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
IMAGERY
如何助力养娃
(史晋老师音频整理分享连载五)
当我们使用意象对话观察一个儿童的人格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原始思维见长的这个阶段,人的内心充满了丰沛的情绪和情感。人对世界的认识,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生动和富于情感的特点。
我们往往看到小孩子对这个世界是充满了深情的。你会发现,儿童往往对世界,对他周围的人,对这个世界及他人的关系,都是充满了深情的。那种深情,情感链接很深,情绪情感也特别生动和丰沛。
在原始人的认知方式里,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当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魂的,这就是原始思维在这个层面上的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我们叫它万物有灵论。原始人认为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有相应的灵魂,相应的精灵去支配它。
是什么让太阳在清晨从东方升起?用现代的文明人的思维方式,我们就会说这跟地球的公转及自转是有关系的,但是你这么跟小孩讲,小孩他是听不懂的。
你跟小孩说,你说有一个神,叫做太阳神,他每天清晨的时候,他就会驾驭着他的马车,从东方的天际线奔驰而过。这个时候,他的车里拉的就是那颗太阳。他的车过来的时候,太阳就升起来了。
小孩就会说,有个人驾着马车把太阳带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认知认识太阳,认知事物。他会认为,管太阳东升西落的是一个精灵,是神灵,太阳自身是有灵魂的。除此之外,其他事物也是这样。
比如,一个小孩看到一朵花,他就伸手抓这个花,你跟他说花可以看但不要伸手动。为什么?因为花是有生命的,你动它,它会疼的。你看,如果你把它掰断了,你就只能在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拥有它的美丽,它就死了,它明天就不会再开放了。
那小孩就听懂了。
你跟他说那个爱护花草,人人有责。摘花的话,公园管理员就会跟你爸罚款50块钱,这个50块钱没了,今天咱们就别吃冰淇淋了。你跟他这么说,是没有意义的。
你跟他说花会疼,花儿是有生命的,你摘了它,它就不再拥有它的生命。这个时候孩子就懂了。他也是有生命的,他用他自身的生命去理解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这个世界。
我以前就干过特别混的事儿,我在这里跟大家暴露一下,做个检讨。
有一次我在外边吃饭,我家小孩蹲在饭馆门口玩儿小石子儿。我过来的时候,我就挺不小心的站在他边上,走进去吃饭了,上菜了。然后把那个石头踢到一边去了,我家孩子就哭了。
为啥?后来我才知道,他在那个饭馆门口,很无聊的时候,他跟地上的几个小石头子儿就变成朋友了。
他在那正跟他的朋友一起游戏,结果他老爸过来,不由分说,特别讨厌的,把他的朋友给赶走了,一抬脚把他的朋友就给轰跑了。
虽然对小石头来说,他可能并不疼,但他伤心。我家孩子也是,他在给我讲的时候,他就可伤心了。
这个时候你就要给他道个歉,你就说,很抱歉,那我现在带你出去,咱们跟那个小石头朋友道个歉。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小石头朋友揣到你兜里,回去之后放到咱家的花坛中,你就总能见到它了,你还可以把你花坛中的一些朋友介绍给它认识。这个时候,小孩心里边就开心。
这就是我们跟孩子交流过程当中真正的关键,是通过意象,用孩子们真正能听懂的语言,来跟他们交流。你给他讲科学道理,就不如给他讲一个富含生命感的故事。
当然,我也想和大家多谈一点我自己的经验。我在养孩子的过程里有这样一个观察,原始人使用原始思维的时候,自然之物才被赋予灵魂。万物之灵,特指的是自然的事物。它在造物主造它的时候,就拥有了属于它的灵魂。
在这之后,人类发明和创造了很多事物,但那些造物并不自然,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灵魂。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些电子产品,从原始人的角度,他们不认为那是有灵魂的。
如果你给一个原始人看一台iphone手机,一台华为手机,你就会把原始人吓坏了。因为原始人感觉不到手机里边有灵魂,但是手机会响,会有画面,会动。
这就会把他们吓坏了,为什么没有灵魂的事物会像有灵魂的事物一样活动,这是他们没法理解的。
甚至原始人会说,这一定是魔鬼的造物,这不是大自然中该有的东西。
你会发现在孩子身上,也有这种特点。我们从原始思维角度给大家将一个有点吓人的故事。
我们看到很多的孩子,包括儿童、青少年,他们沉迷于电子产品。你会发现他们被电子产品的世界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会特别投入的玩那个手机或者iPad上面的游戏,甚至玩的让人感觉他们好像失去了他们真正的意识,他们玩物丧志了,失去了真正的那种跟有生命的事物的链接和交流。
如果你从原始人的角度去讲这个故事,你会发现,像电子产品这种东西,他们之所以是没有灵魂的,是因为万物有灵,但它们不是自然的事物。
问题就在于没有灵魂的造物,会吸收别人的灵魂。因为他们自己没有灵魂,所以他们会吸收别人的灵魂。
从原始思维的角度,我们去看这个故事,你有没有发现,当一个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时候,他的灵魂被吸走了,他的注意力甚至他的生命力都被电子产品给吸收掉了。
这不光是孩子,成年人是不是也这样?我走在大街上,发现没有人再去看擦肩而过的那些行人。比如我们坐在地铁里,坐在公交车上,没有人跟坐在对面的人,哪怕友好的点点头,随便聊几句。我们在高铁上,飞机上,没有人跟同行的乘客一起聊天。吃饭的时候也这样,我们跟很多朋友坐在一起,一人拿一个手机,被吸走了灵魂。没有人再去真正谈论我们眼前的美食,去推杯问盏,给朋友互相加加菜啥的。我们都被电子产品吸走了灵魂!
