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争先入夏,而我入春都还遥遥无期。
4月的第三天,又下雪了。
还有一件让人心寒的是,昨天在芬兰发生了一起校园枪击案。
嫌疑人是一个12岁的孩子,射杀了同班同学,造成了1死2重伤。
他的枪,来自于亲属。
而那所学校,
离我们只有二十分钟车程。
同样是恶性事件,
同样是花儿一样的年纪,
同样是举国关注。
今天芬兰降半旗表示哀悼
“上一次的校园枪击案,大概是在20年前。所以我们很久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了。”
巴乔的班主任,
是这样和孩子们讨论的。
意外之一,学校反应之快。
上午发生的恶性事件,
中午官媒正式通报,直播案件进展。
刚到下午,巴乔班级停课一节课,专门讨论这场校园枪击案。
随后家长收到,校方相关邮件。
意外之二,公开讨论恶性事件。
这节课上,孩子们畅所欲言。
班主任老师对孩子们说,
“你们有任何问题,随便问。
我能解答的,都会尽量解答。”
孩子们最关心的话题是,
“他为什么有枪?”
“他为什么要杀人?”
“他会进监狱吗?”
这也是芬兰社会,最关心的问题。
当然对于警方未公布的信息,
没有得到官方确认的信息,
老师只字未提。
孩子们的很多猜想,也未得到印证。
但有一些是老师比较确定的。
事件发生在教室里,嫌疑人用枪射杀了坐在周围的几个孩子。
死亡的是一个男孩,受伤的有女孩。
而且在芬兰15岁以下的孩子,
不会入狱也不会受到指控,即便是杀人。
图片来自于芬兰官方媒体YLE
据说在一次民调中,YLE作为芬兰媒体的可信度和认可度,高达95%
其实发生恶性事件,尤其是儿童的。
作为父母或者老师都会难免担忧,
他们会不会模仿?
他们会不会觉得,原来可以这样。
那显然芬兰学校和社会的做法是,
避而不谈,才是最大的错误。
因为无论我们如何阻断,
信息都会闯进他们的生活。
从心理层面,
真正的慰藉和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
意外之三,迅速模拟并演示逃生方式。
巴乔说他们大概用了半节课,
讨论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如何保护自己。
甚至几个好朋友,一起模拟了“嫌疑犯”闯入的路线,和他们逃生的路线。
听说学校会在近期,
做一次正式的枪击事件演练。
而且这类型的演练,
原来也一直都在各个学校默默发生。
即便上一次是20年前,
但校园里的“警铃”依然在响。
图片来自于芬兰官方媒体YLE
意外之四,学校在指导父母如何去做。
想我们不曾想到的,
提醒我们也许忽视的。
这是昨天学校的邮件。
给了几个很有意义的建议。
1. 陪伴
一定要陪伴孩子,并一起讨论。
不能仅仅让他单独消化和理解。
2. 引导
用客观已经得到求证的信息沟通,
使用合适的措辞和话术
3. 信息渠道
不要轻易相信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要从官方权威媒体获得相关可靠信息。
4. 心理帮助
如果孩子有心理影响,记住你不是一个人,请找我们寻求帮助。
5. 信任
学校会采取相关措施,
请让孩子相信我们学校是安全的。
我不得不说,芬兰的学校给了我一份,应对紧急情况的校方范本。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别人的事”,和我们并不相关。
有可能孩子问了一句,我们因为忙因为不想聊,只是敷衍的应承或者索性逃避。
但却在孩子心理,埋下了阴影。
也有可能,我们习惯性的相信社交媒体,各种各样的谣言和猜测,从而让我们自己甚至孩子,无端增加了不必要的焦虑。
而学校的建议也许听起来很官方,
但确实“言之有物”,让我们更加清晰。
意外之加倍,
没有什么是比孩子的心理健康,
更重要的事!!
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社会层面,
我听到看到最多的就是,
陪伴他们,和他们聊天,
千万不要让他们变成一个人。
Taina Laajasalo THL首席研究员,心理学博士,赫尔辛基大学法医心理学讲师。专注青少年暴力、暴力预防和法医心理学。(芬兰语翻译过来的,细节可能会有一些不精准,但大意没问题。)
心理咨询的渠道,纷纷打开。
甚至有很多志愿者,身穿制服站在接头,随时保持“疑惑者”的询问和讨论。
至少过去的一天,会让人觉得,
一个社会被大事件重创之下,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独的一个人”。
孩子为何有这样的行为?
是所有人,最为关注的。
显然青少年犯罪,不是区域的偶然现象。
芬兰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父母对其的放任,是相当的严重。
那这种高依赖,
是否带来了“无电子”时的无助?
是否增加了校园时间的“无聊感”?
是否降低最为基本的,社交能力?
还有一种很大的可能,校园霸凌。
无论在哪个国家,
青少年的校园霸凌,都阴魂不散。
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
让这些孩子,拿起了武器?
这永远是一个,痛心的话题。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新闻标题,
觉得很温暖。
无论我们的处境是如何,都不要忘记,
和我们所爱的人,聊一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