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硬核,有趣,好玩的文章和资讯,请点击上方 芬仙阁 关注获取!
(全文近一万五千字,请耐心阅读)
1945年4月6日,战争进入了尾声,德军各条战线上的部队相继迎来审判和结局。风雨飘摇中,第三帝国在东普鲁士最后的据点——泽姆兰半岛及首府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市)陷入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共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进攻,清算之日就此来临。德军在东普鲁士最后的部队“泽姆兰”集群为防止城市沦陷,投入了硕果仅存的预备队第5装甲师与第505重装甲营,并在柯尼斯堡以西的郊外与苏军第39集团军爆发了激烈的装甲战。这是东普鲁士装甲战盛宴的落幕式,从强悍的JSU-152和虎王,再到中坚力量T-34/85与黑豹,还有驰骋东线的老马IV号坦克、突击炮,以及看似弱不禁风但忠诚可靠的SU-76,全部粉墨登场。这场持续三天的激烈交火是东普鲁士最后一次大规模坦克战。
然而1945年4月9日,战役还是以苏联红军全胜结束,要塞陷落,司令官拉什上将被俘。至此,德国人永远失去了东普鲁士明珠,残余力量退入泽姆兰半岛。战略上德国人遭受了无可争议的彻底失败,但是散布于城西的大批装甲残骸,还是印证了这里曾发生过残酷的装甲战。或许有朋友会好奇,在这种末日来临之时,德国装甲兵还能否打出一场像样的装甲战?支撑其在绝望中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念又是什么?后者自然是见仁见智,但对于前者,得益于资料和信息的丰富,倒是真给了我们机会去探究那些昔日驰骋战场的装甲精锐,在苟延残喘的绝境中困兽犹斗时是如何的疯狂和顽强。
本社根据双方信息绘制了柯尼斯堡城西双方在1945年4月6-8日爆发的装甲战战斗态势图。
四战之地
柯尼斯堡历经了东普鲁士战役的多次战火。自1945年1月26日被合围以来,它在凄风苦雨中飘摇两个半月。当时,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第39和第43集团军冲入泽姆兰半岛,将德军一分为二,一部分是第9军主力,被压缩在半岛西部;另一部分则被合围于柯尼斯堡城内,称之为“柯尼斯堡要塞守备队”,由拉什上将统一指挥。
1945年1月26日东普鲁士的德军被分割在泽姆兰半岛和柯尼斯堡两个地段,丧失了陆地交通。二者之间需要水路运输维持联系。
加里宁格勒(原柯尼斯堡)和泽姆兰半岛的航拍。
战斗在柯尼斯堡方向的德军第5装甲师第53装甲歼击营。该营宣称在1月份的战斗里击毁了87辆敌军战车,自身有13辆(一说11)IV号完全损失。
1945年2月18日,德军开始策划解围行动;次日,被合围近一个月的柯尼斯堡要塞守备队和西侧的第9军展开东西对进攻势,城内的两支王牌第1步兵师和第5装甲师沿海岸线向西侧实施了突击,打垮了苏军第39集团军大部并恢复了陆地联系。凭借精锐部队的杰出表现,一条沿岸分布宽约8-12公里不等的“柯尼斯堡-泽姆兰半岛”走廊建立。柯尼斯堡暂时摆脱了被合围的命运。在德军这次攻势中,著名的苏联英雄、年少有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不幸中炮牺牲。
1945年2月19日德军柯尼斯堡要塞守备队与第9军发起东西对进攻势,恢复了陆地交通并建立了“泽姆兰-柯尼斯堡”走廊。
在3月份的日子里,战斗逐渐降温。由于普鲁士方向苏军重点攻击第4集团军,因此泽姆兰半岛迎来短暂的平静。德军开始不断加强“柯尼斯堡-泽姆兰”走廊的防御。其防御队形空前密集,在12公里宽的正面,德军投入了2个步兵师共8个营扼守一线阵地。其中第1步兵师3个营防御以泽拉本(也译塞拉彭、泽莱本等,德文为Seerapeen)为核心的4公里正面,这里也是后续装甲战爆发的热点地段。右翼是第561人民掷弹兵师的5个营。
除了高强度的一线防御外,上述两个单位,特别是第1步兵师还在后方布置了大量的预备队。但相对而言,它们的装甲力量不强。第1步兵师除了建制内的突击炮外,还得到第232突击炮旅3连的加强。另外,德军也认识到走廊的关键性,并把整个“泽姆兰”集群唯一一支机动兵力第5装甲师布置在第1步兵师后方,随时策应以防俄国人切断走廊,合围柯尼斯堡。
德国人在相对的平静中度过了3月份,期间泽姆兰方向没有高烈度战斗。然而就在此期间,白俄罗斯第2和第3方面军将东西普鲁士境内的其他德军集团一个接一个地击败。时间到了4月初,解决柯尼斯堡终于提上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日程。最终,方面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决定调集麾下6个集团军中的4个实施柯尼斯堡进攻战役。
1945年4月1日泽姆兰方向双方对峙态势,6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对阵3个德国军级单位,其中1个是柯尼斯堡要塞守备队。
日暮西山:“泽姆兰”集群的破铜烂铁
1945年4月的“泽姆兰”集群可以用残山剩水、日暮西山这样的词语形容,就连人手都不是很充足,更不要提技术装备,特别是装甲部队。根据3月31日的报告,整个“泽姆兰”集群仅编有135辆战备坦克和突击炮,详情如下:
集群总预备队第5装甲师:共54辆,其中5辆突击炮、13辆IV号坦克、9辆豹式坦克、9辆虎王、18辆歼击车(包括5辆“黄鼠狼”坦克歼击车)
第505重装甲营的虎王坦克,该营是东普鲁士硕果仅存的重装甲单位。然而在1945年4月,这些百兽之王也只能躲在泽姆兰半岛苟延残喘。
战役集群另有23辆各类型战车处于维修状态,其中10辆处于长修。德军一共实际拥有158辆坦克和突击炮/歼击车。由于自2月末后战斗烈度不大,其装甲部队战备率反而很高,达到85%。
德军在行动开始前战备车分布情况,实力最强的第5装甲师也只有50多辆,柯尼斯堡要塞更是只有16辆突击炮。
作为确保泽姆兰地区与柯尼斯堡陆上交通联系的重要力量,位于迈德瑙-泽拉本-柯尼斯堡扼守通道走廊的德军第26军地段是装甲战最为激烈的战区。在这个方向上,苏军投入了第39集团军的全部装甲力量,而德军主要由第1步兵师镇守,并随后投入了第5装甲师主力。此地段的德军装甲单位包括得到第232突击炮旅3连加强的第1步兵师、第5装甲师第31装甲团主力(加强第505重装甲营)和第53装甲歼击营一部。前二者拥有约15辆战备突击炮,后者的50辆战车里则大部投入此方向。由此估计,对阵苏军第39集团军的德军战车数量约为40-50辆之间。
调动中的德军第5装甲师,1945年,东普鲁士。