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崩溃了,巴乔沉迷游戏,不吃不喝还乱发脾气,我该咋办?

旅行   2024-08-28 15:29   芬兰  


最近《黑神话·悟空》,大火于世界。

上周游戏一问世,巴乔芬兰班上的孩子们就都在纷纷议论了。

小子无比骄傲地跟他们说:

“这是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的游戏!”


乔爸这个游戏迷怎么能落下。

上线第一天就安装了。

不瞒你们说,我也是生平第一次,

竟然沉迷于“看他爷俩打游戏”!!


周日好几个华人朋友闻讯赶来,大伙心潮澎湃地一起围观巴乔闯关。

一点不夸张,那场面那情怀,就跟奥运会上升国旗唱国歌似的,就差抹眼泪了。


巴乔打倒大Boss,顺利通关那一刻,

全屋子的人都忍不住鼓掌尖叫!

小伙子也激动地涨红了脸,这估计是他游戏生涯里最高光的瞬间。

但心里肯定是犯嘀咕,

“之前一听游戏都嫌弃得要命,现在看得热火朝天,大人们可真双标。”


巴乔爱打游戏这事,是真让我头疼。

毫不夸张,他就是个十足的游戏痴。

这几年就因为打游戏玩手机这事,

家里一直是硝烟不断。



1. 

一味地限制没用了


在巴乔二年级之前,都是相安无事的。


一来他还小,整体算是逆来顺受。

二来是快乐阈值比较低,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过家家,也依然能让他分泌足够的多巴胺。


来了芬兰之后,矛盾就逐渐升级。

芬兰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手机了。

人手一部,边走边看边玩。


二年级伊始,也拥有了自己的手机

看他那个激动样


作为放任式育儿的典型,芬兰家长们对游戏和手机的放任,让人瞠目结舌。


放任到什么程度呢?

巴乔的同班同学里,

很多都是放学回家就打游戏,

有时候生病请假在家,也会打一天游戏。

周末一起床,接着打游戏。


那游戏自然就成为了一种,社交语言。

你要是不玩,就真的没有朋友。

在这样的氛围下,

我和乔爸的严加管制,显然格格不入了。


巴乔前两年问的最多的一句话:

“为什么别人家都没那么多规矩,

别的父母都不管那么严,就你们不行?”


这就是典型的权威型育儿的家庭,

遇到了放任式育儿的大环境,

遇到一个一直在争取“权益”的儿子,

说实话,不得不去妥协。


既然选择了这样的教育体验,

也必然去适应这样的教育氛围。



2. 

芬兰父母为什么放任游戏


放任的表象下,其实是一种理念的接受。


芬兰父母和学校,

对游戏和电子产品,确实更加包容。

他们认为,这是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

与其避而远之,不如坦然接受。


而且还有一点很关键,

就像我们骨子里的权威和规矩,

不仅仅体现在电子产品上一样。

芬兰父母的放任式和宽松也是如此。


现在有手机和游戏,

过去有漫画书和电视机。

当然还有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

他们都给孩子较多的自主决定权。


所以当下对游戏的放任,

既是时代的产物,

也是过往教育习惯的延伸。


当然我认识的大多数家庭,

游戏时间都还是有节制的。

但也不乏那种父母真的不管不顾,

孩子打到昏天暗地的情况。


我曾经有过一个误区。

觉得沉迷于游戏的芬兰孩子,恐怕对学习也都丧失了兴趣。

但事实并非如此。

巴乔身边有一个非常喜欢游戏的芬兰男孩,几乎每天放学都要喊几个人一起打。

结果巴乔说,他是一个科学知识迷。

那些十万个为什么,属他懂得最多。而且课堂上最爱回答问题的孩子里,一定有他。


不过话说回来,手机使用时间过长,

游戏久玩成瘾的问题,

论任何一个父母,都会担心。

也同样是芬兰社会,极为关注的话题。


知名的手游公司supercell就在芬兰



3. 

游戏瘾大的孩子

是坏孩子吗?


乔姥姥和巴乔作为两代人,

最大的分歧点就是,

姥姥认为,

爱打游戏的孩子,就是坏孩子。


巴乔的游戏瘾有多大呢?

打起游戏来,可以一天不吃不喝不睡觉。

全神贯注,血脉喷张。

若在此时打扰或者中断他,一定会气急败坏情绪失控。

周末晚上要打游戏的话,

那他会一整天心神不宁,心不在焉。

瘾就是这么大。



对于这样的孩子,

过分的控制,会适得其反。

但稍加放松,又会得寸进尺。


因为这个事情,

家里不知道吵过多少次架,

对他发过多少次脾气,

又推心置腹的谈过多少次心。

然后重头开始,继续失望。

这样翻来覆去地撕扯,确实身心俱疲。


好在这半年多,

我们彼此逐渐找到了对的方式,

他的自控力也日渐提升。


我也总结了一下经验和心得,

希望对你们有用。



4. 

