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开心心过年的时候不要忘记预防分离焦虑

健康   其他   2025-01-27 16:38   北京  


离春节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很多人都在规划外出过年,有的是回老家,有的是去外地,有的是去国外。


只要是离开本地,就有可能会要和孩子和宠物分开一段时间,在规划自己的行程安排时,请不要忘记预防“分离焦虑”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对与亲密对象分离时的强烈不安、烦躁或焦虑情绪,有些人可能还会进一步导致抑郁。这种情绪可能伴随着害怕失去、强烈的依赖感和身体症状,例如胃痛、头痛、睡眠困难等。分离焦虑不仅限于儿童,也可能出现在成年人身上,包括与亲密关系对象、宠物甚至熟悉环境的分离。


谁会发生分离焦虑?


1.儿童与母亲之间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最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因为平时孩子基本上是和母亲形影不离的,即使是妈妈上班了,每天下班也都会看得到。如果妈妈离开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他们就可能会对与母亲的分离表现出哭闹、抗拒以及恐惧。这种现象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阶段,但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到学龄期,就可能需要引起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成年人与亲密对象之间的分离焦虑


一些成年人可能在与伴侣、家人或密友分开时感到不安,甚至无法专注于日常生活。这种分离焦虑常与个体的依赖性、孤独感或过往创伤经历有关。 


3.人与宠物之间的分离焦虑


宠物主人在与宠物分离时可能感到不舍和焦虑,同时宠物本身也可能表现出类似行为,例如当主人离开时过度吠叫、撕咬物品或食欲减退,这种焦虑通常发生在人与宠物建立了深厚情感联结之后。


我家里养了两个狗儿子,虽然我不至于出现分离焦虑,但只要出差时间稍微长一些,就会想他们。


小布还好一些,主要是小黑经常会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每次只要是我们节假日要去外地旅行,在送两个狗狗去寄养的地方时,小黑就会十分的不情愿,还会发抖。每次回来去接他们的时候,小黑就会十分激动,不停的哼哼唧唧,像是在诉说他的委屈,抱怨为啥要送他去寄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久才去接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离焦虑的心理特征


情绪特征:强烈的担忧、不安和对分离的恐惧。 

行为表现:反复请求陪伴、粘人行为,或者对分离的强烈抗拒。  


生理反应:如出汗、心跳加速、胃部不适等。


认知偏差:对分离可能带来的“威胁”过度关注,例如担心失去关系或对方发生意外。 


如何避免和缓解分离焦虑?



1.对于母子之间的分离焦虑  


逐步分离:通过短时间分离让孩子逐渐适应,例如先让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短暂相处。 

建立安全感:确保分离前后孩子能感受到照顾者的关爱,例如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说“我很快回来”。 

培养独立性: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完成简单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主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对于成年人分离焦虑


调整依赖关系:培养独立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减少对单一关系的依赖。  

使用正念或放松技巧:深呼吸、冥想或其他减压方法能缓解焦虑情绪。  

心理咨询:若分离焦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探索内心深层的情感需求。


3.对于人与宠物的分离焦虑


行为训练:逐步延长离开宠物的时间,让它们习惯独处,并通过玩具或零食分散注意力。 

创造舒适环境:为宠物提供安全感,比如放置熟悉的物品或播放舒缓音乐。 

调整主人的情绪:主人自身也需接受分离的自然性,并减少对宠物过度的担忧。 


分离焦虑是人类和动物共通的情感反应,反映了对关系和联结的需求。适当的心理疏导和行为调整可以有效缓解分离焦虑,促进健康的情感独立性。无论是母子关系还是人与宠物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在给予关爱的同时学会放手,为彼此创造更自由的空间。






我的新课“孕期必修课2.0升级版来啦!解决孕期困扰,为你保驾护航~

扫描下图二维码
直接订阅课程
↓↓↓



精彩推荐



段涛大夫
作为一名产科专家、医院院长,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丈夫、儿子,无论您是同行还是患者,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所思所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