副担子,担子两头分别有一个装着货物的箩筐,箩筐之上放着簸箕,售卖的商品就展示在簸箕之上,也有的挑着装小吃的箱子;货郎则衣着朴素,头戴璞头,穿着便于行走的短衫和长裤,脚上穿着草鞋。画中的货郎大约出现了十几位,他们穿梭在繁华的市井街道,构成都市当中一道流动的风景,串联起整个都市的繁华景象。



但是货郎作为独立的形象出现则要到南宋时期。现存的四幅南宋货郎图,分别是藏于台北故宫的市担婴戏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货郎图卷、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的婴戏货郎图,以及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货郎图。四幅图画中,除了大都会博物馆所藏,都有李嵩名款;而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为小横卷形式,其余三幅都是南宋典型的绘画样式——团扇。

这四幅货郎画,主体的构图内容基本相同,都是描绘一位挑着两个大货担的货郎,受到孩子们热烈欢迎的场景,有的画面中还多了孩子母亲、动物的形象。



李嵩的货郎还具有一个之后其他的货郎形象都没有的特殊身份——医生。学者黄小峰就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这在几个方面显示出来:

第一,货郎的脖子上挂着一圈项链,项链上挂着画有眼睛的圆牌,这被认为是医生的标志,有的还挂有耳朵、牙齿、鼻子、脚的模型,这很有可能意味着佩戴者是专治这类疾病的医生。第二,货郎的货物筐上有一个竹编的小斗笠帽,帽身上贴着细长的广告招幌,上面写着“攻医牛马小儿”或“专医牛马小儿”,也就是说,这个医生可能同时是兽医和儿科医生。第三,货郎的璞头上插着几个奇怪的小物件,其中的两件总是一起出现,一件是长直形但头部带有弯钩状的用具,一件是一个呈“L”形的用具,它们都被认为是用于划破脓肿或进行小手术的工具。


 03 

明代货郎图:

时令绘画中的物富象征


明代是货郎图大盛的时期。明代的作品就目前所见又可分成四大类。

一类是册页的形式,描绘的是一位货郎和孩童在一起的典型场景,但是孩童的数量较少,一般只有一到两位,这类大多传为南宋画家所作,但从绘画风格来看,大多不足为信,应全为明代作品;

一类是单幅货郎图,其描绘的也是货郎和孩童在一起的典型场景,但是货担的繁密程度大大降低,转为以精致取胜;

还有一类并不单独成画,货郎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些形象出现在画卷当中,此类也不多见,目前仅见于明宪宗时期描绘宪宗在宫中过元宵节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最常见的一类是由四幅组成的四季系列,每幅作品描绘一个货郎售卖、孩子们围观的场景,以绘制不同的植物背景和时令货物来区别每幅画所表示的季节,由此货郎成为明代时令绘画的一个固定题材,而且出现了程式化的倾向。

现存的明代货郎图当中,只有两位绘者的名字是可以确认的。一位是计盛,一位是吕文英。他们都是宫廷画家。计盛,画史无传,于宣德年间供奉内廷,根据画上的款识,直文华殿画士;吕文英则属于弘治时期。



计盛留下的货郎图,目前只知道《货郎图轴》这一幅,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和李嵩的货郎图差别再明显不过了。到了计盛这里,虽然采用了相同的题材,他的货郎图比李嵩的货郎图更加拘谨、工整,画者似乎在小心翼翼地掩饰任何一点个人心绪;货郎和孩子也已经完全褪去市井的色彩和人性的感觉,被宫廷变形为一种扁平的吉祥象征符号,处处显示出富足、和谐、平静、精致的美丽。这一风格后来几乎成为明代货郎图的基本风格。

吕文英则颇有盛名,在弘治时期,被认为是与吕纪齐名的宫廷画家。吕纪善翎毛,文英工人物,被人称为“大小吕”,都得到孝宗恩宠。吕文英留下的作品也较计盛为多,其中五幅货郎图可以确认为其所作,有一幅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另外四幅组成春夏秋冬系列,其中两幅藏于东京艺术大学资料馆,两幅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一幅上有“直武英殿锦衣指挥吕文英写”款,并钤“紫宸供事”印;时令系列无款,但钤“钦赐吕文英图书”之印。显然,到了吕文英时代,也就是弘治时期,货郎已经成为时令绘画中的一个主要题材。



吕文英的这四幅时令货郎图依然画的是货郎、货担和孩子们,为了暗示时令的不同,以背景中的四时植物和售卖的不同货物来区别季节。有研究者对其细节做出了细致的解读,认为四张绘画分别对应的是当季的一个节日——春季的元宵节、夏季的端午节、秋季的重阳节、冬季的冬至日。

