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期末,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各项工作都几近尾声,忙碌了一年终于有些许的时间来总结和沉淀。这一年经历了很多,自己负责24届毕业生,设身处地感受到就业市场的压力和就业工作的难度;负责23级的同学正值大二,承上启下颇为敏感,看到一些人的渐行渐远、自我放弃,看到很多人的初露锋芒、步步为营,种种感受五味杂陈。
今年9月,之前在长春大学工作时带的毕业生联系我说想做一场彼岸之光艺术团的返场演出,这个消息让我倍感欣慰甚至非常期待。作为彼岸之光艺术团的创立者和指导老师,对这个团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曾在彼岸之光艺术团锻炼成长的同学们,对这个团队的感情也尤为深厚。他们曾经在团队中感受团结奋斗的精神谱系,在工作中不断追求突破和挑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精彩的演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节目,不断刷新艺术团的最好成绩。
毕业后的这些团队成员,在走出校园之后依然秉承着艺术团“精益求精,革故鼎新”的团训精神,并将在艺术团学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运用到当下的工作生活中,能够用自己所学所得回报母校,甚至能服务社会,造福一方,我想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一、彼岸之光艺术团的成长之路
最近学校正在征集辅导员工作之路上的育人故事,我脑海中能够呈现的都是关于彼岸之光的他们。其实我觉得只有从人才培养的出口反观学校的人才培养,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和路径。所以今天我就想从自己切身的感受来谈谈自己理解的育人,这又不得不从彼岸之光艺术团说起。
1、2015年,初露锋芒
彼岸之光艺术团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长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我于2014年8月到学院工作,从2014年10月开始接管艺术团。2015年4月,艺术团承办了国际桥第二届风采人物颁奖典礼暨大学生艺术团汇报演出,当时的舞蹈有《小苹果》《Sugar Free》和《桃夭》,歌曲有《匆匆那年》《相亲相爱“国教”人》等,节目形式单一,演员严重缺乏,学生参与度也很低。这场演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名12级的同学,当时作为艺术团团长充当了导演、主持人、道具、歌手、舞蹈等所有的角色,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艺术团当时的人员架构。彼岸之光,在2015年初露锋芒。
2、2016年,充满期待
2016年,艺术团正式更名为“彼岸之光”,在4月份文化建设年开幕式文艺演出上,以全新的团队亮相舞台之上,其中舞蹈《造梦者》high翻全场,乐队演奏的《孙悟空》和多国语言改编版的《小幸运》让大家记忆犹新。彼岸之光,在2016年充满期待。
3、2017年,小有成就
2017年4月在关注学生成长启动仪式文艺汇演上,舞蹈《Magic Room》《盛世鸿姿》一鸣惊人,由我本人写词,学生谱曲的原创歌曲《筑梦国际》拍摄成MV在平台上播放,受到一致好评,也得到了校长等领导的一致认可。同年5月,彼岸之光艺术团舞蹈团作品《盛世鸿姿》受邀参加了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的中俄大学校长论坛文艺汇演,在中俄两国49所高校中脱颖而出。同年6月,舞蹈《Magic Room》受邀出演了吉林省校园好声音总决赛的开场舞,也是第一次登上了长春市最大的舞台,在会展中心五号厅大放异彩。学校运动会上,艺术团负责精神文明评比工作,带领现场观众进行动作编排,在当年校运动会上,精神文明评比获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彼岸之光,在2017年小有成就。
4、2018年,大放异彩
2018年4月,彼岸之光艺术团的成员已扩容至300人。在学院质量提升年启动仪式上,中外学生齐上阵,上演了一场中外学生友谊交流的视觉盛宴。语言类小品《烛光》大放异彩,舞蹈《妙韵流芳》《星途》登峰造极,校运动会上,在彼岸之光和全院同学共同努力下,精神文明评比获全校一等奖,同年11月,赴东北农业大学、长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与中俄11所院校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四校巡演,彼岸之光艺术团的社会影响力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彼岸之光,在2018年大放异彩。
2019年,由于学校发展的客观需求对学院进行了整合,由于人员的大量变动,彼岸之光随即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从2014年开始,5年的光景,带领这样一个团队团结奋斗,不断突破自己,一次次刷新最好的成绩,其实背后的原因可能每一位彼岸之光的同学也都很清楚。是执着,是努力,是求实,是创新,是共同的追求和价值取向,当然也有固定的管理章程和严格的考勤制度。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彼岸之光艺术团的优势所在!