连父母都不能理解他

那这个世界上还有谁

能真正看到他


首先非常确定的是,

游戏瘾大的孩子,不是坏孩子。


孩子爱玩游戏,是天性。

游戏设计的本身,

就充分调动了大脑的奖励机制,

多巴胺会疯狂分泌,

让参与其中的人欲罢不能。


很多人都会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全情投入感受到心流。

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反应。


人类就是喜欢能分泌多巴胺的事情。

游戏是,喜欢吃甜食是,

运动跑步健身是,采蘑菇也是。



但为什么孩子和孩子又不一样?

有的痴迷执着全情投入,比如巴乔。

而有的孩子,却可以随时抽离一身轻松。


当然很多人会说,

这肯定和父母,还有家教有关,

也和周围的游戏氛围有关。


没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


巴乔4岁还在国内的时候,就展现出对游戏如饥似渴,可以一整夜全神贯注不吃不睡的程度。

而同样是在芬兰的这种宽松氛围下,

有的孩子可以说停就停,即便在游戏中依然情绪平和,不影响正常生活。


所以抛离养育方式和环境,

我认为和基因、个性特质关系最大。


1. 幸福和快乐的阈值水平

说简单点,就是什么事情能让自己感到幸福,能有轻盈的快乐感。

而这个阈值,每个人都不一样。


多巴胺和血清素,

一般会影响着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它们的分泌水平,

大脑应对刺激的活跃程度,

都影响着人的快乐和幸福感。


有些人天生就容易快乐,

有些人就要受到更强的刺激,才开心。


比如有的小孩挖沙,就很快乐。

而且还能安静独处,自娱自乐。

所以他们可以打游戏,

也可以从别的地方获得多巴胺,

让自己开心和满足。



但巴乔就从小,就没有喜欢过挖沙。

一独处就会无聊的躁动不安。

他对生活里刺激的强度,要求更高。


当然我们作为成人,

其实是在克服这种基因影响下,

用更多后天人为的方式,

让自己获得感知幸福的能力。

但对于孩子来说,

更多的是天性和基因在影响。


2. 竞争性和胜负欲

你会发现很多喜欢打游戏的人,

其实是胜负欲很强的人。


竞争性人格的人,

对胜利和成就感有强烈的需求,

对自我提升和技能发展有着强烈的渴望。


那游戏真的再适合不过了。

多人竞技,相互竞争和比较。

遇到困难,挑战困难。

不断磨练自己,不断的通关晋级。


越是竞争性人格的人,

在游戏中也越容易在成功和失败里,

感受到情绪的大起大落。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

这也是逃避和压力释放的出口。


因为竞争性人格的人,在现实生活里往往也有较大的压力,既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心里解脱,又可以在游戏里通过不断地赢,作为替代性满足。


显然这一点,说的又是巴乔。



3. 人体进入了战备状态

巴乔在游戏中往往是这个状态:

高度紧张和兴奋,不吃不喝不睡,完全听不到游戏外的声音,情绪十分激动甚至暴躁。


我以前总是生气,

一打游戏就不能正常思考正常交流,

气急败坏而且正常的吃喝睡都不能保证。


但后来才理解,

这是因为此时此刻,肾上腺激素飙升。

人体进入了一个生理的战备状态。

那是原始本能的一种,比如遇到猛兽,我们的身体会疯狂分泌肾上腺激素,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时刻准备搏斗。


而且消化系统一般也会关闭,蓄积能量给到肌肉和大脑。

这也是为什么巴乔打游戏的时候,

不吃不喝也不睡了。


遗传基因不同,激素分泌的程度,

因刺激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都不同。

所以同样是打游戏,

人跟人的身体和情绪差异,也挺大。


巴乔本身就有易急易怒的气质,

有更高的情绪唤起水平,

所以游戏里会显得格外痴迷和激动。


气质temperament,是发展心理学中指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力和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特征。



当我真正意识到这几点的时候,

我便越发的理解巴乔了。


我们无法把自己的孩子,

拿去和别人的乖孩子进行比较。

因为天性本就截然不同。

别人能轻而易举做到的,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就是困难。


而且他所展现的这些特点,

是生理因素使然。

它不是病,不是坏,更不是瘾。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

都无法理解和看到他,

那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

还有谁能真正的懂他,理解他。



5. 

那该怎么做


打游戏玩手机,必须要管。

这一点毫无疑问。


这几年我尝试了非常多的方法。

可以说软硬兼施。

情感抽离放狠话,我干过。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也干过。

愤怒咆哮和惩罚,一个也没少。


那自然有一些心得。

今天就把看家本事写出来。


1. 打游戏玩手机,不是罪大恶极
首先作为父母,

我们一定要从根源上理清一件事:

打游戏玩手机,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任何人都会喜欢并依赖它们。

孩子们痴迷与此,

这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事情。


先从心里接纳这个行为,

别把它定义为“坏事”。


你想想,越是与它对立,

其实就是与孩子的天性对立,

是与孩子喜欢的事情对立。

久而久之,

父母和孩子,必然对立。


父母不应该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的。

像我前面说的,

如果作为父母他们最近亲的人,

都不能理解他看到他,

那这个世界他能依赖的人,还有谁?


