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 | 从“晓华现象”得到的辅导员工作智慧:立足“需”“求”“心” 办好育人“头等大事”

教育   2024-12-16 08:00   江西  


近日,湖南怀化“靓点”理发店理发师“晓华”(真名李静)在网络上爆火。因其善于倾听解读和满足顾客的剪发需求而广受好评,成为了能办好群众“头”等大事的“人民理发师”。愿意倾听需求、善于理解执行、能够坚守初心是晓华能让每一位“顾客笑着走出理发店”的秘钥。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每一位学生又何尝不是像是等待“理发”的顾客、等待培育的“幼苗”,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应像“晓华”一般,才能利用好手中的“剪刀”,剪出学生成长成才的“靓丽发型”,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头等大事”,让学生能够满载收获、满怀笑容地走出学校大门。



















倾听“学生心声”,找到学生的“需”




人们对于理发的忐忑往往来自于“发型师的剪一点和我理解的一点简直是天差地别”。在“晓华现象”的报道中无意间看到了一条“扎心”的评论:晓华都能听懂我的话,辅导员却“装作不懂”。谈心谈话是辅导员日常中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然而做好谈心谈话不仅在于“谈”,更在于“听”。当你明确了谈话的学生对象时,往往谈话目的、谈话提纲和要点、建议意见、应急处置等等都会提前在大脑中形成。而学生作为被谈话对象,在这场谈心谈话中的“前提准备”相较于我们而言就显得不那么“充分”。这样的现实情况可能会导致这场谈心谈话在开始前便“主被动方”一目了然,走上了辅导员“一言堂”“听我讲的”错误之路。要精准找到学生的“需”,敢倾听、愿倾听、会倾听是首要。在倾听时不着急于追问,不限制学生思路,先做到完整的倾听、有态度的倾听,让学生把问题说全、需求说完,在倾听的过程中予以动作表情或语言的回应,当好倾听者和记录员,从“只言片语”中还原事件原貌,在此过程中能够从理性和感性双视角去get到学生需求从何而来,给彼此最大的空间和尊重,才能靶向发力,避免自以为是、主观臆想式的“断案”,提高解决问题和困惑的效率,为下一步如何“剪好”奠定基础。
















炼成“技能满点”,满足学生的“求”





晓华的成功不单纯是一个网红现象的成功,而是一个关于技艺、真诚和社会责任的成功,是理发行业“工匠精神”的成功。不管是在流量顶峰时,还是在热度渐渐褪去时,采访中的晓华都提到了对于技艺的敬畏和追求,是勤于付出、勇于创新的默默沉淀让晓华接住了“泼天的富贵”。思想引领、应急处突、学风建设、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意识形态…辅导员日常面对的工作纷繁复杂,每一个版块都会存在不同的挑战和考验,而新时代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更是一道“必答题”。因此,辅导员更要以能为基,多问多学多思考,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复盘总结,借助内驱力延伸发展长板,“硬”着头皮上,愿啃“硬”骨头,才能获得“硬”实力,成为一个多面复合能力思政工作者,为每一位学生“剪好”最适合他且让他满意的“发型”。
















坚守“育人初心”,收获学生的“心”





“靓点”理发店不同于其他的理发店,没有奢华的装修,也没有消费者最“惧怕”的营销手段。如今,晓华的讨论热度逐渐下降,但晓华“做好理发事业”的初心却依旧“热辣滚烫”。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工作核心就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常规工作中找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乐趣。诚然,“一根线,千根针”需要我们具备强大的适应力和抗压能力去面对工作中的“插曲”。曾在网络媒体平台中看到过很多对辅导员的讨论,不乏有些诸如“工作挺闲的”“也没啥重要的活儿”等让一线辅导员“无语”的评价。或许这种误解来源于育人并不是“速成活儿”,他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耐心,慢慢地“剪”、用心地“修”,更像是发型设计中的烫染功夫,需要时间的验证。正如那些最美高校辅导员一般,数十年芳华坚守一颗以生为本的育人初心,为学生托举梦想,自然也换来了千百学生的信任与感恩之心。对于万万千一线辅导员而言,匠心育人、坚守初心,守一颗真心做好学生成长引路人,相信也必将会在为学生发展赋能、为学生工作增彩、为自我充盈的路上释放出更大能量,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头等大事”。


END


投稿|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赵赪赪

排版|方纯如

初审|赖志浩

复审|焦铄


大学高校圈
中国2880所高校,4400万大学生,他们关心什么,关注什么,我们就关心关注什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