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要把企业做大和做强,探究其意义,是一个过程,其间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赋予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意义。
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形成企业管理的五大核心能力,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四平八稳。
01
五大核心
1、文化管理
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感染力。
文化和理念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思想,在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坚实向心力。
2、流程管理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
打破职能习惯:只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
因此,必须打破职能区隔习惯。
培养系统思维习惯: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
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学会运用思维调理工作排序,安排合理的时间进程,限定目标数量以及完成时间,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
3、制度管理
从员工来看,制度管理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
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实行好会给日常工作带来便利,如果实行了不适合或者过多强制性的制度那就反其道而行。
从管理者的角度,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性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
所以管理者不能把员工当作接收工作的机器,必须在执行规范管理制度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不是每个制度都适用于所有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公司体系的制度才是根本。
4、组织管理
权力与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让这两个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只能够有一个直接上司。
什么样的权利就做什么样的事,负责好自己范围内的事情。
利用自己的职务权利做出一些指令,其后果却是导致其他人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还会由于自己的不专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事端和问题。
5、计划管理
无计划不成序,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
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的匹配关系。
目标为基点: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2目标要能够检验;3目标要经过高层管理者的确认。
资源为对象:很多人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要实现计划,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
目标与资源匹配为结果:这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时,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时,要么是“做白日梦”,要么是浪费资源。
02
九大细节
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管理者有高人一等的感觉,那他就一定会表现出来,而且也一定会被别人感受到,势必引起反感。
身先士卒仍然是必要的。有些时候人的视野是有限的,项目的远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清楚,但是管理者的一言一行肯定被团队每一个成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些言行将直接关系到士气。
分配的任务一定得是团队成员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如果要求太高,任务太重,只能造成员工的怨气和降低自己的威信。
多一些鼓励和引导,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尤其不要妄加评论。否则只会让团队成员感觉无所适从。
永远不要试图告诉团队成员“工作高于一切”。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才是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忘记过去的成绩。也许过去确实做出过很了不起的成绩,但那是现在的团队成员所没有看到的。如果想让现在的团队成员信服,只要做出来给他们看。“当年我在xxx大公司,如何如何……”这样的言行怕是只能让员工以为你的好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不行了。
心怀感恩。不是拿了你的钱就一定会尽全力去工作的,要时刻感谢团队成员为公司做的每一件事,没有他们来创造价值,你还谈什么实现梦想,怕是生活都有困难吧。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尤其不要在一个成员面前讲另一个成员的缺点,如果一定要讲另外一个成员一些什么,那请讲优点。
实事求是。不要试图通过虚构的事实来提高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03
四大法则
每个人的智商都是大致相当的。
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会时刻被员工所记录,所评判。
员工之间所有的信息一定是会被共享的。
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地位上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