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 | 创作,是回应内心的呼召

文摘   2024-11-18 07:00   四川  
写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写可以是谋生工具、生活的点缀,或是生活本身。对你来说,写作意味着什么呢?

五个神圣约会,六十分钟内省书写,确认一生写作呼召。欢迎查看文末海报,了解HWC020 《你有文字事奉的呼召吗?》(线上静修课)。


 

作者丨莫非   








人其实离不了文字。即使现在网络盛行,许多挂在网上的人仍然非读即书写各样文字。即使现在已是视觉革命的时代,若脱离了文字脚本,视频仍然无法成形,也无以为继。
然而,写作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大约可分为下面几种。
有人可能天生缺乏文学艺术的细胞,写,只为生活中实际的需要。文字成为谋生工具之一,写公文、伊媚儿(编注:Email,电子邮件)或各类报告。此类文字自然无须讲究文采修辞,顶多,只需流畅达意即可。
也有人天生具有艺术感,妙语如珠,出口成章。但文字在他的生活中,充其量只是用来点缀。兴致来时,写一首诗;再有点时间,则风花雪月一番。心情郁卒需要抒发时,便拿起笔来奋笔疾书,不吐不快,此时文字成为情绪的出口。
写作对某些人更如切肤之痛的生活。就像许多艺术创作者,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在电影《贝多芬传》(Immortal Beloved,或译《不朽真情》)中,音乐对贝多芬来说,是和生活纠缠交织、不分彼此的共生体。不论恋爱、失明,还是交换生活所需……几乎每到生命中的一个境遇或关口,贝多芬便会创作一篇乐章。对贝多芬来说,音乐是感情的出口,也是谋生的能力;是主要表达方式,更是重要生命记录。
所以,文字可以是谋生工具、生活的点缀,或生活本身。你的写作属于哪一种呢?
我的书写又属于哪一类呢?有可能以上皆非吗?
对我来说,当初走上写作之路,是因为祂的呼召;写,自然是为了从事文字事奉。然而在这一路摸索中,发觉现今商业挂帅,生活中各样的责任和压力繁重,那些多年来坚持不放弃手中这支笔的作者,多半因为拥有某种呼召或理想,让他们“有所谓”而写。而非只是因着文采洋溢,天生丽质难自弃。
这些作者不见得是JDT,很多是对文学救赎抱有寄望的人。有人寄望文学能救国,像鲁迅,本在日本学医,后发现写作能对国家和民族有更大层面的影响,便弃医而改行写作。也有人寄望文学能救人,比如说存在主义作者卡谬(编注:又译加缪)和沙特(编注:又译萨特)等人,用文学表达人生存处境的种种荒谬和各种可能的解读。更有人寄望文学能成为自我的拯救,如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高行健,他曾提到自己对写作没有什么大企图,只纯粹为了自救。
当然身为JDT皆知,人的救赎只在主,不在文学。但有一点毋庸辩驳,人能持续写,又不放弃写,那文学对他来说,就决不只是一种兴趣或一项嗜好,而是需要有更大的异象和更高的呼召。是使命感,让人跨过兴趣,而进入专业写作;也是使命感,让人不惜案牍劳形,无怨无悔,坚持不懈地写下去。
所以,你的写作是因为对文学的渴望?还是一种内在的呼唤?你是否有从上而来的呼召呢?你知道这会决定你是个文学爱好者、文学玩票者,还是一个认真的创作者吗?
对我而言,创作是一项来自祂的呼召。三十多年来,怀抱一样的迫切与热情,内里似乎永远燃烧着一把火。也相信惟有呼召,可以帮助我们JDT摆脱文人少不了的自我怀疑或文字自恋,用文字披荆斩棘,不断为祂书写。
所以再问一次,你有文字事奉的呼召吗?

THE END

往期推荐

莫非 |  一支笔的拣选,一世代的呼召

莫非 | 图像思考之必要
莫非 | 想象,丰富一个世界
莫非 | 普通读者之必要
莫非 | 用创意的方式,说伟大的故事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故事的呼唤(ID:gcwmi4th)

  • 文章内容不得修改

   任何修改删减请务必事先告知。

  • 转载前提前告知

   要求转载的公众号务必在转载前发送后台信息告知。

未满足以上要求而随意转载修改者,将被视为非法授权转载,将随时受到举报处理。


 购买请及时加微信:

lujunwang_2024


单身讲座


“您的鼓励是陪伴我们

一路前行的力量”


故事的呼唤
下笔如有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