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产业发展
当前,科技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金融业也在适应快速变化的节奏,不断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就“金融赋能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相关话题展开热议。
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文武表示,我国已形成包括创业投资、股票市场、银行信贷、债券市场、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但整体来看,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与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依然突出,科技金融发展空间巨大。为更好发展科技金融,他建议,要增强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耐心资本入市;完善立体化科技金融供给体系,健全银行、资本市场、保险和创业投资等多方联动机制;用好境内外科技金融资源等。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金融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促进创新、提升效率的重要工具。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将抓住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机遇,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江英认为,银行业在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建议银行业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开发适应制造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手段拓宽金融服务场景。中银协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适时评估各项政策落地效果,助推银行业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交通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殷久勇表示,国有大型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主要任务是聚焦并赋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交通银行从集团战略高度打造科技金融业务特色,出台科技金融专项方案,着力提高对国家重大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质效。他认为,金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就是要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专业能力,包括全方位综合化服务能力、数字化经营能力和全球化经营能力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认为,更好地发展科技金融,要进一步畅通“科技、金融、产业”三个循环,优化金融服务功能和质效。在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和制度建设方面,建议强化知识产权和股权、债权等的保护机制,并设立科技企业信息共享机制。
资本市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养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一,如何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百姓养老需求,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多位专家就“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全球发展与中国机遇”相关话题展开热议。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蔡希良表示,养老金融应具备长期积累、跨期支付、保值增值等重要特色和核心功能。其在顶层设计和产品服务的开发上,应切实为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让老年生活无忧虑、有尊严,从而提升消费意愿,让银发经济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武建力认为,目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涵盖了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以及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然而,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扩大养老资金储备是关键任务,但现阶段我国养老金储备规模相对不足,特别是在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领域。他认为,提高养老金投资回报、优化资产配置将是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表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作为大众自愿参与的养老金储备,发展关键在于市场参与主体能否提供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金融产品。从市场情况看,民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方面。对照国际经验来看,未来第一支柱预计将难以独立支撑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养老生活的需求,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均衡发展迫在眉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前景巨大。
防范系统性风险与维护金融安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就“防范系统性风险与维护金融安全”相关话题展开热议。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在于确保金融功能正确发挥,要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他强调从四个方面来完善金融功能:一是既要解除金融压抑,又要防止过度金融化。二是要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三是要降低流通成本和融资成本。四是要满足国民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做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郝成从强化金融功能性角度,从三个方面对银行风险进行了分析:一是守牢流动性风险的底线,在实践中高度关注外币和境外业务资产负债管理,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穿透性管理,关注流动性风险的新特征;二是持续做好信用风险管理,把好守信的准入关、限额关和风险监测关;三是加强关注声誉风险管理,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详细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影响,他建议,要阻断风险的传递,关键是减少政府在化债过程中过多影响市场的交易行为,明确政府和市场间的界限,通过窗口指导来引导市场信心。在应对银行风险的传导方面,要善于利用银行间、地区间不同的风险承担效应,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实现跨地区的风险均衡。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马钦强调,全球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紧密相关,并提出了去碳化的气候风险管理方法。全球金融危机反映了系统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气候风险应当通过碳排放的价格予以体现,以达到预防潜在的严重金融动荡的目的。他同时提出了情景模拟和压力测试等金融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展示了如何评估气候风险及其对金融系统的影响。
来源:据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报道内容整理
声明:除原创及特别标注来源的内容外,其他文图内容均来源于各大主流媒体与网络,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微信公众号和《西部金融中心》杂志原创文图、视频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平台支持:西部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