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召集并主持的“万花筒”2024北京卓越青年艺术节之第一、二场学术沙龙,在朝阳区望京小街图书馆成功举办,聚焦青年影像创作的诸多话题。
首场活动“大银幕影像表达的新界面”展映了由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2024届毕业生作为主创的共6部影像新作;第二场“影像美学的跨界诉求”汇聚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和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的6部跨媒介影像作品。两场活动中,有9部作品的主创成员到场进行了创作分享和交流。
在10月13日的第一场活动中,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联合作业《升旗手》的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2024届本科毕业生瞿之正,进行了关于群体行为与个体差异在短片中如何表现的思路分享,令大家对于镜头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
《升旗手》主创
摄影系2022级本科生布鲁克就其导演的短片《海底雨林》,分享了关于讲好故事的感悟与生命体验,并回答了观众感兴趣的如何实现水下拍摄效果的技术问题。
《海底雨林》主创
《朝阳再次升起》是本场展映的第二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联合作品。该片编剧、导演,摄影系2024届本科毕业生魏祎从筹备的各个方面讲述了沙漠拍摄的注意事项和极端天气的应对方式,阐述了短片制作从零到一的创作流程及细节。
《朝阳再次升起》主创
短片《从零开始养草莓,新手妈咪的避坑指南》和《食语》,分别由摄影系2022级在读研究生王艺元和巫林泓执导,他们向观众展示了影像探索的魅力,以及低成本、小制作也能出高质量作品的思路和技巧。
《食语》主创
本场压轴是短片《如果当时》。本片导演,摄影系2024届硕士毕业生王子愚围绕演员与导演配合对作品的增色进行了分享。
《如果当时》主创
在10月20日的第二场活动中,获得第16届先力奖剧情短片单元银奖、最佳人气奖的《林间计》导演许猛携主创团队——摄影任家佑、灯光陈昊、调色穆坤和演员淮文到场交流,讲述了在本科阶段和摄影系第35期进修班中结缘的团队不计报酬、全身心投入作品的幕后故事,分享自己从表演专业转向摄影和导演工作的心路历程。主创们从创作构思和影像呈现的角度回答了观众对悬疑和剧情反转设计的疑惑。
《林间计》主创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国际班2022级本科生Isabella Delacroix带来了短片《KWA GIWA》,并阐释了她受中国道家思想“无为”启发的创作灵感。
《KWA GIWA》主创
在本场三部实验短片《归去来兮辞》《共感》和《土·成》映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2024届本科毕业生何明禹,就本人导演和摄影的《归去来兮辞》分享了如何利用移轴实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影片中的缩微效果。
《归去来兮辞》主创
《土·成》的创作团队、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21级在读本科生栾奕、肖喻馨、曹韵清、冯晨曦为大家分享了创作思路和表达。短片以城市发展引发的“乡愁”为背景,以不同地域特色“土”的材质、色彩为特点,提炼出强形式感的画面,并结合来自这些地区的被采访者的讲述,引发观众对城市建设同质化问题的关注和新“乡情”的重新思考。
《土·成》主创
本场活动最后一部短片放映是来自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2024届硕士毕业生李孟哲导演的《白色海浪》。影片采用了日式风格,为观众呈现出别致的观感。
本次活动以北京高校师生关注的艺术影像创作为核心,推动艺术高校师生在多个层次上的交流,促进北京作为文化艺术引领者的发展定位。青年学术沙龙是“万花筒”——2024北京卓越青年艺术节的单元板块之一。艺术节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与支持,致力于在跨学科、现代性、创新性、多元化等多维视野中,不断呈现卓越青年的节奏与韵律、图形与色彩,助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意城市,打造了北京青年艺术节的新名片。作为北京卓越艺术人才(美术、设计)培养高校联盟成员,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承担艺术节影像作品展映和学术交流的召集和组织工作。
现场观众交流
感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