二、彼岸之光艺术团的成功之道
1、立足现实开展行之有效的团队建设
彼岸之光艺术团组织机构包括主席团、秘书处、职能部门和演出部门。主席团主要由一名团长、若干名副团长组成,职能部门包括秘书处、舞台运营部、新媒体制作部,主要负责艺术团日常事务处理、演出期间的后勤服务和节目配套音频视频剪辑与制作。演出部门分为舞蹈团、演唱团、器乐团、礼仪团和曲艺团,主要编排各类节目。2016年,根据艺术团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情况,编订了《彼岸之光艺术团章程》,包括彼岸之光艺术团简介,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日常管理须知,换届选举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和物资管理办法,共计6个章节。囊括了艺术团在运营过程中的全部环节,从制度上夯实了管理的基础。在日常排练或承接大型演出时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艺术团发展壮大而不懈努力。
2、坚守价值打造独具特色的团队文化
彼岸之光艺术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傲人的成绩,实则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给予的平台和支持。艺术团设排练室6个,其中舞蹈室3个,器乐室1个,曲艺排练室1个,古筝室1个。单独的排练室让每一个演绎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大家在排练室里布置背景墙,用团队演出的照片、画像等打造团队文化,彰显团队特色,让每一位艺术团的成员都有自己的归属感。此外,有设计灵感的同学还单独为彼岸之光艺术团设计了团徽,并制成胸章,道出了团队理念和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团每届团员都会DIY自己的团队服装,并将艺术团的团队logo印刻在团服上,象征艺术团的身份认同,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3、敬畏时光凝练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
在彼岸之光艺术团的章程中,我总结了艺术团的团训是“精益求精,革故鼎新”,艺术团成员也一直在遵循这样的团训精神,在节目编排或承办大型活动中始终都是在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他们会关注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会重视每一次舞台的走位,会校准每一个音符的发音,会记录每一次排练的表情。学院每年4月的大型演出和5月份的校运动会,就会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一次与其他学院PK的机会,有展示空间也有竞争舞台,大家干劲十足,凝聚力不断提升。彼岸之光也逐渐成为大家内心深处的向往,它像一座灯塔,照耀着每一位为之奋斗的有志青年。它更像一个家,一个让人牵挂并为之拼尽全力的守护的港湾。
毕业后,彼岸之光艺术团的成员有很多人都从事了与艺术团相关联的工作。他们有的就职于舞台运营公司、娱乐公司,有的成了专业的脱口秀演员,有的创业做自己的视频工作室,创办自己的舞蹈室和器乐室……当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变成了自己的职业想必是最幸福的事儿。正如他们毕业多年后的这次返场演出,30多个人中有特意从北京、浙江等地特意赶回来参加的。在他们看来,彼岸之光是他们每个人心里的青春,代表着奋斗与拼搏的意义。今天的他们,带着竞争与压力负重前行,能够重温彼岸之光的温情时刻,能够“梦回”过去的辉煌,想必是每一位返场人最为真实的内心写照。
三、彼岸之光艺术团的成才之感
我们都知道辅导员工作最重要的职责是思想引领,为社会输送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人才。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也是助力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明确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看到多年后返场的他们,确是实实在在做到了不忘初心。任世事变迁,他们也始终行感恩之举,在彼岸之光的感召下始终拥有对变化的期待,对时光的敬畏,对现实的善意,对价值的坚守。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
作为一名从事了14年辅导员工作的“老战士”,深知这份工作承载的不仅是教育之责,更是一份深沉的爱与守护,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经历90后到00后多元的思想变化,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初心和坚守。坚持做好思想引领,用心培养每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他们,用院校文化、团队精神去感召他们,把拼搏、创新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团队协作中增进彼此情谊,提升综合素养。让他们明晰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在青春的赛道上找准方向。
毕业返场的他们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我愿承载着大家的这份执着与信任,追忆彼岸之光,坚守初心,筑梦当下,以微光汇聚成学生成长途中的璀璨星河,持续助力他们逐梦远航,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排版:王伟翔
初审:赖志浩
复审:焦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