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精彩文章解读 | 东北师范大学元野课题组新文速递:用于海水提铀的多孔骨架

文摘   2024-12-13 15:48   陕西  


文章详情


文章类型:Review

题目:Porous frameworks for uranium extraction from seawater(用于海水提铀的多孔骨架)

作者:

第一作者:曹豆豆 

通讯作者:元野

通讯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DOI:10.20517/cs.2024.47


导读


随着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能源正在逐步成为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新兴的清洁能源,核能被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中储藏了45亿吨的铀,是陆地储藏量的数千倍。因此从海水中提取铀也被认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七种分离技术之一。然而,海水中极低的铀浓度极低(~3 ppb)与大量存在的干扰离子严重影响了吸附剂的吸附量、选择性与循环性能。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其铀吸附量与吸附选择性一直是这一研究方向的难点,也是制约这一技术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多孔材料在海水提铀技术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多孔材料作为铀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同时也对相关材料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片摘要


可用于海水提铀技术的主要材料

正文

铀元素在海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碳酸铀酰阴离子 [UO2(CO3)34-],而与吸附剂结合的铀大多以单独的铀酰离子 [UO22+] 的形式存在。由于海水中铀浓度极低且存在大量干扰离子,用于海水提铀的材料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 具有足够多的吸附位点;2) 吸附位点与铀酰离子具有足够强的结合能力;3) 具有足够的比表面积;4) 具有足够高的稳定性。满足这些条件的材料主要有聚合物、纤维、介孔碳材料、共价有机骨架(COFs)、金属有机骨架(MOFs)、多孔芳香骨架(PAFs)等。根据结构与性质的不同,材料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方式以及吸附机理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化学吸附与外加场辅助吸附(光催化吸附、电催化吸附)两类。


文章首先综述了化学吸附在海水提铀中的应用。从吸附剂的结构出发,梳理了海水提铀吸附剂的发展历程,对非孔吸附剂(纤维、聚合物、生物质吸附剂)、传统多孔吸附剂(介孔碳等)以及新型多孔吸附剂(COFs、MOFs、PAFs等)进行了分类介绍。然后文章介绍了两种外场辅助的铀吸附类型——光催化吸附和电催化吸附。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吸附过程,光电催化吸附有效提高了材料对铀酰离子的吸附速率与吸附量。


总结与展望


得益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多孔材料对众多物质,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这也使多孔材料在海水提铀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用于海水提铀的多孔材料的结构、性质以及吸附机理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材料与技术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评估。通过总结多孔材料的优缺点以及现有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当前海水提铀技术存在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多孔材料也将在海水提铀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基金支持

本工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223225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2412020ZD008, GFPY202309)、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412023YQ001)以及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海水提铀重点实验室(KLUES202202)共同资助。


通讯作者介绍


元野,理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多孔芳香骨架材料对目标物的提取与分离研究。针对海水提铀这一国际难题,提出了多基团协同吸附位点和电场驱动离子传输模式,实现了高选择性、快速率、高容量的铀元素提取。近年来累计发表SCI期刊论文60余篇。曾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本文由作者提供,CS编辑部整理排版。


点击阅读CS期刊各话题领域文章


CS文章分类整理.xlsx



期卷分享



Volume 4,

Issue 3

Volume 4,

Issue 3

Volume 4,

Issue 2

Volume 4,

Issue 1

Volume 3,

Issue 4

Volume 3,

Issue 3

Volume 3,

Issue 2

Volume 3,

Issue 1


关于期刊


化学CS
An open access and peer-reviewed journal to publish original research involving all areas of the chemical sciences.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