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胜利——详解“瓦尔特劳特”行动

文摘   2024-10-05 11:27   上海  

更多硬核,有趣,好玩的文章和资讯,请点击上方 芬仙阁 关注获取!

“瓦尔特劳特”行动是1944年1月24-30日间由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下属第1装甲集团军第46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发起的一次向心突击进攻战役。它的战斗地点是乌克兰重镇文尼察以东地段,其目标是封闭“南方”集团军群自去年12月24日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发动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以来一直未能合拢的战线豁口。为了取得胜利,德国人投入了包括新组建的“虎豹骑”——“贝克”重装甲集群、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等一众新锐力量。德国人并没有简单地满足于封闭战线豁口,而是进行了一个中等规模的战术性对进合围,企图一举吃掉当面苏军第38集团军主力和第40集团军右翼2个师。最终经历了一个星期的激战,德国人虽未能全歼被围苏军,但成功封闭了战线豁口并予以苏军第38集团军、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重创。无论从投入力量规模和战斗烈度,还是占据的地盘面积,或者取得的真实战果,又或是取得的优势战术态势,“瓦尔特劳特”行动都堪称德军1944年最大的一次胜利,也算是曼施坦因元帅最后的绝唱。

“瓦尔特劳特”行动:1月24-30日。

曾几何时,在资料匮乏的年代,在曼施坦因著作《失去的胜利》中第一次接触“瓦尔特劳特”行动时(曼施坦因甚至没有在书中提及这个行动代号),对于德国人在1944年还能否打出集团军级别的战术胜利,特别是其恐怖的战果——例如毁伤苏军700辆坦克,俘虏5500人,“贝克”集群损失7辆虎豹打掉267辆敌军战车等等——都令人心生疑惑。按照当时流行的对曼施坦因口诛笔伐风气,“瓦尔特劳特”行动的“辉煌战果”更是成为他好大喜功、胡编乱造的“铁证”;另一方面,在当年能接触到有限的汉化苏军资料中,对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1月末的描述大多集中在取得胜利的科尔松-舍普琴科夫斯基战役,鲜有提及文尼察以东遭德军大规模反击。不过随着近些年苏军战斗部队资料的不断公开和揭秘,特别是旅一级战斗报告的丰富和完善,我们终于可以拨开战争迷雾,从双方视角还原这一场乌克兰右岸战场上德军最后的大规模装甲反扑。

德军“瓦尔特劳特”行动与苏军的科尔松-舍普琴科夫斯基战役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压力最大的是苏军第40集团军,该部右翼要应对德军第3装甲军的冲击,左翼则要协同坦克第6集团军进攻德军第42军。

参战规模

在先前的文章《行动代号“瓦图京”——曼施坦因在乌克兰战场最后的战机与失去的胜利(1)》中,我们曾经详细介绍过苏德双方的参战兵力和装甲力量。“瓦尔特劳特”行动实际上是一场集团军级别的中小规模战役,德军战役目标是有限的,即封闭第46装甲军与第3装甲军战线,并歼灭当面苏军第38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一部或大部。因此双方实际投入战斗的兵力并不算多,甚至不如1945年的“春醒”行动。

集结中的德军“虎豹骑”,由一个虎式营、一个豹营、一个山地步兵营和一个自行化炮兵营组成的“贝克”集群。

德军实际投入9个师和1个加强团战斗群,其中西翼的第46装甲军在1月24日发起进攻,下辖第1和254步兵师、第4山地师、第101猎兵师和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另外由第503重装甲营和第23装甲团II营组成的“贝克”重装甲集群(可理解为加强团或旅级)也隶属第46装甲军。此外第18炮兵师的大多数火炮也被配属给第46装甲军。该军在1月22日的战备车情况为:133辆坦克(1辆III号、24辆IV号、76辆豹式、32辆虎式)和43辆突击炮。