这就是原始思维的世界,在这个角度上,我想跟大家说,多让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内在的儿童,去接触大自然的环境。哪怕你是个成年人,你也一定喜欢自然的环境,喜欢到大自然当中去活动。你要是老在城市里边生活,你就会觉得城市里边蔓延了一种意志,意志里边充满了焦虑,恐慌和不安,充满了文明人之间的那种争斗,尔虞我诈。你只有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的时候,你才觉得自己放松踏实,可以舒舒服服的待下来了。
我们作为养娃的人,我们作为养育我们自身,内在的娃娃的人,我们可以尝试着多去跟大自然接触。在大自然当中,跟我们的朋友相遇,相聚,一同玩耍,只有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才是真正充满灵魂的。
要学习着开发和使用我们的原始思维,就需要和充满灵魂的世界建立交流,建立互动。只有大家都有灵魂,我们才能对话,才能在内心里建立那种有情感的,深情的和这个世界的联系。
不然的话,我跟东西的链接都是虚假的。现代人非常大的心理问题,来自于我们已经习惯了接受各种虚情假意的,没有灵魂的东西。
现代人的许许多多心理问题里,有一种最典型的,叫做自欺欺人——我们特别擅长糊弄我们的人生。
人生可以这样得过且过,反正大家都这么干,有钱赚就比什么都强,有更多的钱赚,我就比别人活得更好了。物质的欲望对我来说,是我人生当中极大的一种满足。但实际上,每每当我们这么看待人生和生命的时候,我们都在自欺欺人。这是我们文明的现代人所有的一种通病。
当你跟大自然相接触的时候,你就会重新从大自然当中学会找回我们内在的那种真诚,那种坦然。因为大自然不说谎,这是原始思维的一个特点。
除了我们所说的丰沛的,深刻的情感之外,原始思维的另一个特点,也是儿童思维方式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叫做具象。很多东西都是通过实在的接触和想象,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世界。
首先,从真实的接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养娃的时候,小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当他感觉到新鲜感的时候,他一定要伸手去拿它。
我那会儿带着孩子一块去逛菜市场,我就总要提示他,跟他说,菜轻轻的摸一下,不要攥在手里,别给人捏坏了。因为这个番茄不能再捏了,再捏人家就卖不出去了。我就经常跟卖菜的老板说,让我们家孩子拿着玩,一会儿这个菜我买了。今晚上咱们多加个菜,咱今晚上炒个什么菜……我就买了。
因为小孩看到什么,他都习惯性的想要拿到手里,拿到手里之后,你看那个手,我们作为灵长类动物,我们手上有特别多的神经末梢。在感知的时候,它会带来一种特别具象的实在的感官体验。
这对一个原始思维活跃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因为这个东西他拿在手里,他才能跟它产生一种心灵上的真实的触碰。
我们跟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或者很久没有相见的朋友碰面的时候,你不会很克制的说,你来了,走,咱们去吃饭吧,你会先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拥抱,讲述了我们分开的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所有我们分开的那些岁月和那些时空,它重新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不用说那么多废话,先抱一下。
我跟一个好久没见的哥们碰面的时候,我会跟他特别客气的握手吗?不会。我上来先给他一拳,这一拳诉说了我们这么长时间都没见面的那种对彼此的想念,这一拳才是真实的。
对于小孩来说也是这样。小孩见什么都想摸,见什么都特别想要和这个事物之间发生真实的触碰和联系。在这个过程里,他渐渐知道有些东西他摸不得,甚至有些东西摸起来很可能是危险的。
当然,在人生中,尤其是儿童的成长里,你不能让他一点都不冒险,他会有一些冒险。从某个角度来看,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非凡的冒险。
所以,他去摸一朵玫瑰花,手被刺扎破了,这没关系;比如他去摸了荨麻,然后荨麻把他的手给扎了,他的手又麻又痒,这也没关系;比如他摸滚烫的开水的时候被烫了一下,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我们作为抚养者,在这个过程里,一方面他跟这个世界接触的时候,我们尽可能的保护他有一种安全的体验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陪伴他一起经历那种冒险,甚至你可以把它当作生动有趣的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游戏,去完成它。
我来举个例子,大家感觉一下。
比如我陪我儿子一起上山去玩,那里有一个突破,下边是一片草地。那个土坡大概有齐腰那么高,对我这个成年人来说,齐腰没有多高。这时候我对我儿子说,你看爸爸先跳下去,我就会表演一个,或者扮演一个从高处冒险跳下去的人。在我跳的过程中,我儿子就看傻了。他一定觉得那个距离非常的高,但爸爸啪的一下就跳下去了。他就觉得爸爸好厉害,跳下去了!