春景图在背景上对应的植物是牡丹花、桃花,货物则是元宵节悬挂的各色灯笼;在夏景图中,以椿、蜀葵和柳树暗示季节,售卖的货品是用于端午节驱虫和驱邪的香包;秋景图中,以桂花、芙蓉花、菊花和梧桐暗示季节,售卖的物品是鹦鹉,图中前景还画了丹顶鹤,鹦鹉和丹顶鹤都是长寿鸟,道教更视丹顶鹤为仙人的坐骑或化身,应了重阳节求取高寿之意;冬景图,背景以梅花、松树、竹、山茶来暗示,售卖的物品则主要是丝竹管弦,以象征冬至日祭祖所行的礼乐之教。

这四幅时令图,总体来说,具有更成熟的院体风格,将雅致与轻灵融为一体,它不像计盛那样过于优雅,以至于有点呆板,但又比李嵩含蓄轻盈,具有纤细敏感的风格。



目前所见较为完整的四幅时令图,除了吕文英的作品外,还有一个系列,是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三幅夏秋冬图,以及一幅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春景图。这四幅图没有款属,不知出于何人,但是其风格和内容与目前所见其他明代单幅货郎图和时令货郎图都颇为不同。春景图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标注为元代,其余三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标注为明代。

这个系列和现存明代货郎图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中仍然保存了李嵩货郎图中的女性形象,有的图中甚至是两位女性。只是画中的女性衣着华丽、体态端庄、容貌秀丽,一看就是贵族或宫廷女性,不再是乡野村妇。又由于增加了女性的数量,孩童的数量减少到了两位。



其四季的象征内容也与吕文英时代不同,春景为鸟儿,似取百鸟鸣春之意,其将人物置于鸟笼左侧的布局以及鸟笼的结构和计盛的作品非常相似;夏景主要售卖“上林佳果玉壶冰水”,也并非是端午节的荷包;秋景所卖货物倒是有几分重阳节的风味,可能是茱萸和菊花,当中有一株红珊瑚颇为引人注目。红珊瑚由于特别稀少,一般只有皇家贵苑才会将其作为装饰之物,象征着尊贵和财富,这也进一步暗示出此幅画中售卖的对象为皇室贵族。冬景售卖的东西最为庞杂,“贩卖宫制药饮百玩戏具诸品音乐”,还有《尔雅》《孝经》《唐音》《天宝遗事》等书籍,将这些物品视为祭祖之物也无不可。


 04 

清代货郎图:盛世的平庸


明代的单幅货郎图应用于更加具有装饰性的目的,因而风格较为艳丽。至清代,货郎图的这一功用似乎衰落了。我们不再看到单幅货郎图的翩跹之作,仅存的几幅,都质量不高。货郎再次融入集体景观,以长卷的形式,成为帝国宏大象征体系的一个很小部分,最著名的是丁观鹏绘制的《太平春市图卷》。

丁观鹏,是清代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的宫廷画家。他于雍正四年(1726年)进入宫廷,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这幅绘画绘于乾隆年间,描绘农村欢庆春节的热闹情景。但是挑夫担子里盛放糕点使用的是青花与描红龙纹碗、盘,均是乾隆时期宫廷用器,可知街上买卖艺人都是由宫中侍仆所装扮。



从绘画的角度说,这幅画的作者显然对传统的时令货郎图有深入的了解。图中将春天货郎图中的“百鸟鸣春”和“元宵锣鼓鸣春”两个主题全部纳入画中,虽然有些新鲜的元素加入进来,如拜年、售卖爆竹、套圈、猴戏、喝春茶、斗鸡,但是更多的是对原有货郎图中春景要素的囊括,诸如象征春天的桃花、春桃、牡丹、竹子、柳树、松树,象征春天场景的敲锣的小丑戏、卖花灯、鸟儿、果子、小食、金鱼、泥人、面具、傀儡戏,俨然是货郎图这一题材的集大成者。

整个画面,人物和谐流畅,布局合理,但和所有清代类似的人物群体图绘一样,严整但缺少生气。它既没有宋代货郎图的生动写实,也缺少明代货郎图时而得宋代神韵的轻灵优雅,时而对民间装饰性风格之繁密和艳丽的热爱。这的确是一幅太平盛世,但却是一个过于宁静完美的世界,整个社会缺少活力的征兆已经显现。



本文节选自《文明》2023.10月刊

了解更多精彩选题,欢迎点击本封面订阅文明杂志


公众号|大美V视

dameimv2017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下图订阅2025全年杂志




 点击购买最新《文明》杂志 




 点击购买 

《北京中轴线 · 人文大时空》特刊 




 点击购买 

《中华文明的瑰宝 · 中国世界遗产》特刊 



 点击下图购买 

“国际传播力”培训学习高端读本




 点击下图购买 

“奥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大美V视
领略包罗万象之文明,勾勒大千世界之百态,聆听天地自然之回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