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导读
2024年11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厦门市石室书院)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佛医论坛在厦门石室书院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五位知名专家教授和法师在主旨演讲环节围绕“药师信仰的历史发展”“中华医药与身心健康”“佛医文化与当代价值”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作主旨发言。大家共聚一堂,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分享观点,真知灼见频出,学术氛围浓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
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发表主题为《玉林通琇国师与药师日课》的学术演讲,指出:
日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儒佛二家都在采用并推广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二种学说的路径不同,因之出现了不同的学习认识。举佛教而言,日课是增强信仰的重要手段,并且有不同的内容,有的甚至是多种综合的内容而成,如法久“日课七经”。阮公“则修般若以安心,仰普贤以练行”。
药师日课不为人所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念不同而受到了轻视,既使与此相近的日课也受到指责,如有僧诵《金光明经》深得三昧,日课至有部,人窃疑之。“僧有诵云:诵光明经自得三昧力,举起便周圆……”《金光明经》里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讲延生的,与《药师经》的内容有重复之处,但是有人学习并进行日课,却受到了怀疑,证明了药师日课很难推广。一直到了现代社会,佛教渐普及于中国现社会各界人士中,种种经营建立佛教之团体,应用到现代社会“使一般人于现生中得佛法之益。过去偏重于荐魂度鬼之佛教,已一变而为资养现实人生之佛教矣。
然此资生之佛教,即为释迦付托与药师之法门,而说明在此经中者。此于过去专重度亡之佛教,有补偏救弊之功能,尤合于现代人类生活相资相养之关系。”民国期间药师信仰曾经一度盛嚣尘上,学者认为:“由于药师琉璃净土在‘东方’,与中国在近代地理认识中的位置温和,成为提倡东方文化、东方主义,宣扬民族主义者的重视,力图用东方药师信仰,构建药师净土来改变中国‘东亚病夫’的形象。戴季陶等国民政府要员,亦多次启建药师法会,使得药师信仰在国家层面有了新的实践形态;而弘一法师则为女众(不限于女众)进一步简化了药师忏,便于个人层面的操作。
众多合力,共同将药师佛信仰和实践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推向繁盛。”但是药师日课仍然没有受到重视,至今还没有推出,岂不悲哉!
台湾高苑科技大学研究员黄连忠
主旨演讲
台湾高苑科技大学研究员黄连忠发表主题为《《药师经》的病因观与病类观及其对治解脱的方法论》的学术演讲,指出:
在佛医文化中,将造成生病的原因,归之于“病因”;将造成生病的现象,归之于“病类”。不同的是对生病原因的探讨,另外是对生病现象的分类。在古代《药师经》中药师佛佛医文化思想即说明了其“病因观”与“病类观”,并且提供了一套从根本上对治解脱诸病的方法论,成为影响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佛教典籍传入中国之后,将一切生病的原因之“病因观”归究为“四大不调”与“贪嗔痴毒”两大类,但在不同经典中,却有更多精细的分类,并且形成“病类观”。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李良松教授
主旨演讲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李良松教授发表主题为《论佛医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的学术演讲,指出:
佛医学是指以三学、四大、五蕴等佛学理论为指导,以悟证论治、调理心神、注重饮食为特征,以身、心、灵调理与诊治并重为特色,以启迪无上智慧、改善思想境界、开示药师法门、追求永恒真理为目标,最终达到人体内外环境全面协调的医药学体系。在基础理论方面,佛教的“四谛”、“五蕴”、“十二因缘”、“四大”、“三学(戒、定、慧)”等均对佛教医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被吸收和引入佛教医学理论体系之中。佛医有自己的诊断学、病理学和治疗学。
台湾南华大学唯识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国清教授
主旨演讲
台湾南华大学唯识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国清教授发表主题为《药师法门于当代身心灵健康的实践意涵》的学术演讲,指出:
《药师经》涵盖丰富多样的佛教行法,发菩提誓愿、戒定慧三学属于治本的菩萨道法门,带来深层的心灵净化;读诵经典、供养三宝、持名念佛、诵念神咒、礼拜忏悔等行法,可从宗教信仰立场来践行,亦可作为正念静心行法,各具不同层面的健康实践意涵。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为宗教信仰所带来的健康效用提供诸多证验,也提醒宗教信仰可能含藏偏邪、不健康的形式。当代正念学的研究证实佛教禅修核心方法的巨大健康效益。应当用正信佛教的观念来修持药师法门,汲取其中的健康促进功用。《药师经》行法多具正念实践内涵,佛教的真理指引与信仰动力,利于支持正念静心的长期修习,使身心灵更加圆满地统整。
厦门市石室禅院的住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石室书院院长忠明法师
主旨演讲
厦门市石室禅院的住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石室书院院长忠明法师发表主题为《药师佛信仰与身心健康》的学术演讲,指出:
身心健康,通常包括健康的身体和愉正常的心态。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23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
近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和年轻化趋势,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3%,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说药师佛信仰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可以起到积极向上和修复的作用呢?太虚大师曾说,从释迦牟尼佛如如不二的妙体中,开出有药师与弥陀两大法门:将济生之事,付与东方的药师佛;度死之事,付与西方的阿弥陀佛。药师、弥陀两法门有消灾、度亡之别。杨曾文教授也曾提出,在弘扬药师佛信仰、倡导药师佛法门的过程中需要更有意识地投入贴近人生、关怀众生、致力于利益人群、造福社会的人间佛教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纪华传
总结发言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纪华传总结主旨发言:
来自海峡两岸的5位专家教授和法师围绕第四届海峡两岸佛医论坛主题作了精彩发言,对于我们了解药师佛信仰和实践药师法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佛教的布施精神,佛医文化的当代价值,都提供了颇具启发的新视角。几位专家的发言启迪着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医文化,强调了佛医文化是联系海峡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相信本次论坛也将为传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佛医文化搭建学术平台,促进两岸宗教文化的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阅读
【免责申明】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文所有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