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 | 青马筑梦营—《为学为事为人》第一期第7课:谈谈思维与表达

教育   2024-12-22 09:00   江西  

青马筑梦营

  《为学为事为人》

第一期第7课

谈谈思维与表达




课程设计




1.主持君开场与回顾

2.分享第6课的心得体会

3.第7课自组织分工及本次课程介绍

4.张茹老师授课

5.学习心得分享






#01

主持君开场与回顾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马新悦,上周耿灿老师带我们领略了诗人李白的世界,他一生渴望入仕,虽屡受挫却从未放弃,他让我们明白追求理想如行荆棘路,困难常伴。李白的生命态度,就如同他笔下的诗篇一般,自然豁达、超脱洒脱、乐观向上,那是一种对生活抱有希望的积极态度,是一种对自由和理想追求的豪情壮志。




#02

分享第6课的心得体会


在老师授课之前,敏行组成员张艳和吴祖阳同学分别分享了自己上节课的心得体会,通过同学们分享的心得中,深刻感悟到李白对入仕的执着以及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大家认识到追求理想的道路充满荆棘,但应如李白般保持乐观、坚守希望。用诗歌抒发情感,用行动追逐梦想,让理想在困境中绽放光芒,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03

回顾启思·蓄力前行



在生活与学习中,思维如同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而表达则是传递我们思想的桥梁。良好的思维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分析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恰当的表达则能将我们内心的想法准确地传达给他人,引发共鸣与合作。本节课我们有幸请到了张茹老师与我们深入探讨思维与表达的奥秘,通过案例分析、互动练习等方式,帮助大家提升思维的敏锐度和表达的精准度,快来一同走进《谈谈思维与表达》,开启这场智慧与魅力交织的探索之旅。



#04

张茹老师授课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思想的舞者,渴望用最灵动的表达展现内心的绚丽世界。当思维的火花与表达的艺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奇妙光彩呢?



思维与表达,如同双翼,助力我们在人生的天空中翱翔。张茹老师以辩论为载体,她巧妙地利用“富余的社会资源应该用来改善民生还是探索未来”这一议题,引导我们从时间、空间和视角这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问题。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不仅让我们对辩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一方面,清晰的思维是有效表达的基础;另一方面,良好的表达能力又能促进思想的交流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激发创新意识,帮助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断。



#05

学习心得分享



王思琪

张茹老师的课上,老师将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这门课程中,张老师特别强调了分析问题时需要考虑时间、空间和视角这三个关键因素。这三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却蕴含着深刻的思维智慧。时间因素让我们明白,问题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空间因素则提醒我们,问题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我们需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而视角因素则让我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避免陷入片面和狭隘的思维误区。


姜荣

经过张茹老师的讲解 我学到了在探索世界的逻辑中,时间、空间和视角构成了我们理解万物的框架。时间是连续的河流,它串联起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意义和方向。空间则是舞台,每个存在都在其上演绎着自身的故事,它让我们意识到位置和环境对事物的影响。而视角,是我们观察世界的镜头,不同的视角带来不同的见解和感悟。以小见大,是一种从微观现象中洞察宏观规律的智慧。在时间的维度上,我们通过观察季节的更迭、生命的轮回,理解到万物生长的周期性;在空间的维度上,我们通过观察一粒种子的生长,领悟到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在视角的维度上,我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不同文化和个体的差异,从而获得更全面的世界观。这种从细节出发,逐渐扩展到整体的思考方式,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也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


马新悦

张茹老师生动形象地将辩论比做是一场说服第三方的游戏,通过“富余的社会资源应该用来改善民生还是探索未来”引出了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从时间、空间、视角这三个关键因素来考虑,内涵深刻,内容丰富。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思维与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清晰的思维,表达就会像没有根基的大厦,摇摇欲坠;而缺乏有效的表达,思维就如同被囚禁在黑暗中的珍宝,无法闪耀光芒。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会努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式。同时,我也会注重表达技巧的提升,不断打磨自己表达的清晰度和感染力,让自己的思想能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周围的人。


徐火烨

张茹老师的《谈谈思维与表达》让我收获颇丰。老师以辩论为主题,阐述了思维与表达的紧密联系。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梳理表达脉络,使表达更具逻辑性。以“出国留学”“富余财富的使用”等话题为例,说明不同人因价值观、经历等因素对问题有不同看法,辩论能打破固有思维,培养多角度思考能力。课程强调分析问题要考虑时间、空间和视角三个关键因素,不同情况下各因素的侧重点不同,不能简单抉择。让我领悟到思维和表达相辅相成,今后要会锻炼思维、提升表达技巧,让思想更好地传达。这堂课将知识融入案例,提升了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对学习和生活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吴祖阳

今天张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辩论与表达的技巧。在辩论与思维课上,我曾经对辩论的理解仅限于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但在这门课程中,我意识到辩论的本质是思维的碰撞与交融。张茹老师告诉我要从时间,空间,视角三方面切入一个观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据,都需要我们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同时,我也学会了倾听,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站在对方的角度先肯定一种观点的可行性,再全面看待这个观点的整体思路,这使我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雷娜娜

在张茹老师的《谈谈思维与表达》课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思维与表达的紧密关联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老师通过辩论这一生动形式,展示了良好思维能力如何为表达增添逻辑力量,使观点更加清晰有力。课程中,“出国留学”与“富余财富使用”等话题的讨论,不仅展现了不同价值观和经历对问题看法的多样性,更通过辩论打破了我的固有思维,培养了我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张老师强调,分析问题需综合考虑时间、空间和视角,这使我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不能简单抉择。这堂课不仅显著提高了我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更激发了我持续学习和锻炼思维、提升表达技巧的决心,以更精准地传达思想。


卢佳敏

张茹老师的《谈谈思维与表达》让我收获到以下三点:首先,我们的表达需要有逻辑,老师以辩论为主题,阐述了思维与表达的紧密联系。老师通过给我们播放“退退退”的视频来引出整节课程,生动又有趣。课程让我们知道了辩论就是说服第三方的过程。其次,我们的辩论观点输出需要遵循“可切割”的原则,即可以将我们的辩论内容切割分为:时间,空间和视角,老师用“出国留学好/不好”的例子进一步的论证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和别人输出自己的观点时应当全面的,多角度的阐述不能片面的进行。最后,老师给我们放了奇葩说的节目节选片段告诉我们辩论要由小及大,由浅入深,不能一味的抛出过于专业的学术观点,应该考虑受众和场合。



图文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

排版:谢雨思

初审:赖志浩

复审:焦铄


大学高校圈
中国2880所高校,4400万大学生,他们关心什么,关注什么,我们就关心关注什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