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Nature系列综述:可注射生物材料

企业   2024-09-02 07:35   上海  
可注射生物材料
可注射生物材料,包括块体材料和颗粒材料,可以以微创方式输送,并为目前需要手术的疾病提供替代治疗选择。然而,可注射性要求生物材料穿过窄入口装置,如针或导管,并在递送后仍能发挥其预期功能,如组织修复或细胞或药物的递送。因此,可注射生物材料面临着不同的设计考虑,从试验台到临床的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需求。
最新综述
在本综述中,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Karen L. Christman等人重点介绍了影响生物材料可注射性的参数,概述了可注射块体和颗粒材料的设计考虑因素,并检查了安全性和测试考虑因素。然后,作者讨论了可注射生物材料的不同输送途径和应用,包括皮下、神经组织、眼内、心内、肌肉内和血管内注射,以及骨科应用,重点介绍了临床批准的方法和有前景的临床前结果。此外,作者重点调查了与女性健康相关的可注射生物材料的应用,并对可注射生物技术的转化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相关工作以“Design and translation of injectable biomaterials”为题发表在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文章要点】
一、影响材料可注射性的参数
设计可注射的生物材料需要全面了解临床应用,考虑注射方式、注射目标和注射过程的可接受持续时间。特别是,粘度、注射力、达到治疗效果所需的注射体积和注射装置的几何形状是重要且相互关联的参数,在设计可注射生物材料(图1)时需要考虑这些参数,并影响其转化潜力。更重要的是,特定和固有的材料特性会直接影响可注射性。也就是说,生物材料的可注射性不仅受材料特性的影响,还受注射条件的影响,包括溶液粘度(取决于材料浓度、材料分子量、温度、溶剂和离子强度)、注射速度、注射装置几何形状和注射材料的体积,以及颗粒和细胞相互作用。
图1 影响生物材料注射性的因素
二、可注射块体材料的设计考虑
块体生物材料可以被引入进入靶器官和组织,例如,为组织提供机械稳定性,增强或修复受损组织,为细胞渗透提供支架,或局部输送有效载荷,如细胞或药物。可注射的块状生物材料通常会经历某种形式的相变,以确保注射的适当粘度,并在注射后保持其形状。可注射的散装材料通常根据成分分为两类:水泥和水凝胶。水泥主要由原位硬化材料组成,通常是聚合物或无机材料,而水凝胶是亲水性聚合物网络,可以截留水,水通常占材料质量的大部分。此外,已经设计出可注射的形状记忆生物材料,其在注射前是固体的,但在注射前后会发生变形和愈合(图2)。注射后液体到固体的转变(即,在水泥的情况下固化,在水凝胶的情况下凝胶化)及其转变动力学会影响注射性和生物材料的功效。注射后,材料应迅速固化,以尽量减少注射部位的扩散,避免沿针道回流;然而,过快的固化可能会堵塞注射器、针头或导管,阻碍进一步注射。如果注射部位保持稳定,几分钟的注射时间是可以接受的。相比之下,在动态环境中的注射,如动脉内注射,需要快速的液体到固体的转变,这可以通过剪切稀化材料来实现,这些材料在应力消失时会迅速重新凝胶化。
图2 评估生物材料的注射性
三、可注射颗粒生物材料的设计考虑
可注射颗粒生物材料则使用微粒或纳米粒子(直径<100 nm)设计,这些微粒或纳米粒子可以穿过注射针(图3)。长期以来,由于增强的渗透性保留(EPR)效应,血管内给药的纳米颗粒一直被认为会积聚在血管系统泄漏和不成熟的组织中,如肿瘤中;然而,穿过内皮的主动转运机制可能是肿瘤定位的主要方法。此外,纳米颗粒的表面可以用结合或靶向配体进行修饰,或者可以掺入肽进行酶介导的聚集和定位。抗原修饰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以调节免疫系统。此外,可以调节纳米粒子的ζ电位,以促进细胞摄取并调节蛋白质相互作用。纳米粒子的尺寸和纵横比也会影响它们的细胞摄取,决定纳米粒子如何与细胞表面相互作用,具有高表面积与体积比的纳米粒子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外,纳米粒子表面的性质影响其生物相容性和细胞内化。因此,可能需要对表面进行改性,以避免纳米颗粒聚集,从而阻碍注射。重要的是,纳米颗粒上的蛋白质吸附可能会改变纳米颗粒的定位和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这可以通过设计亲水性纳米颗粒来解决。
图3 可注射生物材料
四、可注射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考虑和试验
研究必须表征可注射材料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包括材料的降解(降解速率和降解产物)和生物相容性,也包括对生物材料以及可提取物和降解产物的体外和体内测试。例如,可以研究细胞毒性、溶血、凝血时间、补体激活、遗传毒性、致敏性(豚鼠最大化试验)、刺激性(家兔皮内)、全身毒性(小鼠腹腔内和家兔热原)和植入(家兔肌肉内)。
五、递送路径及其应用
生物材料的递送、位置和分布因给药途径和应用而异。本文专注于内部递送的生物材料(图4),并重点介绍在患者中使用的可注射生物材料,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或显示有前景的临床前数据,重点是大型动物研究。
图4 注射路径
六、可注射生物材料在女性健康方面的应用
最后,本文还介绍了注射疗法用于妇女健康应用,重点介绍了可注射生物材料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怀孕期间在子宫内注射、肌内注射治疗盆底疾病、阴道内递送等方面的应用。
结论与展望
由于其复杂性,生物活性可注射生物材料和含有生物制剂的生物材料可能会在生产规模扩大、灭菌和储存方面带来额外的挑战。同样,全新可注射生物材料的临床转化可能需要延长研究和开发时间,包括新的制造工艺,但无论生物材料是否已用于批准的产品,所有新产品仍需要进行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测试。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2-024-00213-1

来源:BioMed科技

“药物递送”系列精彩推荐

药物递送(一)——脂质体技术

药物递送(二)——微球技术

药物递送(三)——脂质纳米粒技术

药物递送(四)——树枝状大分子技术

药物递送(五)——微针技术

药物递送(六)——白蛋白纳米粒技术

药物递送(七)——纳米晶技术

药物递送(八)——铁蛋白技术

药物递送(九)——脂肪乳技术

药物递送(十)——口腔薄膜技术

药物递送(十一)——胶束技术

药物递送(十二)——水凝胶技术

药物递送(十三)——脂质微泡技术

加微信交流群/商务/媒体合作/转载授权,扫下方二维码

药物递送技术文献共享QQ群,扫下方二维码

药物递送
专注药物递送技术和高端制剂,分享相关知识,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科普号,愿分享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