东翼的第3装甲军由3个机动师组成,包括第6、16和17装甲师。该军在1月25日发起进攻,战斗开始前3个机动师共有118辆坦克(64辆IV号和41辆豹式,以及13辆虎式)和11辆突击炮。

除了上述9个师和1个加强团外,德军在“瓦尔特劳特”行动期间再未有新的营级以上援兵加入行动。故德军总计实际投入了305辆战备的坦克和突击炮。如果算上蜂式自行火炮和“黄鼠狼”歼击车,德军可用战车总数可能在350辆左右。

第88炮兵团3营(自行化)的蜂式自行火炮,来自第18炮兵师,战役期间被配属给“贝克”集群。

苏军在第46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当面,实际投入了2个坦克集团军全部,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大部和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右翼一部,共14个步兵师、6个坦克和机械化军、1个独立坦克旅和1个自行火炮旅,以及3个团级装甲单位。不过上述单位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部严阵以待,例如坦克第2集团军(2个坦克军和1个独立坦克旅)就是在战斗开始三天后才抵达战区增援的;自行火炮6旅情况也一样。

在战役开始前夕,苏军实际对阵德军2个装甲军的包括第38集团军主力(10个步兵师)、第40集团军右翼(4个步兵师)和坦克第1集团军的3个军。另外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还抽调了近卫坦克第7军全体来援,该军本来是乌克兰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现在也把所有4个机动旅转交给第38集团军。上述部队共有503辆可用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由此可见,即便不计入坦克第2集团军等驰援部队,苏军在初始力量上也占据优势。

如果计入1月26-30日间增援的单位,在“瓦尔特劳特”行动中,苏军共先后累计投入107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约700辆可用,绝大多数投入到第46装甲军正面。总数和可用率都看着是很多,但问题也不少。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建制上,各单位拆分调配现象明显,例如近坦7军就抽调了近坦55旅去第40集团军,主力3个旅(近坦54、56和近卫摩托化23旅)和军部则留在第38集团军建制内。而新锐的坦2集亦不是整建制投入行动。如果苏军未能准确预判德军第46装甲军的突破口,又被地形和泥泞严重限制了机动效率,会导致虽装甲力量多,却陷入完全被动。

战前态势

“瓦尔特劳特”行动:1月23日战前整体态势。

1月23日晚间,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即将发动“瓦尔特劳特”行动。截止此时,下属2个装甲军之间的结合部依然存在巨大豁口。第1步兵师和第6装甲师之间没有连贯防御,而是一个约15公里的豁口。这突出部由3个苏军步兵师驻扎。

蓝色虚线为德军第1步兵师和第6装甲师结合部的缺口地段。苏军步兵100、135和155师建立了突出部。虽然当面没有太多德军防御,但受限于自身实力,苏军也没有过分激进深入。

德军第46装甲军当面共有10个步兵师。它选择的预定突破口位于苏军第38集团军步兵183师(实有5017人)防区,该部防御压力很大,要驻守南起瓦赫诺夫卡,北至康斯坦丁诺夫卡北共13.5公里的防御正面。苏军显然错误预判了德军重点突击地段,在瓦赫诺夫卡-利波维兹西南15公里的战线上堆积了4个步兵师。但德国人却计划在更北侧的183师防区突破。

德军第46装甲军与苏军第38集团军、坦克第1集团军主力在1月23日的对峙态势。

第46装甲军集中了第101猎兵师和第254步兵师,以及“贝克”重装甲集群主力用于1月24日的突破。第4山地师左翼一部也将投入战斗,这意味着苏军步兵183师的5000余人要在13.5公里正面迎战超过2个德军师和2个德军装甲营,其压力不言而喻。

苏军第38集团军其余9个步兵师中,4个位于第4山地师正面,5个位于第1步兵师防区内。但由于豁口位置德军无兵可用,故而第1步兵师主力实际对阵的苏军步兵师只有2个。

芬仙阁
白日飞升!芬里尔战史研究分身有术,携众仙友青梅煮酒,纵论六合!更广泛的题材,更丰富的内容,敬请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