我跟他说,你看爸爸跳下去了,一点事儿都没有,我就伸手牵住他的两只手,我说你也跳。我发现他的心里很激动,也很焦虑,当他决定冒那个险的时候,他就紧紧抓住你的双手,然后拔腿就跳下去了。
这就是在陪伴当中的,在我看来很有意义的一个冒险。冒险充满了热烈的激动的情绪,冒险很真实的发生了。
以后他在跳类似的坡的时候,你不用担心他毫无顾忌的跳下去摔伤了,不会。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客体,他的抚养者陪伴他,以一种绝对安全的方式,将这一切化为了一场生动的具象的游戏。
这个部分作为一个意象在他心里存储下来,所以之后他在类似的冒险体验中,他知道如何去保护他自己,如何去保护别人。
这也是在原始思维的活动过程中,我们通过陪伴游戏,以及真实的接触,帮孩子建立的一个实在的界限。
我再随便举一个例子,大家听听。
原来我在咨询中见过这么一个小男孩,他是被老师称为问题的儿童。为啥?因为这个孩子在学校当中跟其他同学交往的时候,他老动手。
他总跟同学玩一些危险的游戏,他老推搡同学。有时候有的同学受不了了,告老师了,老师就请家长。他特别委屈。
我俩在咨询室里,我们去聊这个事儿,然后我就发现,原来他动手,是因为他挺喜欢这个同学,他喜欢你,他才跟你动手动脚。
这是他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他表达喜欢的这种方式太原始了,用那种原始的接触性,来表达喜爱。
我们在人际互动中表达喜爱,可以借助有情感的语言,眼神,和很有界限感的肢体表达。我说,我好喜欢你,这是一种喜欢的表达。我真的跟他关系很好的时候,我就轻轻的碰碰他。你看这些都是对于喜欢的表达。
这个孩子身上出什么问题了?他的抚养者在早期给他的陪伴特别的缺失,他们在身体接触上,非常的有限。
孩子在活跃的原始思维状态下,他最初的具象思维是实在的。他是怎么感受到边界的,是他的抚养者总在有边界感的体验里和他进行实在的身体上的触碰。
我抱着我的孩子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他的边界了。被抱着的时候,孩子感受到边界和边界的摩擦,碰撞,甚至是相融合的感受。他体验到了拥抱所具有的一切情感的内涵。
我们发现,早年这样被善待身体的人,在他以后的人生里,他反而在身体的接触上更能把握住界限。
这位来访者,他童年里边身体被忽略的太多了,抚养者跟他实在的身体接触是不够的。你看这个孩子拿东西,我们北方人叫手太重。他关门就咣的一下,拿杯子这么放一下,对所有的东西,他好像不知道那个边界到底在哪。
这是因为他的陪伴者没有实在的和他进行有边界的体验过程,他没能感受到过真实的接触和游戏。
我记得我养娃的时候,带着我们家孩子,我就会跟他们经常玩这种游戏,我就把他们抱起来举高高,或者就把他拎起来,在我能保持住的绝对安全的范围下,让他体验一点客体跟他真实的有边界的身体接触,并伴随他去冒险。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那钉钉子,修我们家门口的地板。我儿子就过来,在旁边看我使那个锤子。我把锤子递给他:你玩一下。他就拿那个锤子在那玩。我说,你钉两下,他就试着砸两下,虽然也砸不准。
我说,你看锤子,木头板,铁头,你咬一下。我儿子就拿锤子在嘴里边咬一下。下一次我跟他说,锤子咬一下,他就跟我摆摆手,他说,爸爸,那个东西不能咬,那个东西是铁的。
这个时候,反而他就靠谱了,这个东西是这么回事儿。他就有了一种很真实的,通过接触所产生的那种界限感。
他觉得这事儿有意思。没有界限感,也没有什么趣味。
因为界限感保持了事物与事物之间所具有的那种距离,甚至一些神秘感的体验。
就这东西,你未必总要拿在手里或者拥有它,当它跟你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界限的时候,有一种更具有趣味性的体验感出现了,就是我们所说的神秘感。
在原始思维的互动里,这是一种非常具象的思维方式,它很实在,以真实的接触来完成。
精彩待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意象对话公众号的观点或立场。
编辑|星星
图片|摄图网
意象对话
微信号|意象对话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点“在看” 送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