2. 管的是时间安排和自控力,不是游戏
看似要求的是游戏时间,

但底层逻辑是,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力。


这一点我们自己要非常清晰的看到。

否则就会陷入细节的缠斗,拔不出来。


因为大脑的前额叶发育情况,

人和人之间确实差别很大。

前额叶皮层,主要负责高级认知,比如执行功能、社会行为调节,情感控制和自我意识等等。

情商、自控力、同理心都归这管。


同龄的孩子,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差别,也是极大的。

而且它要在20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成。

在这之前,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对游戏掌控力差,都是极为正常的。

所以才需要我们的合理介入和帮助。


共同制定每日的时间规划。

周一到周五:

8:00-15:00,上学时间

15:00-18:00,写作业+中文课+手机自由

18:00-20:00,晚饭+家庭时间/兴趣班

20:00-20:30,和妹妹洗漱

20:30-21:30,中文芬兰语阅读+夜聊

周六和周日:

每周会有家庭活动和运动。

空闲时间,安排3小时的PS5游戏。


而且这个规划,是巴乔绝对认可的。

如果只是父母一厢情愿的,

这事按照我的经验,

一定会继续反复拉扯,拉扯到他舒坦为止。


他认可和满意的行动计划,

他才会有足够的自驱力去完成。


3. 找到更多,分泌多巴胺的事
我在前面提到过,

游戏会让身体分泌多巴胺,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满足甚至成就感。

但能做到这点的,不只有游戏。


运动更会让人感受到快乐。

如果在羽毛球和游戏二选一的,

巴乔会选择前者。

而且每次运动回来,

巴乔的情绪都会非常的愉悦,同理心和自控力都明显增强。

在运动中他找到了自信。


一家人的散步、骑行,聊天桌游,也都会让巴乔感受到满足。

有一次我们一家四口晚饭后在森林里散步,聊天谈心,他突然抱着我说:

“妈妈,现在的我好幸福。

这是打游戏给不了我的幸福。

游戏是一个人的快乐,

但是此时此刻,是一家人的幸福。”


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找到更多,

能让他满足快乐,有成就感的事情。

而游戏只是众多之一而已。



4. 相信他鼓励他,而不是一直否定他

即便以上这些都做到了,

相信我,这依然是条漫长的路。

会反复,会犯错还会倒退。


我经常也是一股火串上来,

明明说好的,为什么做不到?

怎么就这么言而无信呢?

我还能继续信任你吗?

这些台词,我都不记得说过多少次。


但其实想想,我们人到40,

立下了多少规矩给自己,

又有多少做到了,坚持了,自律了?


事后我和巴乔复盘的时候,才意识到,

每当他违背约定,自控力差的时候,

他其实已经在深深地否定着自己。

他是自责、自卑和愧疚的。

他也会给自己贴上标签:

“我就是自控力差的孩子,我不行。”


他表面上若无其事也好,顶嘴也罢,

其实是内心自我否定的折射。

那些对我的歇斯底里和抗争里,

充满了对自己的怨怼和无助。


所以在遇到他管不住自己的时候,

我在学着按住内心的怒火,

“怎么了?又忍不住了吗?

和我说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你这几天做的很好,

都在六点准时上交手机,

虽然偷偷看了几次,

但我能感觉到,你已经很努力在克制了。


有一次我在做晚饭,看错了时间。

以为六点到了,温柔地提醒了两次,他依然在游戏里欲罢不能。

第三次就我就真地发飙了。

两个人互相吼了半天,他怪我打扰他的游戏害他输了一局。

我怪他马上到时间了,却不交手机。


我刚要转身离开,

他手机上6点的闹钟响起。

那一刻我真的好后悔。

这对一个努力在学会自控,学会时间管理的他来说,该是有多么的沮丧。

选择信任,什么时候都不晚。



有时候道理懂得再多,

生活里都依然难免,暴跳如雷。

养育过巴乔之后才发现,

我原来是一个性情如此暴躁的人。

他就是有这样的能耐,

把人激得血脉喷张。


有时候我说,遇到巴乔这样的儿子,

就是我的命。

他是这辈子老天爷派来治我的。

因为他,才有了更多的耐心和自驱力,

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为更好的母亲。




End.




环游世界这几年,我们遇到了很多

好用不贵,却能改变生活的好东西

索性在2018年创立了「巴乔家的店」


在任何人都能带货/选品的年代

带着真诚、初心和你们的信任

只推荐筛选和长期体验过的真正好物


这周自创服装品牌MOiKKA上新

特别推荐对复杂穿搭祛魅

想简化衣橱、简化生活的姐妹

好穿不贵的经典款

都是我自己喜欢的款式



另外9月13号我和乔爸准备了一场直播,

那天有更多MOiKKA秋冬新款,

可以先预约上,到时芬兰见❤️



巴乔爱吃糖
17年辞职带娃环球旅行40国,芬兰教育践行者。不鸡娃不内卷,提供不一样的教育视野。和我一起松弛育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