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程学院 | 春节,辅导员可以这样过!

教育   2025-01-28 09:06   江西  

  


春节将至 | 回家过大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契机。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的重任,应充分利用春节这一文化载体,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径。


一、营造春节文化氛围,

 激发学生文化共鸣


    在宿舍区、教学楼张贴春联、福字等,引导学生打造充满春节氛围的校园环境,以环境育人。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家乡春节习俗。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讲述自家过年的独特方式,通过分享,增强各族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能体会到各民族春节习俗虽有差异,但团圆、祈福等核心内涵相通,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激发文化共鸣。




二、开展春节主题活动,

深化民族情感认同


    组织丰富多彩的春节主题活动,鼓励学生以宿舍等不同民族组队参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自主深入了解春节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学生深入挖掘春节背后的民族智慧与精神价值,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同时增强各族同学交流,在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进行春节主题文章、故事、摄影、视频征集等,也可以带领同学们共同录制新春祝福视频,互送新年祝福。

  此外,还可以组织春节民俗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做汤圆、编中国结等。邀请民间艺人或中华传统文化教师现场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互动协作中感受春节团聚的欢乐氛围,体会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蕴含的团结友爱精神,拉近各民族学生之间的距离,深化民族情感认同。 




三、结合实践与网络,

拓展教育传播途径


    利用春节假期,组织学生返家乡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社区、乡村,了解春节文化传承现状。鼓励学生采访当地老人,记录逐渐被遗忘的传统习俗和故事,让学生通过实践真切感受到春节文化在民间的深厚根基,增强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分享实践成果,促进全体学生对春节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借助网络平台,拓展春节文化教育的传播广度。辅导员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发布春节文化专题内容,如春节文化纪录片、专家解读视频、趣味科普文章等。组织线上春节文化打卡活动,鼓励学生分享春节期间家中的文化活动,如祭祖仪式、家庭文艺表演等,通过网络互动,打破地域限制,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凝聚力。


    高校辅导员结合春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通过营造氛围、开展活动、结合实践与网络等多种路径,能够让学生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排版:吴雨豪

初审:赖志浩

复审:焦铄

图文来源:新疆工程学院



大学高校圈
中国2880所高校,4400万大学生,他们关心什么,关注什么,我们就关心关注什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