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心理学评介组在中国社会心理学2024学术年会作专题论坛报告

文摘   2024-11-04 07:02   江西  

11月2-3日,由上海社会心理学会、上海政法学院及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风景优美的上海政法学院举行。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国心理学家、业内学者及心理学硕博士学生集聚一堂,关注当代中国人福祉,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共同分享交流心理学研究的最新动向,贡献大会主旨报告及专题论坛报告百余场。

心理学评介研究团队自成立以来,以“发展中国心理学”为宗旨,包括朱建军、苑媛、东振明、周烁方、郑玉虎、吕仁慧、陆浩慧、王一诺在内的团队学者定期推荐并评介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心理学研究,不断对中国心理学范式的标准进行思考和探索。

11月2日下午四时,心理学评介研究团队在大会专题论坛“心理学的本土文化范式专题研讨会”首次将心理学评介的基本精神和思路,以及初探成果进行了报告分享。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 朱建军教授进行了《中国的心理学如何生长:论中国心理学的方法论和评价标准的建立》主题分享

朱教授强调现代主流心理学,以西方文化为基础,起源于古希腊的实证主义。所研究的心理现象,也重在研究现实中的心理经验,强调客观性和可实证。这和中国文化的基本假设不同,中国文化不认为事物来自基本的、可言说、可定义的实体,而认为来源于“关系”。儒释道都重视内在心理经验,但最基本的存在是不可言说的“道”、“佛性”等,强调主体性而不是客观性。

研究的传统方式是“内证”而非“实证”。“内证”需要不同于主流心理学的方法论,从而也就需要不同的研究范式,也需要用不同的标准来对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做评价。中国的传统中,还有其它一些区别,如不强调“首创”而强调所达到的“境界”等。因中国传统的心理学是“具象思维”的,所以在文体上也需要和现代心理学主流的论文写作有所不同。术语也需要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吕仁慧博士进行了《中国心理学的提出,发展和不同取向》的主题分享。

大势所趋,过去二十年,心理学家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着某种形式的“中国心理学”研究。报告将这些研究系统汇总,观察不同心理学者如何理解及用何种方法进行“中国心理学”研究。报告提出仅仅通过理义诠释将传统心理学内容转化为现代中国心理学的不足,内证诠释是将传统心理学真正转化和落地为实践智慧的关键。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一批质量较高并初步采用内证和体验方法的研究已然成形。

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理事长 周烁方老师进行了《从野蛮生长到选种培育—以< 心理学评介> 为例探索中国心理学标准》的主题报告。

报告中,周老师对《心理学评介》研究组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整体介绍。2023年五月至今,心理学评介研究组共召开一次地面会议和三次网络会议,完成三期文章评介共25篇。周老师选取了《内证观察笔记》等2-3个典型研究及其评介进行了介绍。

报告还分析了《心理学评介》遇到的困难,如合适的研究不多,以及搜寻文章的过程将越来越困难,以及内证实践者往往没有意愿,不屑或不会写学术论文。展望未来,《心理学评介》的工作期待新朋友的加入,更多视角的深度讨论,产出符合中国心理学标准的优质研究。“功成不必在我”,共同推动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

体悟疗法创始人、“功夫取向心理咨询”提出者 东振明老师进行了《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具体范例:体悟疗法与境界测量》的主题分享。

东老师基于儒家功夫论和境界论发展出一种新的心理咨询范式——体悟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功夫的实修提高个体的境界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儒家文化下,人是关系的总和,关系的内在本质特征是“仁”,即“人者,仁也”。体悟疗法把人的心理境界分为三个层次:仁爱自己是个人境界;仁爱他人是人际境界;仁爱天地万物是人天境界。并依此开发出“境界修炼程度量表”。

体悟疗法对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假设是关系的失衡导致心理问题。对心理问题如何好转的假设是把关系调整到“中庸”状态心理问题就会好转。体悟疗法围绕关系开发出一系列具体的修养功夫,如:诚意、格想法、正心、当然之责、观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一体之仁等。

报告结束后,心理学评介组同在场听众进行了答疑和互动。

“心理学的本土文化范式专题研讨会”圆满顺利进行。心理学评介将继续努力,不忘初心,探索前路。

供稿:吕仁慧 图片:心理学评介组 编辑:陆浩慧)


意象对话
“说人话”的心理学文章。用易懂的语言讲述深奥的道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与幸福。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本土心理学流派。意象对话,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