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这个话题,其实是我一直不想碰的。
但如今,教育型抑郁比比皆是,
所以还是忍不住肤浅地聊一聊。
这几天一个“学渣爸爸”登上了热搜。
一个作为高级心理咨询师的父亲,
在家长会上幽默又坚定地表达,
“我的儿子是学渣,给班级拖了后腿,可是他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心态好情商高,这同样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一样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其实他说了一句,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简单而基本的话,
衡量一个人的,不是只有成绩。
有个高赞的留言很动人。
但即便是如此,
依然在留言里看到了人间百态,
看到了极大的认知差异化。
有人觉得,说出了心声。
有人顿感,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有人嘲讽,那就是自欺欺人。
其实认知的差异化,无处不在。
只是近些年关于教育,尤甚。
比如这位家长,显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也不认为他没有未来不能成功。
但在成绩决定一切的普遍社会认知里,他这个“学渣”就是拖班级的后腿,就会被贴标签被否定。
这是家长和社会普遍意识,存在认知差。
比如身边有的父母,拼命卷孩子拼成绩,卷兴趣班拼命考级。而明明自己很佛很淡然,但被影响的依然坐立不安。
这是不同父母之间,存在认知差。
有些老师希望搞创新,希望孩子多运动多探索,但是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实现。
这是老师和教育体系之间,存在认知差。
很多人明明知道,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明明知道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明明不认同高压刷题机械学习,孩子不是机器。
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没有选择。
这是家长和现存教育之间,存在认知差。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陷入了,
教育型焦虑和抑郁的原因。
我们明知道它出问题了,
可是我们就是无力回天。
昨晚刷到一个为了孩子教育,从小镇搬到太原的妈妈,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哭诉的视频。
一个曾经对学习饱有热爱的孩子,
上小学后厌学了。
她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了要求,
从希望平时给儿子辅导拔高,
到只要求他认真完成作业做好巩固,
再到只求他能写完作业,别无他求。
但这竟然都变得,越来越难。
而真正让我特别难受的是,
看到下面这条留言。
她并不是偶然。
问题出在哪?当然原因有很多。
咱且说一个最肤浅的。
认知分化了,但是教育却没有。
需求分层了,但是教育却没有。
很多人已经跑着向前了,
可是最应该跑在前面的,
却还在原地不动。
说实话,我还挺怀念90年代的生活。
那时候我们所有人,目标出奇的一致。
解决温饱,改变命运,出人头地。
而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唯有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还有为数不多的天选频道。
那时候的父母、孩子、老师和教育体系,拧成了一股劲,认知几乎毫无偏差。
但现在不同了。
信息爆炸到,只要你愿意,即便在四五线的小镇上,依然可以获得一线的认知。
而活在一线城市里的人,大多也难逃被信息茧房束缚的命运。
以至于如今,即便在触手可及的邻里间,都充斥着各个层面的认知差异。
而AI时代更像是一记重拳,敲醒了一群似睡非睡的人。
相当一部分人,对教育的期待不同了。
相比之下,自然会有另一部分人,对现状认可和支持,并也恰到好处地得到了满足。
认知和需求差异,肉眼可见的拉开了。
而根据心理学上“认知冲突”理论,
人有追求逻辑一致性的本能。
所以我们才会如此的,矛盾痛苦、焦虑抑郁,甚至是认知失调。
前几天我看到一条留言。
6年前我们就是因为这个“认知差”,
才决定离开,决定出去看一看。
我和乔爸小时候都算是尖子生,但我们都看得到普通成绩的孩子,还有所谓的“学渣”经历过什么。
他们逐渐自卑,慢慢眼里无光。
我很清楚,巴乔就是个普通孩子。
而且还是个,极不听话的普通孩子。
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然而凭什么,成绩平庸的孩子,
就不值得被赞赏?
就不配拥有自信和快乐?
就不能眼里有光?
这不是孩子的错。
可预见的那个未来里,
我们和现存教育之间,
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认知冲突。
所以我们决定,走出去看看。
那时候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但却不曾想清楚,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直到17年遇见芬兰,
参观了芬兰的幼儿园和小学之后,
我哭着对乔爸说,
“原来这就是我想要的教育,
原来这样的教育,真的存在。”
乔爸拍下照片的那一刻,我正泪流满面
所以很多人此时在经历的认知冲突,
我虽不能说百分百的感同身受,
但我绝对能理解,
那份纠结焦虑,和前所未有的无力。
那么就让我来说说,真实的想法。
你们就顺便听听,
万一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也是好的。
其实我想说,
认知有偏差,并不是任何人的错。
你和别人甚至主流的观点不同,
也不是你的错。
我记得我有一个朋友,看到了乔爸的视频后,很激动地给我留了很长很长一段话。
“我和你们的教育观点,是一致的。
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总是被裹挟,总是觉得自己是不是错了?
可是每一次看到你们,
我就会坚定地告诉自己,不是我错了。”
可能我们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就在影响着和我们一样教育认知的朋友们。
让你们看到,你不是一个人。
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多元的。
无论是教育,还是人生,
本就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
而认知有偏差,观点有分歧,
这本就是正常的。
只是我们还一时不太能适应,
多元文化的存在。
因为我们习惯了,和主流一致。
我们习惯了不应该做少数派。
而我想这样的认知冲突,
也许才是刚刚开始。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将生活在,这样的混沌多元的时代里。
而我前面说过,
根据心理学上“认知冲突”理论,人有追求逻辑一致性的本能。
此时我们的焦虑纠结、抑郁、决策困扰,我们想争辩,想趋同想改变别人,这都是正常的本能反应。
所以这样的情绪,也不是你的错。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很难去改变别人。
倘若总是纠缠和撕扯,其实对自己来说,就是极大的内耗。
所以请和认知有差异的人,保持距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清醒的自我认知。
每次焦虑不安的时候,
我们就这样问问自己。
我们希望孩子未来,成长什么样的人?
对孩子来说,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对孩子来说,什么能力最重要?
是眼前的成绩重要,还是他一生的自信心和完善的人格,更重要?
我想,倘若上面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我们可能也找到了“教育的意义”。
现在的孩子,已经在负重前行。
既然改变不了别人,
那至少我们是不是可以放下一些,
放下一些我们以为很重要,
但其实并不重要的“负担”。
最近看到一句话,觉得很好,
放在文章的最后。
第一句像说我们的孩子,
第二句像说我们自己。
In the pursuit of worldly knowledge,
everyday we add something to our pool.
In the pursuit of wisdom,
everyday we let something go.
End.
环游世界这几年,我们遇到了很多
好用不贵,却能改变生活的好东西
索性在2018年创立了「巴乔家的店」
在任何人都能带货/选品的年代
带着真诚、初心和你们的信任
只推荐筛选和长期体验过的真正好物
这周巴乔家的店开团的是
评测了十几个品牌后
选出的象术肩颈按摩仪
不同于其他评测品牌
它不仅近似手揉的感觉
而且肩部、颈部、斜方肌都能按到
同时定位稳固、精准
相比之下这个品牌的其他产品
相对平庸没有特别优秀
所以咱家只推荐这一款
关注下面👇🏻巴乔家的店,每周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